他在军事学院学习,获二等奖,老首长刘院长送他刻有签名的钢笔

1954年,陈锡联看望老首长刘帅,刘帅对他说:你还年轻,应到军事学院学习一下,有好处!对于陈锡联来说,他非常渴望有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

1950年,陈锡联调任炮兵司令部任职,对他来说尽管在战争年代,吃过炮的苦头,也尝过有炮的甜头。炮在战争年代的城市攻坚战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接触过炮兵部队打仗,也都是以步炮协调作战为主。真正领导一支炮兵部队,没有经验,信心不足。刘邓首长:革命需要,不会可以学。

炮兵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快速发展,截止1953年,全军预备炮兵和军、师属炮兵,加上机关、院校共计30万余人,是1950年的三倍多。

炮兵是一个战斗兵种、又是一个 技术兵种,大部分干部的成长智慧要靠从部队中土生土长和实践中锻炼的,难得有机会接受系统性的培养。炮兵司令部组建多所炮兵学校,培养和发展人才。

在提高炮兵部队水平的热潮中,陈锡联也深感领导一支技术化兵种,需要先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陈锡联去看望来京的刘帅,老首长让他到军事学院,学习一下,顺利进入军事学院战役系。

对于陈锡联来说,七八岁上学的年纪,给地主家放牛当长工,14岁在大革命的浪潮中积极投身革命。文化课欠缺不少,尽管在战争时期,也多少学习一点,并不系统。

为此去战役系之前,他在政治学院学1年文化课,补习一下工作,要不然很多理论知识理解不了。1955年5月,他到南京进入战役系学习。

其实,战役系开班在1954年秋,学员进入后,也是需要补习文化课,经过大半年预科后,才转入本科学习。在这里见到不少老战友,都是军以上干部。

大家在学习非常努力,学习起来像当年一门心思打仗一样,聚精会神,结合自身经验,认真总结作战经验,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员们各方面军都有很大提升。

1956年,陈锡联因学习成绩优异,受到学院表彰,被授予二等奖。老首长还亲自奖给他一支刻有签名的钢笔。

1957年,他毕业后回到原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