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实行军衔制,这一天,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主持召开授上将、中将军衔征求意见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针对军中可授衔上将、中将人员的评定,会议中很多人对自己的军衔都表示满意,但却有一人例外,他便是起义将领:董其武。
在得知自己将要被授予上将后,会议结束后他找到杨成武,直截了当地说道:
“起义前我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来的军衔,就已经感激不尽了,请不要为我晋升军衔。”
并且董其武还交给杨成武一封信,希望他可以转交毛主席,信中董其武也是表示:自己的军衔太高,难以心安。
杨成武是不想送信的,因为他觉得毛主席不会同意董其武的要求,但架不住他的一直请求。
果不其然,等毛主席看完信后,坚决不同意董其武要求降为中将的要求。
并且毛主席还让杨成武转告董其武:
“你告诉他,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
董其武上将
绥远起义保和平
1948年冬,三大决战之一的平津战役爆发,作为消灭反动派的最后一战,全国各地都在关注着这场战斗的最终走向。
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次年1月21日,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解放,一时间全国哗然,北平和平解放,这无疑是最好的结局,避免了人员伤亡,也避免了对古建筑的破坏。
时任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的董其武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又惊又喜,高兴的是北平和平解放,惊的是傅作义在宣布和平解放前,为什么没有提前告诉自己这个老部下。
没错,担任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的董其武,其实内心早已对国民党失望透顶,他也想跟随时代的脚步,宣布起义追随共产党。
于是董其武迅速前往北平联系傅作义,在中南海居仁堂,傅作义接见了董其武,并告诉他说:
“我们要跟上历史的潮流,走和平的道理,走人民的道路。”
董其武当即表示:
“就是拼三个死、四个死,我也要追随您走和平之路。”
董其武照片
一番谈话过后,绥远的去向已经有了定数,但怎么和平解放绥远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北平在和平解放时,正值平津战役,蒋介石和一众特务无暇顾及,现如今有了北平的前车之鉴,蒋介石自然会重视绥远。
一旦董其武强行宣布起义,虽说他是绥远省主席,但难免会有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阻挠和破坏,届时肯定还会有大量的特务涌入,这样的局面肯定是不利于和平解放。
于是董其武决定慢慢来,他回到绥远后,先是找旅长以上的干部,把他跟傅作义的谈话内容说了出来,此后以此类推,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宣传。
尽管董其武已经非常谨慎和小心,但他刚表露出起义的想法后,就立即遭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对,先是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发放绥远军政经费和一切补给。
随后派出大量特务在绥远进行破坏,组织暴徒在街头游行示威,破坏铁路交通,整个起义过程是复杂和尖锐的。
北平和平解放
而董其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不变和平解放的想法,最终于1949年9月19日宣布绥远和平起义,绥远的10万大军也参加到全国解放战争中。
看着城内因为和平解放而欢呼上街庆祝的群众,董其武当场赋诗一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
为迎春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
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
从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
任务不计多艰苦,喜见万民解倒悬。
抗美援朝立大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面对是否入朝作战,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作为起义部队的将领,董其武坚决主张抗美援朝。
在经过这段时间,原绥远起义部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纷纷写下请战书、决心书、血书,要求入朝参战。
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在起义后一直处于一个训练的状态,如今外敌蠢蠢欲动,他们想为人民立功,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眼看上下将士皆积极请战,董其武也很欣慰,他连忙向毛主席递交请求,申请进入朝鲜作战,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价值。
得到同意后,12月1日,绥远起义部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董其武担任司令员。
次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改名为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这将意味着,他们作为预备队,将随时进入朝鲜作战。
同年9月,董其武终于接到出发前往朝鲜的命令,不过上级并没有让他们立刻奔赴前线,而是交给了他们一个更严峻的任务:短时间内在朝鲜建立3个飞机场!
为什么说这项任务艰巨,因为当时美军的飞机是战场的一大威胁,而一旦等我军修建好了飞机场,那么他们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军必然不会放任董其武顺利修建,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修建过程中,美军曾多次派遣战斗机前来轰炸。
美国的侦察机在得知我军的动向后,率先出动27架轰炸机,在还未修建完毕的机场上空,抛下数百吨的重磅炸弹。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短短10天内,美军就进行了3次化轰炸,一共抛下炸弹6850枚,不仅机场被毁,大量官兵因此牺牲。
面对这困难重重的局面,董其武亲自来到前线跟将士们一同修建,既然敌人炸的快,那么我们就要修的更快!
