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亮剑!美欧日同时收到中方加税通知,即日起实施

刚刚,商务部发出通知,从5月19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台岛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

这个也是自去年4月19日发布的对这些地区相关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确认原产于美国、欧盟、台岛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存在倾销,中国大陆共聚聚甲醛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所以,对他们实行相关的反倾销税。

这里面,美国公司的倾销幅度被裁定为74.9%,欧盟公司为42.0%,日本公司为33.9%-43.7%,台岛企业较轻,意思意思,敲打敲打,4%上下。


这次被点名的POM共聚物堪称工业界"万金油",小到胰岛素笔尖,大到飞机齿轮都得靠它。

这种工程塑料。机械强度高、耐疲劳、耐蠕变,这些特性让它在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日常用品、运动器械、医疗器具、管道管件、建筑建材等好多领域都能大显身手。

它甚至还能部分替代铜、锌、锡、铅这些金属材料,中国这次盯上的共聚 POM,更是POM家族中的“贵族”,全球市场长期被美欧日企业垄断。

以美国泰科纳为例,其生产的POM产品长期以低于成本价30%的价格在中国市场倾销。这种“自杀式”定价策略,直接导致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45% 暴跌至2023年的28%。

而我们这次设定的惩罚性税率,堪称精准打击:

其中倾销最厉害的美国泰科纳被课以74.9%的重税,这个税率意味着什么?

以每吨2万元的POM产品为例,美国企业今后每出口一吨到中国,就得额外缴纳1.5万元的税款,几乎吃掉了全部利润。

更让三国企业肉痛的是,中国这次采取“追溯征收”机制。自2025年1月24日起缴纳的保证金,将按终裁税率多退少补。


反倾销调查,这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贸易工具,主要针对别国产品在本国的倾销行为进行的一种反制手段。

比如欧盟去年对我们电动车整的反补贴税(其实就是反倾销税),一口气收最高45.3%的税率,其实就是不想中国的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和他们的汽车产业竞争,因为实在是打不过。

当时,我们迅速进行了反制,对欧洲多国产品提出了反倾销调查,双方陆陆续续打了半年。

关于这个电动车的反倾销案子,直到最近,因为美国打出的全球关税战,才反向促使欧盟认清现实,和中国好好合作,解决了这个电动车税率的问题,双方各让一步,中国电动车的售价不低于某个价位,关税和原来一样。

嗯,确实,我们也知道,如果放任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那欧洲的车企没多久估计就要要卷死了。


当然,这次电动车的关税解决了,但一些“副产品”并没解决。

比如当时我们针对欧洲多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重点是法国白兰地产品。

为什么呢?因为法国在这次电动车议题里是跳的比较凶的,他们的居心比较险恶,其实也比较幼稚,他们想恶化中欧之间的汽车产业合作,保住自己家的汽车产业在欧洲能继续保持一定优势,反正他们的车在中国也卖不好,他们无所谓,可德国人就受不了了,他们和中国汽车产业绑定很深,就希望加强合作,共同打开欧洲市场。

甚至很反中的德国外长也反对欧盟的这个针对中国电动车的议案。

所以,我们那时对德国也没采取什么反制措施,倒是对法国进行了精准打击。

这一出手,马克龙政府就急了,每年法国对华出口3200万瓶左右的白兰地,价值几十亿欧元,这可是法国农业里的支柱产业,真要征收反倾销税,法国农民又得开着拖拉机上街了。

法国人很快就老实了,不过中方并未松口,哪怕近期召开了中法高级经济论坛,我们也只是延长调查期限,这杆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一直悬在法国的头上。


其实,我们这次的反倾销税的落地恰当其时,在合适的时机,可以发挥超出平时的效果。

这个就是代表了我们的一个态度:虽然现在中美是缓和了,但是在国家利益方面,我们随时都保持着强硬姿态,美方不要奢望中国会为了照顾美国的面子或者期待就做出什么让步,只要是损害到我们国家利益的,我们会坚决反制下去。

另外,这个行动也是给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提个醒,虽然大家现在因为美国关税霸凌,关系有些升温,互信有些加强,但是我们始终会有所提防。


打个比方,过阵子如果特朗普就收回关税战了,和欧盟日本谈好了,他们也很满意,那不用怀疑,只要美国有需要,他们还是会追随美国做一些对我们不利的事情,发出不友好的声音,最多相比以前程度轻一些,但与我们而言,我们也是需要警惕的。

没法子,这国与国之间打交道,归根结底还是国家利益为核心,但是,我们只要始终保持斗争到底的决心,保持战略耐力和毅力,我们必然能守住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