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台湾一连长假传消息,夜色中游向大陆,后来成为世行副行长

2022年06月30日01:40:14 军事 1609

1979年5月16日这天傍晚,在位于福建金门主岛东北角的马山,一位连长正在向自己的属下下达命令:当晚这里将举行一场演习,并实施宵禁

1979年台湾一连长假传消息,夜色中游向大陆,后来成为世行副行长 - 天天要闻

金门

自从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撤到台湾后,离厦门很近的金门,便成为了两岸对峙的最前线。三十年来,这里一直驻守着大量国军,每天都严阵以待。因此,对于这位连长突然下达的演习指令,大家并没有感到意外。

很快,连队的传令兵将这一消息通知到沿海岗哨。与此同时,驻防马山的官兵们被告知,不准在当晚点名结束后走出营房。不仅如此,如果发现有人正在海里游泳,严禁对其开枪射击,以使对方顺利游向对岸,完成演习内容;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可轻举妄动一探究竟。

就这样,马山的官兵们谨遵指令,等待着这场演习进行。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位通知他们进行演习的连长,竟然离奇失踪了!

于是,在上级的命令下,金门全岛的所有驻军,连夜开始了水陆两域的地毯式搜索。只是任凭他们怎么寻找,都没有见到那位连长的身影……

台湾本省青年才俊 深受蒋经国器重

时间回到那一晚的整整三个月前。1979年2月16日,一位年轻人被台湾方面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部284师马山连连长。他,便是时年27岁的林正谊。

1952年10月15日,这名未来的连长出生于台湾宜兰县。不过,他最开始的名字,是林正义

虽然名字很正义,但小林的家境却十分贫寒,母亲靠洗衣服挣钱。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击垮林正义,1971年参加大学联考后,他被国立台湾大学农学院农业工程系机械组录取。

能考入台湾最好的大学之一,对家境普通的林正义来说,就像是鲤鱼跃入龙门。进入台大后,他开始愈发关心时政,并热衷于学生运动。

1979年台湾一连长假传消息,夜色中游向大陆,后来成为世行副行长 - 天天要闻

台湾大学

大一上学期结束后,新生们前往台中成功岭进行寒训。当训练进入到第四、第五周时,这一天,19岁的林正义突然向部队的班长和排长报告,表示自己下了决心,决定投笔从戎,不回台大念书了

部队人士听完这名学生的话,一方面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有些许惊讶:在当时台大的学子中,大部分的愿望都是赴美留学;而像林正义这样主动请缨参军入伍的,可谓极其罕见。

于是,国军方面决定借这个机会,为召募新鲜血液进行宣传。于是,军方通过媒体,将林正义树为榜样。时任参谋总长赖名汤这样说道:“听完林正义的心声以后,我深受感动,告诉在场的人,这就是中国一定强的铁证,因为我们国家像这样有热血的年轻人非常多。”

就这样,林正义的请求获得军方同意。他向赖名汤提出,希望可以转入陆军军官学校(承袭原黄埔军校)就读,并得偿所愿。

不久后的1972年3月4日,赖名汤代表蒋经国,向林正义颁发了“优秀青年奖章”。

1975年,23岁的林正义,以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从陆军军官学校第44期毕业。之后,他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由于发现部队长官与自己同名,林正义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林正谊。

与此同时,林正谊和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陈云英喜结良缘。一年之后,这对夫妻有了自己的孩子。

此时的蒋经国,已经担任了行政院院长。由于林正谊是台湾本省籍,又有过台大就读经历,很符合蒋经国重用台籍人士的策略,所以,林一直受其关心。蒋经国特意嘱咐自己的心腹、时任总政战部主任王升,要他对林正谊进行特殊照顾。

于是,林正谊在毕业后,不必立即下到野战部队去带兵。1976年夏天,他通过军职身份考入国防公费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两年后的1978年,林正谊获得政大企管硕士学位,顺利毕业。1979年2月16日,返回军中的林正谊,被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部284师马山连连长,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

投奔大陆 进入北大

马山这个地方,位于金门主岛的东北角,是全金门离大陆最近的据点,退潮时距对岸直线距离只有2300米

由于特殊的位置,驻扎在这里的马山连,有着全师最精良的装备和最好的福利。不仅如此,马山还经常迎来各路外宾进行参观,他们只要通过望远镜,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的景象。不仅如此,马山还设有对大陆进行喊话的播音站。

因此,一直以来,只有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才可以出任马山连连长。27岁的林正谊能有这个机会,足以看出蒋经国和军方对他的提携和器重。

