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37 年,抵达陕北的中央红军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设 115 师、120 师、129 师。
红军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陕北会师后,这三个方面军分别改编成了三个师,恰好就是这三个师。
既然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三个师,那各个师当然应该分别进行编制。
115 师与 129 师大体维持着原有的编制序列,从师长至普通干部士兵,多数是来自同一个方面军的干部。
不过怪得很,由红二方面军改编成的 120 师,出现了一些特别状况。
120师的士兵与普通干部大多来自二方面军,该师的师长是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副师长是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
然而120师的旅级干部皆出自红一方面军,其下辖的358旅与359旅的四个正副旅长中,仅王震来自二方面军,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02】
红二方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 120 师,那干部按理来说应该都出自二方面军。
像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本来是红二方面军的正副总指挥,自然而然就成了120师的正副领导。
周士第是红一军团的参谋长,而他在红军时代就曾当过二方面军参谋长,所以他担任这个职位是很正常的。
不过从参谋长往下,不少下面的干部是来自其他方面军的军官,这当中旅级军官最为显著。
120师有2个步兵旅,一个是358旅,另一个是359旅。358旅的多数人是二军团的,而359旅的骨干是红六军团的。
两个军团编成两个旅,这一组合跟 115 师、129 师的构成极为相似,照理讲,正副旅长理应从二军团和六军团的正副军团长或者政委之类的人里选任。
但实际操作中出了状况,二方面军的人差不多都没影了。
原本要任命卢冬生当 358 旅旅长,他曾是特科人员,之后结识了贺龙,是贺龙所率二方面军的重要骨干。
卢冬生没去上任,他先在抗大学习,之后又去苏联伏龙芝军校进修了,所以就由副旅长张宗逊暂时代理旅长职务。
张宗逊并非二方面军的人,而是来自一方面军,是井冈山的老革命者。
他曾为原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的连长,那是毛主席的直属部队,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斗争。
后来张宗逊先后担任红4军、红一方面军的师长、军长等职位,之后又调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抗战爆发后,他成了358旅旅长。
359 旅的副旅长是李井泉,他原本在红一方面军当师政委,算是一方面军的老成员了。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被调到了四方面军。
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李井泉被调到了二方面军,最后在358旅担任副旅长。
359旅的旅长陈伯钧是一方面军的老成员,长征时期当过红5军团的参谋长。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陈伯钧被调到了红四方面军,之后在和二方面军会师时,他又被调到红6军团担任军团长,最后成了359旅旅长。
这三位的经历差不多,都是一方面军的老嫡系干部,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去了四方面军。
后来跟二方面军会师,他们去了二方面军,最后成了 120 师的主力旅长和副旅长。
这么一合计,120师两个旅的4个正副旅长中,就王震是原红二方面军的干部,剩下那三位都是从一方面军来的。
为啥120师会有这种怪异现象呢?这就得说说当时陕北发生的一场有名的反军阀作风的纠纷事件了。
【03】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受挫,朱德带着一部分队伍抵达井冈山,这才有了朱毛红军。
贺龙领着自己的亲信回到他的老家湘西,在那儿组建了红二军团。
得说红二军团差不多能算是贺龙一人组建的独立武装,就冲这一点,贺老总绝对是我军的元勋。
贺龙对党忠心耿耿,乐意把红二军团以及后来的红二方面军毫无条件地交由中央指挥。
然而在这般情形下,红二军团和红二方面军难免产生了一些江湖作风。
三大红军会合后,二方面军遭到了一些排斥与批评。
红二方面军被不少人指责有“军阀作风”,而这主要的问题出在红2军团,矛盾可以说是冲着贺龙去的。
在陕北三大方面军会合后,不少人对二军团加以批评,连红二方面军也跟着被批,甚至在公开场合直接指责贺龙。
就因为这缘由,卢冬生离开陕北去了苏联,主要是为躲开这场军阀纠葛,免得他和贺龙被指控,只能避嫌从军队离开。
中央为减少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之间的隔阂,加强对二方面军和二军团的掌控,所以让大量非红二的干部进入120师。
【04】
虽说过程中出现不少纠纷,可从结果来讲,当初中央的抉择肯定没错。
从红军时期开始,我军就一直秉持着五湖四海汇英杰的治军原则,坚决不会让任何一支军队出现地方化和军阀化的情况。
不管是红军,还是之后的八路军、解放军,都得坚决落实党对军队的指挥,是党来指挥枪,而不能是枪指挥党。
经过这一连串的相互调配,三大方面军之间的隔阂被消除了,我军又成为了一个整体,给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把大批有经验、有能力的一方面军干部调到二、四方面军,这既强化了中央的指挥,又让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