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鲁剧“出圈”打开文旅新赛道,山东今年这些新剧等你来看→

5月14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广播电视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广电大视听产业发展新格局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目前,超高清频道建设已成为广电行业抢占发展先机的关键赛道。请问,作为区域广电领域的重要力量,省广电局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来推动超高清频道建设?

王唯宁:发展超高清频道不仅是显示设备的升级,更是广电视听领域一场涵盖技术研发、产业协同、消费升级、社会服务的系统性变革。它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视听需求的“民生工程”,也是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制高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工程”,为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国家高度重视超高清发展,将超高清发展列入“两重”“两新”政策支持范围。

今年省广电局有两项超高清工作任务。一是确保山东卫视4K超高清频道在今年9月底开通播出。二是保障山东有线电视用户和IPTV用户在今年年底收看到4套央视、9套省级卫视共13套新增的超高清直播频道。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进展顺利,在此简要汇报工作情况。

一是全力加快推进山东卫视超高清频道建设。山东纳入国家广电总局超高清建设试点后,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报告,争取各方面支持。积极向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沟通协调,会同山东广播电视台按时完成可研报告编制、立项审批等工作。目前,山东广播电视台已顺利完成第一批建设任务,预计9月底完成第二批项目建设和系统验收,为超高清频道开播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是进一步提升有线传输网络承载能力。全面推进超高清传输覆盖网业务升级改造,确保超高清节目高质量传输。目前,山东有线451万“享TV”用户全部支持收看4K超高清节目。山东IPTV 4K超高清机顶盒用户已达1492万户。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和海看公司已制定系统扩容改造方案,并完成集成播控前端部分设备的更新采购。下一步,山东将依据全国超高清频道上星整体进度,分阶段支撑节目落地需求,确保年底前满足13套4K直播频道落地传输需求,让更多用户能够畅享高质量的超高清节目。

三是稳步推进4K超高清节目上星传输建设实施。指导山东广播电视台加强超高清节目卫星传输系统技术方案研究论证,及时将建设方案上报总局,已于今年1月21日通过国家广电总局专家论证。目前,相关设备已完成选型、测试等,预计5月份完成招标采购,9月底前完成系统验收。台站建成后,将可实现传输山东卫视高清节目和4K超高清节目上星,为山东卫视4K超高清频道全国覆盖提供有力保障。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注意到,2025年山东在影视精品打造方面正发力多元探索。请问,在科技赋能之外,针对政策服务保障、影视资源统筹等方面,省广电局还推出了哪些支持举措?

王唯宁:省广电局在加强精品创作政策服务、影视资源统筹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切实做到政策给力、服务周到。

在扶持政策方面,出台《关于在全省广电系统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施意见》《山东省省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作传播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对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给予较高资金扶持。比如,对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按所获奖金1:3奖励,荣获其他常设全国性文艺奖项的按所获奖金1:1奖励;对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的电视剧,省级每集奖励30万元,青岛市级每部最高奖励200万元,烟台市级最高奖励100万元,青岛西海岸区级每部最高奖励300万元;对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省级卫视和国内主要视频网站首播的作品都有相应资金奖励。还围绕“产业所需、政府所能、企业所盼”,工作中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前不久刚刚发布了《山东省推动“微短剧+”创作计划工作方案》。市县级层面也都纷纷出台具有本地特色、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对这些政策,省市县可以叠加享受。

在资源统筹方面,编印山东视听内容创作素材库、服务目录和政策清单,采取主动出题、统筹推进的方式,积极谋划创作选题,建立重点项目库并动态调整。与省作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连续举办两届视听文学剧本大赛,建立网络视听评论家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创作对接会、座谈会等,搭建合作沟通桥梁,让更多好故事“荧屏见”。出台《山东省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挂牌影视与网络视听产业基地9家。积极招引制作机构和合作项目,目前全省影视制作机构2900余家、年增长达30%。连续举办3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已逐步成为山东视听领域品牌活动,5月将在烟台举办第四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连续三年举办国际短视频大赛,征集作品超万部,已成为一项特色赛事和品牌活动;4月11日在泰安举行2024大赛成果发布仪式和2025年启动仪式,相关作品及活动收获来自全球数以亿计的点赞和评论,形成强大声势和影响。

在政务服务方面,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发上线“齐鲁嗨拍”微信小程序,提供选题策划、政策咨询、事务协调、拍摄取景、服化道美等“一站式”的服务。在北京上海举办山东影视政策推介交流活动,在青岛举行微短剧创作座谈会,为200多家制作机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以“标准办”“极简办”“安心办”“提级办”为主要抓手,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式”服务并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建立审查“绿色通道”,发起成立山东省影视拍摄服务联盟,直接取消证照证明材料25项,压减24项,初审周期大幅缩减50%。比如,去年反映山东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史的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在临沂拍摄期间,省市县及基地四级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帮助剧组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该片顺利摄制、提前杀青,受到导演好评。《警察荣誉》从首次送审到最后播出,全程仅用1个多月,并且“只跑一趟”、全程代办、直到办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剧集产业是拉动视听文化消费的重要力量,山东近年来制作播出了一系列视听精品,有力推动了视听产业发展,我想了解一下,下一步山东还将推出哪些优质剧集项目来带动旅游消费?

李建华:近年来,省广电局着力塑强“鲁剧”“网络鲁剧”“鲁派纪录片”等新优势,电视剧《南来北往》《国色芳华》、纪录片《大河之洲》《大泰山》《昆嵛》《微山湖》等等一批优秀作品热播出圈,有力带动了文旅消费。如,电视剧《国色芳华》、电影《唐探1900》在乐陵影视城拍摄,在春节前后,热播后带动当地游客增长42%,菏泽市为《国色芳华》免费提供牡丹花带动春节期间催花牡丹销售增长33%,实现“一部剧带火两座城”。电视剧《迎风的青春》、网络剧《法医秦明之天谴者》在东营拍摄近1年,剧组直接消费和粉丝间接消费超5亿元。

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实施“影视+文旅”行动,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创作生产、服务保障、人才引育,努力打造更多优秀作品,更好地带动文旅消费、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擦亮“鲁剧”品牌。重点抓好电视剧《我们的河山》《生万物》《胶济往事》《黑夜告白》《芬芳喜事》等创作和播出推介工作,争取推出2—3部全国有影响、“两个效益”俱佳的电视剧。

二是推进网络视听工程。组织创作播出网络剧《归良辰》《逆转命运的我们》《燃烧的火鸟》、网络电影《小镇大英雄》《战神戚继光》、网络微短剧《反诈破局》等一批精品项目,策划创作网络纪录片《非遗密码》、网络动画片《驭灵师》、系列短视频《从河说起(第三季)》《光芒》等,进一步提升“网络鲁剧”品牌的影响力。

三是实施微短剧提升工程。年内力争普通类以上层次微短剧备案量突破1000部,上线量突破100部。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启动“跟着微短剧游齐鲁”等十大“微短剧+”创作计划。策划创作中华传统美德、创业创新等微短剧、短视频等项目。

四是全面提升“鲁派纪录片”品牌。重点推进纪录片《中国家风》《春秋》《大河之洲(第二季)》《墨子》《国宝在山东(第二季)》及系列短纪录片《热血山河》等创作。开展系列优秀纪录片展播活动。

五是推进动画片和其他节目类型创作。推动《沂蒙儿女》《科圣墨子》《兰陵卫》《泰山小敢当》等优秀动画作品创作。深耕文化IP,持续做强《国学小名士》《黄河文化大会》《戏宇宙》《馆长来了》等文艺节目,打造山东文化节目IP。

(大众新闻记者 程文琪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