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幅抛售美债,特朗普迫不及待想访华,中方的回应只有四个字

美国时间5月16日,特朗普在接受一档节目采访时,当记者询问他是否有访华的想法,特朗普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很愿意,并且着重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此言一出,嗅觉敏锐的彭博社迅速捕捉到其中的信号,直接断言特朗普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访华之旅了。

这看似简单的表态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而中国抛售美债的举动,无疑成为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关键导火索。

回首过往,中国持有美债的规模在2019年达到巅峰,彼时高达1.3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彰显着中国在美债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中国的美债持仓已降至7654亿美元。

就在3月,中国抛售了275亿长期美债,并且将投资策略转向短期债,以此来规避潜在风险。与此同时,中国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黄金储备现已达7377万盎司。

再把目光投向美国国内的债务状况,那可谓是一团乱麻。

如今,美国国债总额如同失控的火箭,一举突破36.2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占其GDP的比重更是飙升至123%。

仅仅2025年到期的债务就高达9.3万亿,而利息支出这一项,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8820亿美元,要知道,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军费开支。

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压得美国经济摇摇欲坠,美债的信誉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其“全球安全资产”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危急形势下,特朗普坐不住了,他深知,如果不尽快找到解决办法,美国经济很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于是,他急忙将目光投向海外,企图从其他国家获得资金,以缓解美国的债务危机,前段时间,特朗普踏上了中东之行,满怀希望地寻求资金援助。

在他的努力下,沙特承诺在4年内投资6000亿美元,同时双方还签署了高达14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其中包括先进的F-35战机和爱国者导弹。

阿联酋也宣布将在10年内投资1.4万亿美元,并签署了20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涉及F-35战机和无人机等领域。

卡塔尔同样不甘示弱,与美国达成了243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涵盖了波音飞机、AI技术等多个项目。

然而,现实却如同冰冷的冷水,无情地浇灭了特朗普对美债把控的幻想。

美国审计署发布的报告中显示,2024年中东军售的实际交付率仅为18%,沙特那1420亿军售中,仅有250亿进入生产阶段。

而《华尔街日报》的揭露更是让特朗普颜面扫地,原来他大肆宣扬的“2万亿投资”中,70%都只是意向性协议,距离真正落地还遥遥无期。

这一系列事实表明,特朗普的中东之行看似成果丰硕,实则收获甚微,美国经济的困境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除了美债和中东投资的问题,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高度依赖,也成为了特朗普政府的一块心病。

美国9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以F-35战机为例,每一架F-35都需要900磅稀土磁体,而这些稀土磁体的供应几乎完全依赖中国。

尽管美国试图从缅甸、越南等国进口稀土原矿,但无奈的是,这些原矿的加工仍需依赖中国的技术。

曾经就连美国国防部也不得不承认,在未来5年内,美国都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在这样的多重困境下,特朗普急于访华的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

他希望通过与中国的高层对话,寻求解决美债问题的办法,稳定美债市场的信心;同时,也期望能够在稀土等关键领域,与中国达成某种协议,缓解美国在资源和技术上的困境。

然而,对于特朗普的访华请求,中国方面则是没有任何的回应,直接“已读不回”。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已读不回”,也是对美国过往一系列行为的回应。

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时常以霸权主义姿态行事,在经贸、外交等领域对中国采取诸多不合理的限制和打压措施。

中国一直秉持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处理对外关系,面对美国的种种行径,自然不会轻易妥协。

如今特朗普想要通过访华来解决美国自身的问题,却没有展现出足够的诚意,没有对美国以往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和纠正,中国又怎会轻易答应他的访华请求呢?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谈,可以,但必须是在平等、互尊、互利的基础上进行。

不接受美国的强压,不参与零和游戏,更不会任由美国将中国当成解决其内部问题的工具,给特朗普个人加分。

特朗普若真想实现访华,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在经贸政策、外交关系等诸多方面,展现出积极的改变和实际行动。

否则,他的访华请求恐怕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成为国际舆论场中的一个谈资。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2025-05-17《特朗普:想访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