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朝鲜前线的彭德怀接到国内命令,准备回国。在送别彭德怀的路上,身为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却突然提醒彭总:当初我们说好的话,回国后可千万别忘记了啊!洪学智究竟和彭总约定了什么呢?
洪学智的呼吁
1950年冬季,刚刚入朝不久的志愿军接连取得三次大规模战役的胜利,令人们欢呼雀跃。不过在这喜悦的气氛中,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却处于深深的焦虑中,原因在于他前几天一次视察志愿军后勤线路的经历。
那天洪学智和警卫亲自视察了一处隐蔽的卡车运输道路,结果就在车队行驶到一处大桥附近时,突然遭遇美军飞机空袭,当场有两辆卡车爆炸起火,1名司机牺牲。
这次遇险给洪学智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便是在远离前线数百公里的大后方,美军都能用飞机严重威胁志愿军的后勤路线!对于志愿军来看,恐怕根本就不存在“前线”“后方”的区别。
无独有偶,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前夕,志愿军最重要的三登仓库不幸暴露,120节车皮的宝贵物资被轰炸殆尽。也是由于这个变故,导致前线志愿军战士大范围出现断粮危机。洪学智意识到,重视后勤工作必须成为志愿军眼下最重要的方针。
为此他昼夜不眠,结合自己多次视察后勤线路的经验,写了一份《关于供应问题的指示》。洪学智严肃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化的标准战争,是比拼人力物力的战争,如果后勤工作不到位,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无从谈起。
勤务司令部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看到洪学智的这份稿件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是最先提出后勤重要性的高级将领。
因此在1951年4月,彭总让洪学智回国,争取在中央统筹下解决一些后勤工作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都接见了洪学智,并根据洪学智的汇报调整了国内生产方向,加大对志愿军的支持力度。
不过单单是加大力度是不够的,必须想办法给志愿军建立一个有效调配物资的指挥机关,增强后勤系统的补给效率,把关键物资送到最需要补给的部队手中。因此中央军委决定,在志愿军增设勤务司令部,负责统筹调配国内发往抗美援朝战场的一切军事物资,包括粮食、棉花、子弹、炮弹、车辆等等。
在彭德怀看来,这个勤务司令部的最佳领导者就是洪学智,但洪学智却有些不愿担任。
一来他出身于政工干部,这次关心后勤业务完全是出于业外自觉,并不是他的专业范畴;二来志愿军后勤工作难度极大,在缺乏防空手段的情况下,美机几乎如入无人之境,可以任意袭击大后方的后勤线路。洪学智知道,这个勤务部司令的担子实在太重了。
但彭总显然只信得过他的能力,无奈之下,洪学智给彭总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如果自己没干好后勤工作,就把自己尽快撤职,让有能力的同志去担任;第二,从朝鲜回国后,自己还要去干政工工作,不要让自己以后一直干后勤。彭总听完洪学智的要求后,哈哈大笑,当场答应了这些要求。
抗美援朝的幕后英雄
在洪学智担任勤务部司令后,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解决了志愿军后勤的许多难题。针对汽车运输困难的情况,洪学智号召运输兵团发挥“肩扛人带”的精神,积少成多,每个战士带四五十斤粮食,分散运输,防止遭遇美机的空袭。
此外,他实地勘察地形,在一些重要线路修建了隐蔽掩体,大大减少了运输车队因空袭造成的损失。在抗美援朝第二年,美军加大了出动飞机的频率,战机出勤架次达到了最初的7倍,但洪学智依然克服种种困难,让后勤供给量增加了2倍,有力缓解了志愿军粮食、弹药紧张的困境。
1952年,彭德怀受命回国。在送别彭总的路上,洪学智却突然提醒彭总:当初我们说好的话,回国后可千万别忘记了啊!
彭德怀一开始摸不着头脑,经提醒后恍然大悟,他大笑道:身为共产党员,难道不应该党交给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吗?不过洪学智干后勤倒也干出了感情,他给老战友紧紧地来了个拥抱,送彭总上了回国的飞机。
总体来看,志愿军的后勤情况一直处于向好的趋势。随着苏联空军秘密入朝,在朝鲜北部建立了一道“米格走廊”,有效拦截了嚣张的美军飞机。此外,苏联生产的大量卡车也加入了后勤系统,增强了运力。
在入朝之初,志愿军只有1200多辆卡车,但在1952年,志愿军的卡车数量已经达到了2万余辆。在后勤情况得到改善后,战士们不仅有了保暖的棉衣,还能在前线吃上油条、豆浆、罐头、饼干等多种食品。
可以说,从炒面到后来的豆浆油条,这体现的正是洪学智后勤工作的成绩,他是当之无愧的抗美援朝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