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现代军人所需的护具之一,能够有效保护头部,作用相当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军用头盔的材质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以钢盔为主,而如今则是轻型战术头盔更加普及。
不管怎么变,头盔还是保持着圆形的形状,不过印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创造了一款方形头盔。
Patka(帕特卡),这就是印度方形头盔的名字,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由驻守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山地部队装备。一般军用头盔都是大圆顶,而帕特卡的形状更类似于护额,最大的特点是轻便,重量1-1.5kg。
作为参考,印度军队目前主流的是M1974钢盔,重量为2.5kg(加上内部通讯装置的重量),比帕特卡头盔重了66-150%。
纵观全世界,帕特卡的外形完全可以用“独一家”来形容,那么印度为何要创造这种方形头盔呢?
其实要归根结底的话,帕特卡其实是宗教影响下的产物。印度有六大宗教,分别为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因为教义不同,所以心中的穿着佩戴也会出现不少区别。
以锡克教为例,他们的教义要求成年男性必须缠头巾,但这种头巾比钢盔还要大,这就导致早期锡克教士兵无法佩戴钢盔,安全性问题非常严重。
军方曾打算强制让锡克教士兵改戴钢盔,但最终因为宗教影响而放弃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帕特卡,一种形似头巾,却又具有防御力的头盔。
帕特卡头盔由四个部分组成,最外侧是迷彩外套,外套表面有一个拉链,拉开之后可以安装防弹板、缓冲材料和内衬,防弹板负责挡住弹药或破片,缓冲材料缓和冲击力,而内衬较为柔软,为士兵提供更好的佩戴舒适度。
组成其实非常简单,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帕特卡这么轻。
防弹板的形状类似于马蹄形,前额及脑袋两侧均有防护,可在20米距离承受9mm手枪的攻击,而后脑与头顶是没有防弹板保护的。与战术头盔相比,帕特卡的防护面积要小得多,只保护正面和两侧,一旦子弹从印度士兵的后方或头顶射出,那帕特卡的防御力几近于无。
另一方面,方形头盔的内部空间不如圆形头盔,这就导致帕特卡无法内置通讯设备。
除了轻便,帕特卡还有一个优点——防滚落。独特的方形结构,让帕特卡不会像圆形头盔那样容易翻滚,这对山地部队来说是个好消息,否则要是在上山时头盔不慎滑落,帕特卡也不至于一路滚到山下。
总结一下,帕特卡作为宗教影响下的产物,优点是轻便、易携带、防滚落,而缺点是防御力较差,而且无法安装通讯设备,其实并不算特别适用于现代战场。印度军方其实也知道这些问题,但锡克教的影响力又让他们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默认的帕特卡方形头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