1979年台湾一连长假传消息,夜色中游向大陆,后来成为世行副行长 - 天天要闻

蒋经国

来到这里后,林正谊在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还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位年轻人就悄悄收听大陆电台,试图了解对岸那片神秘的土地。

彼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邓小平开始执掌政权。不仅如此,就在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相应地,美国和台湾方面断交。

中美建交的同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对金门持续了20年之久的“单打双不打”炮击行动。

正是在这样深刻的时代背景下,林正谊来到了马山。每当他偷偷收听大陆电台时,总会遥望着对岸的点点灯火,内心思绪万千……

就这样,通过电波,林正谊对大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逐渐生出向往之情。毕竟,与台湾和金门相比,大陆是多么广阔的存在啊。

然而,现实是在各种原因下,两岸人民被分隔开来,彼此隔绝已30年。林正谊在那段时间里,很多次为此感到无奈和心酸。

直到有一天,林正谊听别人说,在大约十年前,金门岛上某连队的一名排长,从天摩山下的后屿坡,一路泅水到达了对岸。

当时,这名排长提前向部队人员借了脚蹼,说自己要下海学游泳。当天晚上,他前往一家小店喝了一碗绿豆汤,便悄悄出发了。

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对岸进行了广播,宣布那名排长“起义归来”。直到此时,这边才如梦方醒。

听了这个故事后,林正谊深受启发。很快,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这位连长的脑海里出现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正谊独自拟定了一个详尽周密的计划。5月16日,在从台湾本岛探望家人回到金门约一周后,他决定在这天投奔大陆,开始新生活。

当天傍晚,身为连长的林正谊假传演习命令,向下属下达了宵禁令,不准官兵们在当晚点名后走出营房。

接着,他准备好了水壶、医药包、指南针和自己的军籍证明等资料。林正谊将带着这些,展开这场充满风险的征程。

等到当晚十点钟的时候,根据之前对潮汐表的查阅,此时海水已经开始退潮。林正谊偷偷来到海边,此时的马山一片寂静,只有沉静的夜色,和远方对岸的点点星火

1979年台湾一连长假传消息,夜色中游向大陆,后来成为世行副行长 - 天天要闻

马山

林正谊深吸一口气,脱掉了自己印着“连长”字样的鞋子,穿上一件救生衣,毅然决然地跳下了海。

经过近3个小时的自由泳,他终于到达了彼岸。由于认定那里的海滩一定埋着地雷,林正谊不敢擅自走动,而是用手电筒打着信号。很快,解放军驻防部队派出一名士兵,将这位不速之客逮捕。

而另一边,金门岛上的部队发觉了异样。在马山连内部搜索无果后,情况被上报到师部。一时间,全岛驻军纷纷出动,连夜展开水陆两域的地毯式搜索,拼命找寻林正谊的下落。

不久,在一条通往海边的小路上,他们发现了一双写有“连长”字样的球鞋。此时,军方作出研判:林正谊可能已经叛逃。

考虑到林正谊可能掌握着部队的机密,连队当即决定对原本的作战计划进行修订。两天之后,金门岛的东西守备部队,展开了互换防区的大规模演习。

而成功到达彼岸的林正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林毅夫,开始了全新的人生。在辗转多地后,他来到了北京,准备找一所学校就读。

一开始的时候,林毅夫想去中国人民大学。然而,由于自己的台籍身份过于敏感,人大以“来历不明”的理由,将他拒之门外。

正当林毅夫手足无措之时,北京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接纳其为经济系硕士生。在北大就读期间,林毅夫凭借自己流利的英语、良好的西方经济学功底,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

留学美国 与家人团聚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西奥多·舒尔茨访华。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迎来了这位尊贵的客人。

1979年台湾一连长假传消息,夜色中游向大陆,后来成为世行副行长 - 天天要闻

舒尔茨

大师造访,谁来做他的翻译呢?经过一番遴选,林毅夫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在两人的相处中,舒尔茨不仅对林毅夫的翻译赞赏有加,还对其经济学方面的才华印象深刻。这一天,这位业界大牛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听到舒尔茨的问题,林毅夫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想啊。”

很快,舒尔茨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林毅夫与他告别后,觉得对方之前那句话,可能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然而,就在舒尔茨回到美国后不久,他便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自己任教的芝加哥大学。1982年林毅夫从北大毕业后,便远渡重洋,前往世界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门下,成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留学生。

在舒尔茨的推荐下,林毅夫在芝加哥大学申请了全额奖学金。在恩师的指导下,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水平突飞猛进。

