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2025年02月21日19:33:06 军事 1883

1974年的某一天,广州军区的头儿许世友大将军收到了个信儿,说是他那位好久没见的老铁王震大将军,马上就要来串门了。

他高兴得不得了,自己动手张罗着迎接客人。可等那人迈进大门,许世友却傻眼了——进来的这位客人,压根不是他熟识的王震。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看到一脸惊讶的许世友,来访的人自个儿先乐呵起来,说道:“许将军,这么多年过去了,您不会连老朋友都不记得了吧?”

那么,来访的家伙是王震没错吧?这次碰头背后,到底藏着啥鲜为人知的事儿呢?

【误报来访】

1974年有那么一天,广州军区的头儿许世友,一听说老朋友王震要来探望,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简直藏都藏不住。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王震是许世友的老搭档,他们一同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情谊非常深。另外,被分到不同工作岗位后,许世友已经有好几年时间没跟这位老兄弟碰面了。

约定的那天很快就到了,许世友没像平常那样在会客室候着客人,这回他打算亲自到家门口去迎接。

不过,当他瞧清楚来者的模样后,整个人一下子就呆了,原来那人不是王震。

有人看到这一幕,便带着点玩笑的意味说道:“许大将军,您这是贵人多忘事,连我都不认识啦?”

听到这话,许世友的脸上的疑惑立马变成了尴尬,他抬手摸了摸后脑勺,然后转身瞅了瞅警卫员,带着点玩笑又带点责备的口吻说:“小伙子,你弄错啦,人家可不叫王震!”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那人咧嘴一笑,说道:“说实话,我不叫王震,我叫王诤。”

尽管之前有点小误会,但气氛很快就变得融洽了。许世友赶紧为自己刚才的不对劲儿道歉,然后非常热情地招呼王诤进了屋。

【通信专家】

王诤以前是在国民党军队里干电台技术活的,就是个普通的技术员。1930年那会儿,他跟着国民党部队打仗,结果不小心被红军给抓了。

刚开始,他心里头全是抵触和害怕,觉得红军会对抓来的人毫不手软。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可没想到的是,红军的那些好政策,让他一开始心里七上八下的,后来却慢慢变成了对这支队伍的琢磨和不解之缘。

在这段时间的相处里,王诤渐渐对红军的信念产生了共鸣,这让他下了一个影响终身的大决定,那就是投身红军。

王诤一加入红军,就发现那里的技术设备少得可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在那个战争年代,信息传递就像是战士的探照灯和顺风耳,能不能摸清敌人的动作,很多时候直接关系到战斗能不能打赢。

不过红军手里头就那么一台老掉牙的电台,人手也不够,说到设备保养,那简直是没人管的事儿。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王诤的技术本事被大家看到了眼里,那时候红军的领导正愁没人能补上技术这块短板,王诤正好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动手调整了设备的摆放和运行方式,还亲自上阵,带着团队钻研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就这样,红军有了第一支属于自己的通信队伍。

在接下来的漫长革命时光中,王诤的通讯手段在战场上起到了特别关键的效果。

他自个儿把敌人的作战方案给琢磨透了,给红军赢得了特别重要的先动手的机会。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比如说,在第二次跟敌人周旋的大战中,王诤很厉害,他截住了敌人的一封军事电报,还把它破解了。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敌人的军队有多少人,还有他们打算从哪里进攻。

这条情报对红军制定打仗策略超级有用,简直就是获胜的关键助力,直接让部队赢得了战斗。

从那时候开始,红军的领导层就特别依赖王诤,一提到红军的无线电通信,大家立马就会想到他。

王诤的贡献可不仅仅是战时提供战术帮忙那么简单。新中国一成立,他就挑起了中央军委通信部部长的大梁,一手操办起了新中国的通信建设。

那时候的新中国,啥都得从头开始搞建设,通信这块儿的技术,跟西方国家比起来,那真是差了一大截。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碰到这种情况,王诤果断站出来,自己带头负责通信网络的布局和搭建工作。

三年内,王诤领头搞出了中国头一个全国都能用的无线通信网,让咱国家的通信水平一下子提升了好大一截。

王诤的努力下,中国通信技术有了大踏步的进步,初步迈向现代化,并且一步步减少了对国外技术的依靠。

【革命友情】

许世友和王诤是在抗战那会儿认识的。那时候,许世友带着队伍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王诤呢,就在后方忙着用无线电给前线发送关键的战斗信息。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之后,许世友和王诤真正碰头认识,是在解放战争那会儿,打完一场仗以后。

在那次打仗时,许世友带着队伍去跟敌人干了一仗,打得挺激烈。最后他们赢了,但队伍里也有不少兄弟受伤了,牺牲了不少人。

这一切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因为王诤利用无线电台捕捉到了敌人的作战方案,并且成功解读了出来。他早早地给许世友的部队指出了进攻的方向,让他们能够避开更大的风险,减少了损失。

战后进行回顾时,许世友主动说:“把王诤叫过来,我得当面给他敬酒!”

