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军品和民品的指标不一样造成的。中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造军品,但却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来造民品。
军品是符合性能指标放第一位,甚至必要时,哪怕是有风险都可以被允许,而经济性则是最后被考虑的一项指标。在这种评价体系下,由于经济性是最后考虑的事物,军品的特点就是贵,贵上天了。但技术指标在当时技术水平下,就是最高水平了。
比如,昔日中国军用雷达用的电子管,军品的良品率只有百分之几,电子管厂的工人,天天乒乒乓乓的砸碎不合格的电子管。这要是放到民用品上,这么搞就等于是自杀了。就百分之几的良品率,你觉得军用电子管的成本应该高到什么程度了吧。但军队毫不在意电子管的成本,军代表更不在意砸碎多少不合乎军标的电子管 ,而且为了防止不合格品混入良品,军代表要确认所有不合格电子管是真的砸碎,而非被厂子降级销售处理。那可真是一个一个的数啊!
老式国产军用电台
所以,这就是军品,多贵军队都不在意。军队更不在意军用品对经济的负担,一句国防安全就可以让一切为军品开“绿色通道”了,一切民品生产都要为军品让步,因为军品插队造成民品多大的损失,军队同样是不在意的。
在这种为国防建设不惜一切代价的指导下,中国搞出来了五代机意外吗?也就是中国技术水平发展问题,要是早10年技术达到了,就能早10年搞出来五代机了。
一句话,军品就是钱不是问题,只有技术是问题的产品。有国家没有边界的财力支持下,钱就是个数字而已,只有技术才是问题。
枭龙使用的AESA雷达演示
我可以负责任的猜测,今天中国在最尖端的军品项目上,和五十年前没什么两样,依旧是这种视金钱如粪土的态度。比如AESA雷达的T/R单元,可能是比昔日军用电子管更苛刻的指标在筛选合格品,销毁不合格品!
所以,贵上天的五代机,只要中国人在技术上“通过”了,就没有问题了!没人会把钱的问题当成问题,也确实钱不可能成为五代机的问题,所以五代机就造出来了,也飞上天了。
但军品这套“视金钱如粪土”的思路,是无法用到民品上的。民品的思路不是技术先进是第一位,而是造出来用得起的产品才是第一位。也就是,在民品评估中,排第一位的就是经济性,然后是安全性,至于技术,反而是最后考虑的。
多漂亮的歼二十,但也贵上天了
但在大飞机的新闻报道中,全是说大飞机又突破了什么技术,或者技术水平有多高。这其实都不是大飞机的重点,重点是大飞机有没有竞争力?够不够安全?
大飞机技术已经让波音/空客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现在大飞机报道中的这些技术突破,实际上只是大飞机的入门门槛值。因为过不了这个门槛,就连谈大飞机都没戏。并不是这些大飞机技术真的和五代机一样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波音/空客性价比控制下用得起的技术。中国必须如波音/空客那样,在用得起的范围内发展技术。所以,加上用得起三个字后,大飞机就变成比五代机还难搞的东西了。
客机用户最重视的是客机的经济性,也就是用最低成本,将乘客或货物运输。最突出就是燃油经济性,这是比客机采购单价更令客户重视的指标。飞机的发动机以及飞机机型设计都会影响到燃油经济性。不是造出来能飞的客机就行了,而是要造出来能让客户赚钱的客机才是完成任务,这又是比军品更高的指标了。五代机不在乎花钱,更不在乎省钱,但大飞机却不能这么想事情。
中国希望可以替代波音空客同类型的国产C919客机
如果国产大飞机的经济性比不上波音/空客,那么大飞机就不可能以客机本身的性价比找到买家了。此时的客户就变成了“全国一盘棋”的产物。实际上这就变成客户的负资产,因为飞行成本高于波音/空客呀,客户使用大飞机而不用波音/空客的飞机就等于少赚钱,甚至赔钱了。
目前号称上千架大飞机的意向采购全是来自国内,即便是海外采购,也是海外租赁公司采购,然后再租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这等于是融资金融平台,而不是真的终端用户。也就是说,大飞机的经济性是什么样子,还没有对外公布,但大飞机的销售单价,已经确定大飞机不便宜。也就是大飞机现在还是“全国一盘棋”的产物。客户与生产大飞机的商飞是国家左右手关系,这种销售与赚钱无关,只与国家意志相关。
也就是说,即便确认大飞机是民品,要按照民品的规则来办事,但现在也不敢真的将大飞机当成与波音/空客一视同仁的民品。因为那样大飞机就没出头之日了。现在的大飞机只能走“全国一盘棋”的路子。这就是大飞机难的地方,一个“赚钱”二字就全囊括进去了。在我来看,这是比五代机那种不在意花钱更难的事情。
C919的发动机就是C919的软肋
最后多一句嘴。国家的钱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要国家输血。军品趴在国家身上吸血,这没啥可说的,一句国防安全,就是怎么吸血都合法了。
但民品也趴在国家身上吸血就是问题了。大飞机的“全国一盘棋”式的销售就是吸血而不是造血。而现在,你看有多少民用项目是趴在国家身上吸血,高铁,半导体等等,这些全是花大钱的项目,也全是几乎无望造血的项目。那么国家要怎么造血多过吸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