与此同时,林毅夫的妻子、依然身在台湾的陈云英,突然接到了丈夫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一时间,各种情绪涌上了她的心头……

自从和林毅夫结婚后,陈云英和丈夫的感情非常融洽。她在一所中学里教语文,日子虽然平淡,但也算幸福美满。

然而,1979年5月16日那天夜里,随着林毅夫不告而别,陈云英的生活一下陷入了谷底。当时,他们的大儿子已经3岁了,自己又有孕在身,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军方告诉她:林毅夫失踪了。

几经搜寻未果后,家人们认定林毅夫已不在人世,便给他立了牌位。但是,作为妻子的陈云英,却始终坚信丈夫依然活着。

1979年台湾一连长假传消息,夜色中游向大陆,后来成为世行副行长 - 天天要闻

林毅夫

那段时间里,陈云英经常以泪洗面,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然而,她始终没有得到林毅夫的确切消息。

直到几年之后,陈云英才意外得知,林毅夫正在美国读书。欣喜若狂的她,立即决定前往那里,和许久未见的丈夫团聚。

就这样,1983年,陈云英带着两人的儿子和女儿,辗转来到美国,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林毅夫。

由于条件所限,后来的几年里,林毅夫和陈云英并不在同一个城市。陈云英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在爱丁保罗大学攻读特殊教育硕士学位。后来,她又获得了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

1987年,取得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的林毅夫回到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归国的留洋经济学博士。同年,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妻子陈云英也来到了北京。

功成名就 返乡无门

回到中国大陆后,林毅夫先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担任副所长。几年后,他又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1990年,林毅夫一篇关于中国大饥荒的论文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引发了强烈反响。2年后,他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被各种国际经济学界刊物频繁引用。这两篇文章,一举奠定了林毅夫在世界经济学界的地位,一些欧美研究机构开始视他为中国农业经济的权威,多次邀请他出国访问。

1994年,林毅夫回到北京大学,联合其他多位从海外归来的经济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后来,该中心成为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大本营。

而林毅夫本人,更是在中国的经济决策,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领域中,发挥了很大影响,成为朱镕基和温家宝两任总理的经济决策智囊。

1979年台湾一连长假传消息,夜色中游向大陆,后来成为世行副行长 - 天天要闻

林毅夫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宣布,任命林毅夫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兼主管发展经济学的资深副行长。自此,林毅夫成为了世界银行史上第一个担任该职位的发展中国家人士。

然而,在专业领域大放异彩的同时,林毅夫的家乡台湾,却成为了一道回不去的坎

林毅夫投奔大陆后,台湾方面一开始将他报为失踪,后来又确定其死亡。直到林毅夫前往美国留学期间,才有同校的台湾留学生注意到他的身份。

1994年,台湾方面终于确定,当年的林正谊已经改名,并且在中国大陆工作。于是,他们将林之前的行为,定义为叛逃。

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去世。得知噩耗后,林毅夫泪流满面失声痛哭。由于台湾方面的阻挠,他未能返回台湾吊丧。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亲在宜兰老家去世。当时,林毅夫正在美国旧金山出席一场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这位知名经济学家潸然泪下。

很快,林毅夫向台湾方面提出返台祭父的申请,引起了海峡两岸的极大关注。一时间,那段尘封20多年的往事,成为各路媒体爆炒的话题。

随之而来的,是台湾数位高官对林毅夫当年的“投共”行为大加挞伐。原本的奔丧之行,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此,林毅夫表示:“我不希望在父亲过世的时候,再次引起太多争议……台湾毕竟是我魂系梦牵的地方”。

5月30日,台湾方面“基于人道精神考虑”,同意了林毅夫返台奔丧的申请。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林毅夫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由妻子陈云英代为奔丧

1979年台湾一连长假传消息,夜色中游向大陆,后来成为世行副行长 - 天天要闻

林毅夫和陈云英

2013年,台湾防务部门在回应林毅夫相关议题时表示,林毅夫是“敌前叛逃的罪犯”,有违军人忠贞气节。对他的返乡问题,立场至今并未改变,在处理上绝无模糊空间。

关于自己当年的行为,林毅夫曾解释说,他是为了中国的早日统一,而前往中国大陆的;而他后来承受的这些,也是他为了两岸早日统一,所付出的代价。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 天天要闻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场上,四野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之一,为加快促进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在战略追歼阶段,第43军与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衡宝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此举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战争冲击波,科技世界的重塑与变革。近期战火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点燃,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地理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无声革命。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首先,我们看到了无人机技术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