在三个月的努力下,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在董其武的指挥下,顺利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在预定计划前,修建了南市、泰川、院里三座机场。
全兵团共修建长2000米、宽60米的起飞主跑道3 条,长1500米、宽30米的飞机停机坪8 个,滑行道、连接道共9437米,推机道 8754米,飞机掩体193个以及各种附属工程30余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得知这个消息后,毛主席亲自发布贺电:
“二十三兵团入朝执行修建任务,虽在敌机连续轰炸阻挠下,终于超计划完成了任务,甚好。”
朝鲜政府授予董其武自由独立二级勋章,并为整个二十三兵团立功受奖,他们在感谢信中写道:
你们在抗美援朝打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这一功勋,朝鲜人民永志不忘;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也莫不表示崇高的敬意……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九军,董其武担任军长。
军衔太高心难安,毛主席: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
在抗美援朝结束后,董其武带领六十九军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虽然董其武是起义将领,但在各项政策的执行上,他从不落后,于是中央便决定授予他上将军衔。
1955年春,等授衔方案下发后,董其武才知道自己竟然被授予了上将,对于这个结果,他内心有些不安。
他认为自己是起义将领,并且之前在国民党中也仅仅是担任中将,如今不仅仅要给他授衔,还要给他晋升军衔,这让他非常的不安。
于是董其武找来了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希望他可以把自己写的信交给毛主席,降一降军衔。
得知其中缘由后,杨成武断言他这个请求不会成功,他告诉董其武:
“你参加抗战12年,我们只参加了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无法相比,你还参加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杨成武将军照片
可尽管如此,董其武还是执意要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主席可以认真考虑一下他所说的降衔,他在信中写道:
......仅就我个人而言,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我就已经很感激党和毛主席了,没有任何理由再为我晋升军衔......况且,许多建党、建军初期就参加革命的老战将、名将,只授予中将、少将……
在心中,董其武将原因和自己的想法都说得非常清楚,他非常感激党和人民的认可,但中将军衔已是足够。
但等毛主席看完信后,他直接让杨成武转告董其武:
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但是你杨成武不同,你是共产党员,是可授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而董其武则是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
毛主席照片
等杨成武转告完毕后,董其武眼含热泪,主席的这番话对他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并非是因为他是起义将领而有所偏见,这更让他坚定了当初和平解放绥远的这个举措没有错。
如今再拒绝,就显得他董其武矫情了,于是军衔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1955年9月,在国务院礼堂内,周恩来总理授予董其武上将军衔,在怀仁堂内,毛主席亲自授予董其武一级解放勋章。
鲜为人知的是,在被授予上将军衔时,董其武还并非是共产党员,一直到1982年,董其武才顺利成为共产党员,作为开国上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毛主席授衔
四次申请入党,83岁成为共产党员
第一次申请入党
1950年4月27日,毛主席在丰泽园接见了董其武,在谈话中,毛主席突然问道:
你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吧?
这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是啊,董其武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还并不是共产党员,而毛主席的这句话,也让他有了后半生奋斗的目标,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董其武找到杨成武,他说道:
“不知道像我这样的起义人员,还能不能加入共产党?”
这是董其武第一次提出申请入党的愿望,他十分担心,因为自己过往的身份,而导致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
而接下来杨成武的一番话,算是给了他一枚定心丸,杨成武说道:
“共产党的大门是敞开的,毛主席的话就是希望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得到杨成武的肯定后,董其武此后便暗自努力,一有时间便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的著作,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就为能够顺利成为党员。
董其武和警卫员合影
第二次申请入党
1956年,董其武找到69军的政委裴周玉,他郑重地向裴周玉说道:
我想向军党委提出入党申请,在正式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想先征求一下你个人的意见。
对于董其武的这个请求,裴周玉表示非常的高兴,但他也提出,入党并非小事,尤其是向他这样的起义将领,会有一段时间的考察期。
对于这个问题,董其武也是提前有所了解,他告诉裴周玉:
“我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随后,董其武提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他在上面写道:
我经过几十年的深刻观察,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了人民幸福,为了国家统一,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我过去一直幻想着中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但找不到路。参加革命队伍后,我逐渐认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统一中国,振兴中华民族。我决心为党的远大的和现今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直至献出自己的全部年华,乃至生命。
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董其武的入党问题没有得到批准。
第三次申请入党
1980年初,81岁的全国政协辅助写第三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军区党委很快便对他的入党申请进行研究。
为此中共中央统战部一位负责人专门找上董其武,告诉他:
过去你虽然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但是你早已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推迟为你办理入党手续,是考虑到你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认为你暂时留在党外比到党内来对党的工作更有利,对党的统战工作更能发挥作用。
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董其武的心结终于解开,原来不是党组织不要他,而是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大家都早已将他当作共产党员了。
对此,董其武十分感动,他当即表示:
我听从党中央的安排,一切服从党的利益和党的工作的需要。
第四次申请入党
1982年,83岁的董其武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并且身体状况也一天不如一天,内心想要入党,想要找寻归属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于是这一年董其武第四次提出自己的入党申请,这一次,董其武的入党申请得到了批准。
1982年12月13日,秦基伟专程找到董其武,告诉他:
“邓小平主席亲自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董其武83岁,但他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道:
“我终于有了光荣的归宿!”
12月23日,这位83岁的开国上将面对中国共产党党旗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为此赋诗一首《入党感怀》 :
欣逢盛世开太平,愿为苍生献此生。
行见华夏乐小康,更期世界跻大同。
1982 年 12 月 23 日,83 岁高龄的董其武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因病去世,享年90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董其武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董其武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如果你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这一辈子没有什么进步空间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此生没有追求,过一天算一天;
不妨想想,有一位老将,年逾八旬还曾坚持自己的入党梦!
向董其武将军致敬!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