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升
前言
央视军事罕见披露了歼-20战机在某次实战行动中的惊险对抗,强调“全程掌握主动”的强势表现。
这一次,列装歼-20的“王海大队”奉命出击,与来犯的外军战机展开了多轮攻防,最终成功将其逼退。
为何外军战机屡屡挑衅?歼-20又为何能在复杂空战中全程压制对手?这种被美军视为“心腹大患”的战机,究竟还有多少未知的实力等待解锁?
央媒曝光歼20与外军机激烈攻防
根据《国防故事》栏目所披露,我国侦察系统对东部某防空识别区异常数据的捕捉,很快“王海大队”的歼-20编队接到指令,从基地机场迅速升空,直接前往相关空域展开拦截任务。
在接敌途中,飞行员通过先进的航电系统定位了目标,对方并非普通的侦察机,而是一批具有隐形能力的战机编队,这种机型的出现直接提升了事态的紧迫性。
多架歼-20在雷达引导下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远程侦测和近距离目标捕获的全过程高度协同,在接近目标后,歼-20率先展开机动,占据有利空域,对外军战机形成强势压制。
根据飞行员回报,对方机动性虽强,但在多次尝试脱离我方战机跟踪后,始终未能摆脱锁定,凭借隐形性能和高效的协同战术,歼-20逐步缩小交战距离,将敌机逼入困境。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较量,而是一次极具代表性的高强度攻防对抗,外军战机的飞行轨迹显示,他们不仅试图抵抗,甚至一度试图以激进的机动动作反击。
然而在歼-20超机动性的压制下,对手的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在整场交锋中,我方机群始终保持有利态势,用一连串的精准操作化解对方的战术意图。
最终在歼-20的强力干预下,外军战机不得不选择撤离空域,行动以我方的全面胜利告终。
然而这次激烈的攻防对抗也让人感到疑惑,这支来犯的隐形战机编队究竟来自何方?又为何频繁出现在中国空域附近?
歼-20的隐形战机优势
在激烈的空战对抗中,歼-20的表现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它从设计到实战全方位的技术优势所支撑的。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颠覆传统空战模式的使命,尤其是在隐身、机动和作战感知能力方面,歼-20充分展现了顶尖隐形战机的实力。
“王海大队”
隐形性能是五代机的重要特征,而歼-20在这一领域的表现令人瞩目,其采用了独特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不仅在气动效率上大幅提升,同时也有效降低了雷达散射截面积(RCS)。
这种设计与F-22、F-35的正常式气动布局相比,更加复杂,但在隐形和机动能力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此外歼-20的大量使用吸波材料和隐形涂层进一步增强了对雷达波的吸收能力,使其在高威胁空域内行动时极难被探测到。
更重要的是,它搭载的先进航电系统能实时干扰敌方雷达和电子侦察系统,为战机提供了隐身的“第二重保险”。
歼-20的气动布局赋予其优越的超机动性能,特别是鸭翼与边条翼的组合,通过独特的涡流干扰形成巨大的升力,同时减少高速飞行中的不稳定性。
这种设计在面对外军战机时极具威慑力,尤其是在近距离空战和复杂机动中占尽优势。
而涡扇-10C发动机的高推重比为歼-20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持,使其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
在高速追击和规避导弹的任务中,这种能力可以明显拉开与四代半战机的性能差距,即便是面对五代隐形战机,歼-20也能依靠机动性能牢牢占据主动权。
而歼20的航电系统在感知与作战能力上堪称一流,它搭载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强的多目标跟踪能力。
不仅如此,其内置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DAS)能够实现360度实时感知,即便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也能及时发现威胁。
并且其配备先进的导弹武器库,包括PL-15远程空空导弹和PL-10近距格斗导弹,这些武器不仅射程远、打击精度高,还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使歼-20在远程和近距离作战中都能保持高度优势。
相比于美军的F-35,歼-20在隐形性能和超机动性方面形成了压制性优势,F-35虽然在电子战和网络化作战中有一定优势,但其隐形性能被认为更偏向低速作战环境。
而歼-20则通过隐身与高速兼容的设计,在空战和拦截任务中展现了更强的适应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军飞行员在一次交锋中曾感叹歼-20的“近距离威胁”,这种威胁正是来源于其极高的机动性和精准的火控系统,让F-35难以在近战中取得有效还击的机会。
随着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逐步应用,歼-20已经实现了超音速巡航的能力,超音速巡航不仅可以显著缩短战机抵达战场的时间,还能在作战中大幅增加其生存能力。
这种性能对外军战机形成了明显优势,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应对高威胁目标时,其意义更加突出。
正是这些隐身、机动和作战感知能力的结合,使歼-20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制空利器。
在东海与外军隐形战机的对抗中,歼-20不止一次成功压制了敌机,并以其出色的性能多次迫使对手撤离。
这种表现不仅证明了其卓越的战斗力,更彰显了中国空军在维护空域安全方面的决心和实力。
然而歼-20的优势并不止于此,随着产能的提升和新技术的持续应用,它的列装规模正在快速扩大。
那么歼-20的全面装备会对区域空战格局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中国空军的整体作战实力又将如何提升?
