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高晓旭
这是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遗嘱,写于2018年。它的作者,是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八离职干部休养所的一位老干部,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袁晋程。
袁晋程写下的“身后留言”
袁晋程2024年5月28日因病去世。在遗嘱中,他叮嘱子女,将15万元积蓄交纳党费。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将这份大额党费收据转回,袁晋程以这样的方式,践行了一位老党员“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
5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八离职干部休养所,听袁晋程的子女及干休所工作人员讲述这位老兵的故事。
92岁老兵留下遗嘱,将15万元积蓄交纳党费
袁晋程,1932年出生于安徽肥西,1949年参加解放军,加入刘邓大军。他曾在进军大西南的战役中荣立大功一次,1951年随15军入朝作战,在第五次战役中两次荣立三等功。
袁晋程的功劳证和英雄奖章
袁晋程的女儿袁鸿燕说,父亲因为身体不好,2023年4月就开始住院,之后不久,母亲也因病住院,2023年7月去世。父母多年感情亲密,所以他们一直没敢将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重病的父亲。
2024年初,父亲在病床上和他们说:“我写了一个东西,放在书房的抽屉里,你们去找来看一看。”由于当时父亲的情况很不好,母亲去世后家里很多东西也没来得及收拾,因此他们没有找到,当时父亲显得很失望。
2024年4月,袁鸿燕在收拾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在一篇回忆邱少云的文章里,夹着一张纸,上面是父母在2018年就拟好的遗嘱。
这张泛黄的遗嘱上,袁晋程和老伴列出了关于后事的几条主要内容:
上缴中央组织部党费15万元;
过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不通知亲友,不送花圈;
二老谁先过世,遗体火化后骨灰先放在家中;等二老都过世后,骨灰撒入长江。
袁晋程的子女帮父亲交纳党费
袁晋程的二儿子袁航说,2018年五一期间,他带父母去东湖游玩。当时看到二老身体和情绪还不错,他向父亲提出,能不能带二老去各公墓先看看,为将来选一个归宿。父亲明确告诉他,后事就不要大操大办了,骨灰撒进长江就可以了。后来,父亲再没有提过这个话题。
袁晋程的大儿子袁大桥说,看到遗嘱的时候,父亲已经切开了气管,妹妹告诉他遗嘱找到了,他也不能说话。父亲去世后,2024年年底,他们按照遗嘱的安排,将父亲的15万元积蓄交给干休所,作为大额党费上缴。父亲的后事也一切从简。唯一的遗憾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父母已经写好了遗嘱,办后事的时候已经为父母买好了合葬墓,因此他们的骨灰没有能撒入长江。
他是邱少云的战友,曾亲眼见证他牺牲
和遗嘱放在一起的回忆邱少云文稿,记录着袁晋程对战友的深深怀念。
在他生前写的回忆文集里,曾经有好几篇文章提到过邱少云。当时,袁晋程在志愿军15军29师,和邱少云在同一支部队。
1952年,袁晋程和战友在朝鲜的合影
在名为《难忘的战友们》的回忆文章里,袁晋程回忆了他亲眼见证的邱少云牺牲过程。1952年10月12日,29师准备对391高地的敌人发起进攻,邱少云所在的九连在前一天午夜就进入潜伏区。在前指的袁晋程,看到敌人向潜伏区草丛里打了燃烧弹,刹那间就燃起了熊熊大火。想到在草丛中潜伏的战友,团首长双眉紧锁。火慢慢熄灭后,前沿部队报告情况时,专门讲了邱少云牺牲的经过。他忍受着烈火燃烧的痛苦,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里。直到快牺牲时,他抬头看看周围含着眼泪,几乎咬破嘴唇的战友,依然一声不吭。
袁晋程在朝鲜的功臣像
邱少云牺牲后,就在当天下午,我军发起总攻,歼灭了391高地上的敌人。袁晋程在包扎所帮助照顾和转移伤员。当他给一位头部受伤的伤员擦洗时,他顾不得头上流出的鲜血,抓住袁晋程的手不放:“邱少云的任务我完成了!”袁晋程这才发现,是担任爆破班副班长的战友李兴元。
一生节俭的老人,多次捐款献爱心
在子女们的回忆里,袁晋程和老伴都是非常节俭的人,甚至节俭得有些“抠门”。家里的小圆桌、藤椅、五斗橱等家具,跟着父母的工作调动,从孝感到广水,再到武汉,五六十年都没舍得换,用袁航的话说,“小圆桌的年纪比我都大”。父母用水,都是洗菜的水再拿来拖地、冲厕所等,一个月下来用水量有时候不到5吨,连水务局来抄水表都对用水量这么少感到奇怪。袁大桥说,父亲的一件白衬衣穿了20多年,衣领破了也舍不得丢,让他找了个裁缝,把领子拆下来,翻个面把破的那面缝在里面,补了继续穿。
袁晋程
对自己很“抠门”的袁晋程,献爱心却很大方。据干休所工作人员不完全统计: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款2000元;2010年玉树地震,他捐款500元。此外,他三次参加春蕾助学行动,每次都在1000元以上,最多的一次捐款1600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叮嘱子女,为自己交纳了最后一次党费。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