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士兵脱下军装,冒充雇佣兵潜入乌克兰与俄军作战并不稀奇,可如果有一天这些“雇佣兵”向俄军承认自己是北约正规军士兵呢?
据环球网报道,23日多家俄媒就这么一则离奇,但看起来又非常合理的新闻。
俄新社称,在近期扎波罗热方向的一次战斗中,一支俄军侦察兵小队使用反坦克导弹摧毁了乌军一辆豹式坦克,但根据这位呼号为“传奇”的俄军指挥官的说法,当他们打开坦克炮塔舱门,检查是否还有乌军士兵存活时发现只有驾驶员重伤幸存下来。
“豹2”坦克
这位驾驶员见到俄军士兵的第一反应就是用德语高呼“不要开枪”。他交待自己是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士兵,不是雇佣兵,和整个车组都属于德军的同一支连队。此外,这名驾驶员还说出了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和部署位置。
随后俄军侦察队将其转移到后方抢救,但最终这位自称是德军正规军的驾驶员还是因失血过多死亡。
俄新社报道的这则新闻在俄罗斯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这还是俄军首次俘虏了一名承认自己是北约现役军人的“雇佣兵”,此前被捕的雇佣兵要么是退役士兵,要么就是不被本国政府承认的“黑手套”,西方国家一直否认派遣、支援雇佣兵潜入乌克兰与俄军作战,如今俄军终于抓到了证据。
紧急情况下说母语是人的第一反应
不过,这则消息在引起轰动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不少,比如有外国网友声称,俄媒明明发布了无人机引导反坦克导弹攻击豹式坦克的视频,但一直没有向外界展示坦克车组人员的证件。如果有照片证件,总有些“好事者”能找到这些“失踪的”德军士兵,毕竟4个大活人又不可能凭空消失。
此外,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有北约身份的“外籍雇佣兵”在乌军中的地位通常不会太低,一般只承担培训乌军士兵使用北约制式武器、传递北约情报,以及制定战略战术等职责。俄乌冲突爆发一年多以来,几乎很少有北约军人亲临前线犯险的消息传出,哪怕是之前几次“北约军官团被俄军导弹团灭”的传闻也从未得到过北约或美国的承认。
俄媒报道的这则新闻也是如此,除了几家小媒体外,德国主流媒体仍未进行转载报道,西方其他主流媒体也未俄媒的消息进行“事实核查”或“辟谣”。
乌军的豹式坦克应该消耗得差不多了
不过,虽然目前有关“俄军俘获德军正规军士兵”的消息还有不少疑点,但如果俄媒的报道是真的,那么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压力就来了。
自二战结束后,德国在军事领域一直存在着敏感性或所谓的“负罪感”,哪怕是在对乌援助中,也是由其他西方国家先起个头,德国才跟上,尤其涉及到重武器时,比如在援乌坦克问题上,美国先提出援助乌克兰M1坦克后,德国才同意移交“豹2”坦克。
而在是否要派遣军队潜入乌克兰作战的问题上,德国的态度更加慎重。德国安全部门统计到的数据是,目前只有39名德国公民“自愿”前往乌克兰作战,8月初朔尔茨还强调过德国在乌克兰没有部署现役军人,今后也不会派兵。
2025年德国总理还不一定是朔尔茨
但就像前文所说,如果俄媒的说法是真实的,这无疑就是在打朔尔茨的脸了。现如今朔尔茨面临的反对党压力并不小,德国右翼政党“选择党”在7月份的民调中已经上升为全国第二大党,党魁爱丽丝·魏德尔计划在2025年大选中挑战总理宝座。
该党另一位领导人蒂诺·克鲁帕拉反对德国政府继续向乌克兰提供重武器,主张与俄罗斯对话解决乌克兰问题。也正因为如此,23日俄媒的报道无疑将成为选择党挑战朔尔茨权威的最佳理由。
目前这起事件还只是在俄罗斯网络发酵,但等到其进一步扩散后,朔尔茨最好还是想想该怎么面对选择党的攻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