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0关税”给美国下套?苏林这一招是投降,还是“请君入瓮” ?

2025年4月2日,美国对越南商品加征高达46%的惩罚性关税,引发全球关注。

面对这一高压,越南领导人苏林迅速采取行动,主动向美方提议“取消所有对美关税”,以缓和贸易冲突。

这一看似示弱的举动,却被多方解读为越南精心设计的战略布局——通过“以退为进”,试图将美国引入一场经济与地缘博弈的双重陷阱。

越南的决策并非孤立事件。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越南凭借其制造业优势和地缘位置,成为全球产业链转移的焦点。

苏林政府一方面强化与中国的供应链合作,另一方面积极拉拢美国,试图在两大国之间寻求利益最大化。

这种“竹子外交”的柔韧性与风险并存,既可能为越南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也可能使其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

借“零关税”重构贸易格局:越南的主动出击

苏林提出“零关税”提议,表面上是向美国示好,实则暗含多重战略意图。

首先,这一提议旨在倒逼美国开放市场。

若美方接受,越南商品将无壁垒进入美国,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中国+1”制造业替代国的地位。

越南近年来承接了苹果、三星等跨国企业的产能转移,零关税政策可能加速这一趋势,甚至威胁美国本土制造业。

更深层的布局在于,越南试图利用中美贸易壁垒的裂缝,成为两国商品的“转口通道”。这一策略不仅为越南赚取转口利润,还使其成为中美博弈的关键中间商。

然而,越南的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其工业生产所需的零部件、电力设备、原材料等,半数以上需从中国进口。

若失去中国支持,越南的“组装车间”模式将难以为继。这种经济依附性,既是越南策略的掣肘,也为其在中美之间提供了回旋余地。

在中美博弈中寻找战略支点:越南的“通道牌”

越南的“零关税”提议,本质是打出一张“通道牌”,将自身嵌入中美战略竞争的夹缝中。

作为东盟成员国,越南既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又与美方保持密切接触,试图左右逢源。

例如,2025年3月,越南与印尼、新加坡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强化东南亚内部合作网络,以对冲大国博弈风险。

与此同时,越南的外交动作频密。

2024年9月,苏林在访美期间高调呼吁“科技成果应用于合作而非对抗”,间接批评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

此举既向中国释放善意,又试图在国际舆论中塑造“中立调解者”形象。

这种平衡术的背后,是越南对自身地缘脆弱性的清醒认知——过度依赖任何一方都可能招致反噬。

这些条件对产业链薄弱的越南而言近乎苛刻,凸显美方对越南策略的警惕。

风险与挑战:越南策略的潜在危机

越南的“中间态”战略虽具灵活性,却暗藏风险。

其一,若美国识破其“转口贸易”意图,可能启动新一轮制裁,甚至将越南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进一步限制其出口。

其二,过度亲近美国可能引发中国反制。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供应链上游,一旦减少对越投资或原材料供应,越南经济将遭受重创。

此外,越南国内改革压力加剧。

苏林政府推进行政精简、教育升级和外资开放,旨在提升国家竞争力。

例如,计划推行15年免费义务教育,这些举措虽具前瞻性,但执行难度极大,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更深远的风险在于价值观渗透。美国以“市场经济地位”为诱饵,试图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入影响越南政治生态。苏林政府若未能抵御此类“和平演变”,恐将动摇国家根本。

结语

越南的“零关税”策略,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求生存的典型案例。

苏林政府以柔克刚,试图将经济依赖转化为战略筹码,其胆识与风险并存。

短期来看,越南或可从中美竞争的红利中获益;但长期而言,其地缘局限性难以突破——缺乏自主产业链和核心技术,注定越南无法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小国的“平衡术”往往止步于大国妥协或冲突升级的临界点。

越南若不能在中美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共存之道,终将面临“两头落空”的困境。

这场博弈的结局,不仅考验越南的智慧,更折射出全球化裂变时代中小国家的普遍命运。

参考资料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国和越南向西方发出信号:双边关系强劲且稳定》

联合早报:《越共总书记游走中美间奉行“竹子外交”》

人民网:《越南为何实施“中国+1”外资政策?》

中国商务部:《商务参赞访谈”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胡锁锦商务》

越南政府新闻网:《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出席越南美国加强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