王诤平时并不怎么爱喝酒,但许世友这次真心实意地请他喝酒,他就爽快地答应了。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见面后,他俩边喝酒边聊起了自己的故事,从打仗那会儿说到老家的事儿,然后又从部队以后的发展聊到了对新中国的期望。

那天晚上,他们俩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从一起奋斗的伙伴变成了真正交心的朋友。

革命那时候,友情都是用命来交的。在接下来的打仗日子里,许世友和王诤经常一块儿干大事,他们两个人之间,那信任可不是一般的深。

在一场战斗中,许世友的队伍不小心被敌军给团团围住了,情况相当危急。后面的无线通讯设备怎么也联系不上前线,这让好多人都开始心里打鼓,生怕队伍出啥事儿。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这时候,王诤自己守在电台那里,他不仅忙着安排人手去修通讯线路,还在心里琢磨着敌我双方的兵力布局。他不顾自己累得不行,一连好几天都守在机器旁边,没日没夜的。

最后,许世友的部队通过紧急修好的通信设备传来了一切安好的消息,指挥部里立马炸开了锅,大家都兴奋不已。王诤呢,他只是轻轻地把耳机摘下来,默默地用手擦去了额头上的大汗。

这种战友情深,不加掩饰,却沉重得让人感动。许世友一直把王诤当作不能缺少的伙伴,王诤呢,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军队和国家的事业中。

时光飞逝,战争的烟火慢慢消退,许世友和王诤分别去了新的工作岗位。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尽管他们俩慢慢走得没那么近了,不过每次聊到对方,心里头还是充满了敬意和信赖。

1974年那次意外的重逢,让两人尘封已久的深情再次被唤醒,仿佛回到了多年未见前的那段时光。

瞅见王诤站在那儿,许世友不由自主地咧开嘴大笑:“我这人平时可不怎么站在门口等人,但今天这意外迎接,还真是值了!”

王诤摇了摇头,用他一贯的谦逊口吻说:“只要咱们这些老伙计还能聚在一起见个面,那就心满意足了。”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这次隔了好久才见上面的聚会,成了他们友情里的一个新亮点。两人再次坐到一块儿,回忆起了过去经历过的那些大事小情,还谈到了以后中国要怎么发展。

【现代化启程的奠基人】

那天,王诤强调,科技突飞猛进,通信技术会变成现代战争里的“大脑和神经”,战场上信息传得快不快、处理得准不准,会直接关系到谁能掌握主动权。

许世友听到这些好像跟他没啥关系的言论,眉头拧成一团,开始认真琢磨起来。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王铮接着深入探讨了国内军队在信息化领域存在的落后状况,并且根据全球的发展趋势,给出了实际的解决策略。

他说,那时候,苏联和美国都已经在军事指挥上用上了电子计算机,可咱们国家还只能靠着手写电报和那些简单的无线电设备来传递信息。

这种技术上的差距,使得咱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一旦打起仗来,咱们的部队可能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他边说边掏出几份他参与搞的通信发展规划,里面写得清清楚楚,每个步骤和时间节点都列得明明白白。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许世友一页页翻看着这些文件,里面写的规划既实在又明了。他这才慢慢琢磨过来,信息化可不是啥摸不着边的“美梦”,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军队能不能活下去的大事情。

王诤跟许世友聊天时,还提到了通信现代化对咱国家有多重要。不光是军队,就连咱们老百姓平时用的通信,也得赶紧发展起来。

他有个挺大胆的想法:以后的中国,得整个全国都能连上网的通信网,这样经济才能全面涨起来。

特别是在那些偏远地方,信息不畅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的发展步伐。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他另外说道,那时候,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动手搞卫星通信系统了,咱们国家要是再不赶紧跟上,说不定就一直被甩在后面了。