美军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近年来,随着中国空军歼-20隐形战斗机的大规模列装,美军在亚太地区的空中战略优势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军对于中国隐形战机的发展早有戒心,但随着歼-20的性能逐步释放、装备数量迅速增长,这种戒心已经转化为实际的压力。
歼-20不仅在战术层面上对美军形成了显著威胁,在战略层面上也正在改变亚太空中力量的对比格局。
根据外媒报道,截至目前,歼-20的列装数量可能已达到300架左右,成为全球第二大隐形战机装备国。
这一规模不仅表明中国航空工业的成熟度,更彰显了中国空军对现代化装备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美军的F-22早已停产,F-35虽然在亚太地区有部署,但数量和列装速度远不及歼-20的发展势头。
更引人注目的是,歼-20的生产能力正在快速提升,有军事专家预测,到2025年,歼-20的年产量可能达到120架。
歼-20
这一速度不仅是美军F-35接收能力的2.5倍,也意味着中国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对美军隐形战机数量上的全面超越。
对于依赖隐形战机维持区域威慑力的美军来说,这种局面无疑是巨大的战略挑战。
歼-20的快速列装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其技术性能的升级也备受关注,随着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逐步应用,歼-20已经实现了超音速巡航的关键突破。
超音速巡航能力意味着战机可以在不使用加力燃烧的情况下,以高亚音速或低超音速持续飞行,这不仅节省了燃料,还提高了战机的隐身效果和战场生存能力。
此外歼-20的航电系统、武器系统和隐身能力也在不断优化,例如最新版本的歼-20A增加了多种任务模块,可以更灵活地适应不同作战环境。
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些性能的提升已经让歼-20在多次交锋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随着歼-20的全面列装,中国空军在东海、南海等战略要地的空中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以往美军凭借F-22和F-35在这些地区占据空中主导地位,但现在,这种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歼-20不仅能够与F-22和F-35正面对抗,还可以通过数量和战术配合形成包围压制的态势。
同时歼-20的高隐身性和强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在对抗中精准捕获敌方隐形战机的位置,并迅速采取行动。
这种战场感知与作战能力的结合,使得美军战机即使试图依靠战术编队来分散威胁,也难以摆脱歼-20的压制。
美军在亚太地区长期依赖隐形战机对潜在对手形成威慑力,驻日和驻韩基地的F-35中队,以及在关岛部署的B-2轰炸机,都是其区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歼-20的出现正逐步削弱这一战略体系的效能,美军已经开始调整部署策略,例如撤回老旧的F-15战斗机,轮换部署更多F-35战机。
但这并不能根本改变歼-20带来的冲击,特别是在高强度对抗场景中,歼-20的压制能力和战略灵活性将进一步削弱美军在第一岛链的控制力。
歼-20的列装,不仅让中国空军在单场战斗中具备对美军隐形战机的压制能力,也在更大范围内改变了区域空战格局。
对于美军来说,这意味着不仅需要面对中国空军战机数量上的增长,还要重新评估歼-20带来的战略威胁。
结语
歼-20战机的曝光不仅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更表明中国空军已经具备与强敌正面抗衡的实力。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隐形战机之一,歼-20在维护国家空域安全和打破军事封锁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章
CCTV7《《国防故事》 20240208 浩浩凌云志》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