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对接成功,极大鼓舞了印度大国梦。
美国路透社和英国、印度多家媒体报道,2025年1月16日,印度太空对接终于取得成功。
印度人没有辛酸泪,只有膨胀的大国情怀和欣喜。
他们这次很谦虚,没有说世界第一,老老实实承认中美俄之后世界第四。
毕竟目前为止,确实只有印度在中美俄之后实现对接。
由此,印度也把自己提高到了中美俄并列的大国地位,而且放出豪言,三年超越,十年成为世界第一。
印度总理莫迪也在祝贺中表示,此次成功是印度未来几年雄心勃勃太空任务的重要基石。
正确看待印度航天能力,成绩斐然,不容小觑。
印度也确实值得骄傲自豪,毕竟这是一直领先印度的欧洲和岛国都没有实现的进步。
印度近年来,在航天领域实现了对欧洲和岛国的超越。
1980年首次自制火箭发射卫星成功,2017年就实现了一箭104星,刷新了世界一箭多星记录。
2008年月船1号成功绕月探测,2019年月船2号绕月探测器至今仍然在轨运行,2023年8月23日月船3号成功登陆月球,并且是人类首次登陆月球南极。
在此之前2013年,印度探测器实现了亚洲首个进入火星轨道。
2024年12月30日,印度将用于对接试验的两颗卫星一箭双星送入太空。
经过两次对接试验和卫星失踪后,最后找到卫星,并在2025年1月16日对接成功,印度举国欢腾。
2025年1月6日,因为技术原因,印度强行停止原定对接,
1月8日,问题排除后,开始对接试验,但是从20公里距离靠近到225米时候,卫星出现漂移,再次终止对接。
1月12日,接近到三米,就在地面指挥中心准备庆祝的时候,信号延迟,卫星启动自救程序远离,甚至一度失踪。
最后在1月16日,历经磨难的对接终于在沙利文访问印度后,在美国帮助下取得成功。
作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如此成绩确实值得骄傲。
遥想我们当年,亦是如此。
但是,印度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一方面确实是印度真的很努力,另一方面也印度的成绩背后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专家说印度航天成就的背后,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美俄在帮助印度航天上有竞争的默契。
印度的航天成绩,背后具有严重短板。
那就是工业生产能力。
想想印度,连飞机维修保障都是每年必须摔几架飞机,船舶维修隔三差五都要翻船或者故障,印度凭什么能够提供航天精密零件的供应。
现在全世界,完全凭借自己能力从设计到全部零部件供应,全面掌控自己航天能力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即使美俄都不行。
那为什么印度又行了呢?
路边社曾经就印度航天问题采访美国航天局专家迈克尔·格里芬,他在采访中表示,尊敬印度航天雄心,但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俄罗斯需要印度,美国要拉拢印度对抗中国,美俄两国非常默契地选择了在太空领域支持印度。
他们不怕印度航天对他们不利,因为他们任何一个,只要撤出,都可以随时让印度航天夭折。
俄罗斯有基础技术,美国也有全套技术,但是美国和俄罗斯现在都无法提供全部零件的需求。
印度航天成绩就是俄罗斯专家的技术和俄罗斯部分基础零件加上美国的通信技术和部分精密零件,以及中国和欧洲的零件,让印度取得了属于印度的航天成就。
按照迈克尔的说法,印度的成绩离开美俄,将一无所有,他们的成绩就是空中楼阁,印度其实是美俄技术杂拼的空中楼阁,印度只负责享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