王诤的那些看法,在当时咱们国家可以说相当前卫。许世友呢,一直以来都是个更注重战场上真刀真枪干的将领,对技术进步这块儿不太上心。不过,他俩这次一聊,许世友的想法全变了。

后来,许世友被王诤的话给深深打动了,他决定在广州军区动手搞通信设备的改进和升级。在那段时间里,他一直在琢磨怎么让通信设施变得更好。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他对王诤提出的“通信全网融合”概念极为看重,会直接关心军区通信设施的升级进展,还叮嘱手下要掌握更多先进的科技方法。

他破天荒地放下了以往的谨慎态度,特地请了些技术大咖到军区,亲自给大家阐述现代通信技术有多关键。

许世友采取的这些办法,使得广州军区早早地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最早一批着手信息化建设的部队。

王诤并没有在技术上的成就上就此打住,在接下来的几年时光里,他亲自投身到众多国家重大通信工程的设计和指导工作中。他带头建起的卫星通信站点,给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带来了必不可少的助力。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他的眼光比那个年代多数人都要长远,他的不仅仅是战争与和平的那些事儿,更重要的是,他预见了国家在日后科技大进步中肯定会占据的一席之地。

1978年的时候,王诤因为生病去世了,年龄才69岁。在他的告别仪式上,许世友眼里含着泪,自己走过去给这位老战友做了最后的送别。

王诤这辈子,简直就是通信技术一路走来的写照,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他身为技术专家,在革命战火纷飞的岁月以及和平安宁的日子里,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不同场景下都同样关键。

他具有非凡的眼光,让中国通信摆脱了落后的困境;他实实在在做事,给后来者指明了一条明确的前进方向。

1974年,许世友得知“王震”要来,亲自前往迎接:他不叫王震 - 天天要闻

他走了,许世友和好多老战友都觉得挺可惜的,但他的那股子精神,却在中国通信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就像是一块永远都擦不掉的纪念碑。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交易泡汤?巴拿马发现多处违规,港口经营权或被撤销,长和回应了 - 天天要闻

交易泡汤?巴拿马发现多处违规,港口经营权或被撤销,长和回应了

几天前,针对长和实业旗下的港口公司对巴拿马港口合约的履行情况,巴拿马政府进行了相关审查,发现长和集团在2021年续签巴拿马运河港口合约时,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其中一点是巴拿马方未收到合约规定的12亿美元,巴拿马政府将对批准续签合约的官员进行调查,并把审计结果提交
来真的了!特朗普低估中国决心,美股蒸发6.5万亿 - 天天要闻

来真的了!特朗普低估中国决心,美股蒸发6.5万亿

近日,美国突然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加征关税,尤其是对中国商品税率直接提高104%。可是,加征关税不仅没让美国占到便宜,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短短两天美股市值就蒸发了6.5万亿美元,要知道这可相当于德国一年的经济总量。
华东某院大待岗! - 天天要闻

华东某院大待岗!

不过继承就是单纯好奇,怎么这行,前两天还是忙得脚不沾地,项目一个接一个,加班熬夜那是常态,怎么突然说没项目就没项目了,甚至到了实在没活儿分给大家,干脆让大家直接回家歇着的地步!
奥斯福耗资百万,投建粉末喷涂生产线! - 天天要闻

奥斯福耗资百万,投建粉末喷涂生产线!

日前,福建奥斯福电力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奥斯福”),粉末喷涂生产线,在漳州市长泰区发展和改革局,进行县级权限内企业境内投资项目备案。此次粉末喷涂生产线的建设,旨在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发电机组外壳等关键部件的喷涂质量和生产效率。
商务部:将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 天天要闻

商务部:将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答:近年来,护盾人工智能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等6家公司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或参与对台军售,或与台开展所谓军事技术合作,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依据
关税风暴 美对华加征104%关税,如何守护你的钱袋子? - 天天要闻

关税风暴 美对华加征104%关税,如何守护你的钱袋子?

当听到美国对华商品加征高达104%的关税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游戏,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关税的变动,尤其是如此高的税率调整,将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成本和消费选择。
大家提前做好准备,若不出意外,4月以后,国内将迎来4个变化 - 天天要闻

大家提前做好准备,若不出意外,4月以后,国内将迎来4个变化

近些年,国内很多人都感觉到赚钱越来越艰难了。而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大家都希望中国经济能够步入快速增长轨道。同时,消费、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将助力经济稳步增长。只有这样,实体经济才能进入繁荣周期,老百姓的收入就能够“稳步增长”。而从现在情况看,国内投资和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