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119发动机数据伪造虚标,牵着中国航发鼻子走了几十年?
最后没想到撕开了国产航发WS-15真正的伪装。
日前维基百科工作人员连夜修改了美军F-119-PW100发动机的一项重要参数,将原先推重比9到10这一栏纠正为了推重比7。
这一改可不得了,直接让众多美吹的天都塌了。
其实我国很多军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为美F119的推重比是10,甚至有段时间被吹嘘到11.7,包括一些资深专家。
维基百科“突然”修改F119推重比引爆互联网,其实舆论有点被带偏了,F119公开推重比为7左右也并不是现在突然冒出来的,早就有权威资料可查了。
首先F119被曝出推重比仅有7这事儿,并不是马斯克查公开的审计文件查出来的,毕竟人家也不会查到具体的装备参数上。
其实早在2020年美国一家名为RAND的智库公司发了有关F119的研究报告,文章名为《Military Jet Engine Acquisition》(军用喷气发动机采购)。
文内就直接指出F119发动机的推重比仅仅是三代机发动机一级的水准,也就是7.95。
所以那个时候美国人自己的智库就已经揭露了F119发动机的真实推重比,但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人重视,国内军迷还一直以为就是10。
但是美F119推重比的真实情况可没有瞒住国内的航空专家,2024年北航主办的航空学报发表了一篇论文《第四代战斗机动力技术特征和实现途径》,里面就引用了美兰德智库的这篇报告。
这说明了其实国内行业专家和高层早就知道了F119的真实推重比情况。
其实哪怕是美国另一台皇冠上的明珠、F135-PW-1/400发动机的推重比也仅在7左右。
而根据网上百科公开的资料,中国WS-15的推重比加力推力最高达到了181.373kN,也就是差不多18吨,而推重比更是标注的9.7-10.87的范围。
这是不是意味着WS-15的各项性能碾压美F119或者F135呢?F119真的有资格称得上是四代发动机吗?
中国成飞的总设计师王海峰曾发表了一篇名为《高性能战机与发动机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的文章,里面有两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他说下一代发动机不追求高推重比、协同设计。
这篇文章侧面强调了五代、六代战机发动机的研发不应该过于追求高的推重比,或者说推重比的提升不是最为紧要的点。
因为下一代发动机研发的本质要点,就是舍弃重量换取可怜的推力,以及在油耗、冷却和矢量等因素上追求最佳的协同,各方面都做到不强也不弱,但最终综合性能是换代的。
在2020年之前,全球学界包括中国很多人都认为划分发动机代别的就是推重比,将这玩儿当核心指标来看。
但不管是美F119的生产厂家还是美国空军自己公开的资料,人家从来没有写推重比这一栏,F119推重比最初传9-10那么高,其实是全球航发学者或者军迷给拉高的。
F119是全球最早的四代发动机,当初设计完成后会在实验室上跑几道,然后出于竞标宣传的需求,理想状态下会将向外引气和轴功率相关的装置去除。
我们知道推重比=发动机推力/发动机重量,跑实验理想状态去除一些设备,发动机重量降低了,推力不变,最终的推重比就会增大,所以导致F119也能达到9-10的数据。
然后发动机厂家在参与军方竞标时,都会将实验数据报最好的,但发动机实际真正装配上机后,这些装置根本不可能去掉。
上面北航航空学报提到的那篇论文,就说明了F119推重比低的原因。
首先F119承热材料随着涡轮前温度的提高必须更耐久耐热,所以受热的结构部件必须加重,包括耐热涂层和隐身涂层的涂抹。
其次发动机高温零件必须迅速冷却,就需要牺牲一定的推力,将动力一部分转移到引入冷却气体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F119和F135的推重比随着各项指标重量的增加、或者推力的牺牲,最终总体减小,但是换来的是更牛的隐身性能、更均衡的飞行品质等等。
这也说明了一味的迷信推重比并不是一种优秀的设计思路。
所以话说回来,WS-15的性能到底是不是碾压F119,光从网上公开的推重比上看那并不一定,但看推重比是决定不了性能优劣的。
其次WS-15的真实推重比和详细指标,国内其实一直都没有公开,网上的一些资料也是从一些媒体的推测中采集而来的。
但从WS-10太行发动机到更换核心机的WS10B,再到第二个采用高推核心机的WS-15,已经是地地道道适配五代机的发动机。
WS-15采用矢量喷管、大幅提升的涵道比、比F119更优秀加力耗油率、间隔4000小时左右的使用寿命等等,都是WS-15与众不同的优势。
以前我们常说美国F119发动机领先中国WS-15发动机15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怎么算的呢?是从试飞服役的时间算的,其实这是不对的。
现在美F22装配的新F119发动机,和15年前的区别不大,但中国WS-15发动机的综合性能肯定是能匹敌F119的。
用工程进度形容技术代差是不对的,反而我们能说WS-15抹平了与美顶尖发动机15年的差距,这个说法是没啥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