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爆发。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把十二兵团包围在双堆集。十二兵团是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下辖的十八军更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之一,因此,刚被包围时,十二兵团的司令官黄维并不着急,然而,不久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黄维也开始坐不住,决定突围。
1948年12月,在黄维突围过程中,他手下的110师师长廖运周主动请缨,希望能当突围的先锋部队。黄维听后大喜,急忙把很多先进的武器交给廖运周。廖运周的真实身份是我党党员,他奉命潜伏在国民党部队,借助这个机会,廖运周临阵反击,彻底打乱了黄维的部署,混乱中黄维兵败被俘,自此之后被关押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黄维被转移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个比较有个性的人,拒不认罪,甚至也不承认失败。在功德林期间,黄维留着胡子,以表示自己是国民党的人。与黄维一起被关押的国民党战犯曾劝说过黄维,让他改一改自己的脾气,黄维不仅不改,反而讥讽他们。
不过,在功德林期间,黄维的生活待遇还是不错的,不仅能吃到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喝上牛奶,即使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黄维也能吃上肉。当时公安部门专门安排人员前往草原打黄羊,用来供应这些国民党战犯,黄维出狱后回忆,只记得那段时期的看守都“胖”了起来,后来才知道是浮肿。
在功德林关押一段时间后,黄维先是被转移到秦城监狱,一段时间后又被转移到抚顺战犯管理所,继续关押。被关押期间,黄维最有名的事就是研究永动机,他对永动机格外痴迷。不过,黄维最早研究永动机的目的是逃避改造,但是在研究过程中,黄维逐渐沉迷其中,出狱后还一直研究永动机。
1959年,我党开始特赦第一批战犯,本来黄维是在特赦名单当中的,但因为他顽固的态度,黄维一直没有得到特赦,直到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后,我党决定特赦全部战犯,同时这也是特赦最后一批战犯,黄维在这一年恢复自由,前后一共被关押了27年。
出狱后,黄维想回江西老家,不过,周总理建议他留在北京,这样不仅有利于他身体的恢复,而且还有利于他搞研究工作。于是黄维就留在了北京,进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主要从事抗战历史以及国民党历史的研究工作。
1983年,黄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享受副部级待遇,晚年的黄维在促进两岸和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9年,黄维在准备动身前往台湾之前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85岁。值得一提的是,黄维对这次台湾之行非常重视,他列了很多计划,比如要给蒋介石扫墓,要给陈诚扫墓……
提起蒋介石与陈诚,这两个人是黄维一生最感谢的两个人。晚年的黄维曾坦言:蒋某人(蒋介石)对我有知遇之恩,陈诚待我恩重如山,我最感谢的就是他们。黄维之所以这么说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黄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成为蒋介石的学生。蒋介石非常欣赏黄维,所以黄维说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而陈诚更是提拔了黄维,并且在官场上与生活方面也曾多次帮助黄维,所以黄维说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