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90天关税休战协议时,里面有一条提到了,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非关税反制措施”的主语其实是稀土,说的是中方对稀土的出口管制。
可是即便我方“暂停或取消了”稀土出口管制,西方仍旧是抱怨声一片。英国《金融时报》就表示,中方虽然颁发了出口许可证,不过审批速度慢的很。像特斯拉、福特等美企近日也在公开场合抱怨,称中方的繁冗的审批,对其生产工作无异乎是巨大打击。中方的一句模糊表态,让全球供应链开始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针对稀土出口一事,特别点名了特斯拉话事人马斯克。
据马斯克透露,中方向他提了一个要求,即要确保从中方这购买的稀土磁铁不会被用于军事用途。特斯拉生产车间的机械臂的制造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稀土磁铁。同时,永磁体等稀土制品被广泛用于F-35战机、导弹、雷达等军用产品。
中方向特斯拉提的要求,同时也在是在向其他外企划红线:你可以拿稀土用来正常工业化生产。军民两用?不好意思,敬请绕道。
至于说欧洲企业抱怨被中方的审批程序“卡脖子”,其实我们不是不卖,只是审批程序得慢慢来。
之所以在稀土出口这件事上,中方保持着绝对高姿态,皆因为我们打“稀土牌”的牌力够硬。中国稀土储量约占全球36%,但产量却占据了全球70%以上。且中国在稀土精炼环节更是处于绝对的碾压地位,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和分离能力都牢牢握在中国手里。也就是说,美西方即便即从蒙古国越南等地买到了稀土矿,最后还是得拿来中国进行加工。
有人会说,西方有技术为何却不能把稀土矿运到自己国家进行加工?这是因为稀土精炼、分离、提纯的门槛尤其高。另外西方国家几乎没有能力自己“干净、高效”地提纯,且稀土的提炼工作的环保成本远高于中国。所以不是他们不想自给,是做不到。
对中方而言,“打稀土牌”不能靠掀桌子,而要靠定规则、重构秩序。要狠、要准、要长效,必须从战术工具升维到战略机制。
具体做法上,我方可对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特斯拉这类特殊企业执行用途审查加延迟发证,把军事用途和转口贸易作为红线,凡碰红线,一票否决。另外,可以采取慢审批和短豁免并行机制。即把审批时间拉长;审批资料类目要求“终端用途证明、用户背景核查、境外监管配合”等多项材料;只批小量;时间限制为90天;设置条件如只许民用、不得转口美国等。以此我们可依靠稀土对不友好国家进行分化瓦解。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定规则,来构建中国主导的“稀土秩序”。比如为稀土出口建立国家级审批白名单机制,并与东盟、中东、非洲等资源合作国结盟,鼓励以人民币计价、清算稀土交易,绕开美元体系。将稀土打造成中国版的“石油美元”,变稀土为金融武器。
总之,掀桌子只能解一时之气,我们接下来真正要做的,是做稀土的规则制定者。
从资源大国升级为规则制定者,正是我们打“稀土牌”的终极战略方向。如若成为资源制定者,我们可以将资源货币化,变稀土为信用,换来别国政治和技术让渡。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参考2023年起的镓、锗出口管制,通过国家而非市场决定配置资源;购买资格给谁,取决于谁在政治上更加可信;通过分层级供应替代全球统一供应等。
在我看来,资源是筹码,规则才是胜负。用管制打破自由神话:让全球企业、政府都意识到,某些资源,不再是“货架商品”,而是“战略武器”,要遵守中方制定的秩序。总之,中国这次不单要管控稀土出口,更是要给全球供应链做一次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