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下台,掀起总统“未了局”

韩国首尔站的电视屏幕里,播放关于宪法法院维持对总统尹锡悦2024年12月3日宣告实施戒严的议会弹劾动议的新闻。(视觉中国/图)

2025年4月4日上午,韩国首尔宪法法院内外,笼罩在冰点以下的寒意中。上万名警察封锁道路,市中心如临大敌。

当地时间11时22分,宪法法院的审判厅内,当“8:0”的全票通过结果公布,随着法槌声落,韩国总统尹锡悦因“严重违宪”被正式罢免。法院外,反尹派民众爆发出欢呼声,而挺尹派支持者则高呼“司法不公”。现场一度混乱。

宣判过程向公众全程电视直播。镜头中,尹锡悦未现身法庭,而是留在汉南洞官邸等待。

这场判决不仅终结了尹锡悦的政治生命,也让他成为继朴槿惠之后,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再次印证了韩国政坛“青瓦台魔咒”的宿命轮回。

值得关注的是,尹锡悦案成为旁听席位竞争最激烈的弹劾案。

据韩国当地媒体报道,法院仅开放20个公众旁听席位,申请人数超过9.6万。上一次竞争最激烈的是朴槿惠弹劾案,当时有1.9万人争夺24个旁听席位。

外界认为,罢免尹锡悦终结了一场宪政危机,却难言胜利。韩国社会仍需面对司法信任缺失、政坛对立加剧、国际形象受损的长期挑战。

“如今韩国面临着外忧内困的局面,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又逢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令韩国经济雪上加霜。”研究韩国政治专家王亚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过去3个多月里,因韩国政坛走向不明,政府高层与世界多个国家的沟通近乎停滞。“就连特朗普都不接韩国方面电话,不愿与其交流。”

而尹锡悦下台后,韩国能否走出政治循环的泥潭,仍然是未知数。

8:0的审判

判决书由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读。8名法官一致认定尹锡悦“严重违反宪法和法律”,宣布弹劾案成立。

宪法法院的判决书直指尹锡悦三大违宪行为:未经合法程序宣布紧急戒严、动用军警封锁国会并企图逮捕议员、侵犯立法机关权力。判决强调,2024年12月3日的戒严令既无“国家紧急状态”的事实依据,也未经过国务会议批准程序,属于“严重破坏宪政秩序”。

法庭还驳回了尹锡悦方面关于“弹劾程序违法”的辩护。尽管国会最初在弹劾理由中提及“内乱罪”后又撤回,但法官认为核心指控证据确凿,程序瑕疵不影响弹劾合法性。

在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颖达教授看来,韩国宪政秩序稳定是宪法法院的核心任务,如果此次弹劾被驳回,不排除尹锡悦再次动用戒严手段的可能性,届时韩国的宪政秩序将面临崩塌风险。他表示,宪法法院的法官会从维护宪政秩序、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考虑判决。

这一判决终结了持续111天的政治风暴。3个多月以来,韩国宪法法院对弹劾案举行了11场辩论,传唤了16名证人,尹锡悦出席了多场辩论。

“这场宪法判决推迟了很长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韩国政治极化的现象。”王亚飞分析,宪法法院在平衡进步派和保守派的势力,试图维持自身的中立地位。这是一场有些延迟的政治纠偏。

实际上,弹劾案宣判前,韩国社会已陷入极端对立中。

支持和反对尹锡悦的民众连日来持续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集会示威,双方针锋相对,对抗情绪蔓延。另外,政治阵营矛盾已成为阻碍韩国社会团结的更重要原因。

“韩国的问题根源在于民主体制不健全,以及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制度之间的磨合出现了问题。”王亚飞表示,根据韩国的政治制度,总统权限非常大,受到的约束比较小。“乱象背后,总能看到总统权力失衡与制度文化错位的影子。”

尹锡悦被罢免后,需离开位于首尔汉南洞的总统官邸。

不少媒体预测,他可能返回其位于瑞草洞的私宅,但不确定会否在当天立即离开官邸。前总统朴槿惠在宪法法院宣判后,第三天才离开青瓦台,前往位于三成洞的私宅。

根据韩国《前任总统礼遇法》,总统如果因弹劾被罢免,将失去任满卸任情况下可享受的退休金、办公室、配备车辆和秘书等待遇,只能获得最基本的警卫安保。

当地时间2025年4月4日,韩国首尔汉南洞,警察包围了总统尹锡悦支持者聚集的地方,支持者们为尹锡悦加油,希望其弹劾得到推翻。(视觉中国/图)

“最戏剧化的总统”

尹锡悦的崛起与陨落,被外界舆论称为“韩国宪政史上最戏剧化的总统”。

时间倒回2024年12月3日深夜,尹锡悦下达了韩国近40年来的首次戒严令。

707特种部队空降国会,军警封锁大楼,逮捕名单上甚至包括执政党党首韩东勋——这位曾与他并肩调查前总统李明博的“心腹”。

然而,短短3小时内,190名议员翻墙进入国会,全票通过解除戒严决议。尹锡悦的“铁腕”被民主程序反噬,戒严令沦为一场“闹剧”。

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尹锡悦对在野党推动“金建希特检法”的极端反应。

2024年,在野党曝光她收受名牌包、干预人事任命甚至涉嫌学术造假,推动“金建希特检法”。尹锡悦为此行使25次总统否决权,创下韩国民主化以来纪录。

韩国不少民众嘲讽:“当年送总统进监狱的检察官,如今成了护妻狂魔。”尹锡悦支持率从当选时的48%暴跌至11%。

尹锡悦的崛起,被视为韩国法治的胜利。

2016年,他作为“亲信干政门”特检组长,将朴槿惠、李明博两名前总统送入监狱,被文在寅破格提拔为检察总长。

然而,这位“政治素人”在2022年以0.8%的优势当选总统后,迅速展现出与体制的格格不入。

他的执政风格充满27年检察官生涯的固执:面对货运工会罢工,他直接定义为“非法”并强制镇压;医疗改革引发万名医生罢工,他坚持扩招政策,称“不能重蹈历届政府妥协的覆辙”。

王亚飞研究韩国政治多年。他发现,韩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不宽容的因素,韩民族性格刚烈、极端。体现在对不同政治势力、政治对手不宽容,现政权和前政权之间的报复政治、清算政治由来已久。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让韩国政坛对话沦为“各说各话”——上任720天才首次与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会谈,结果不欢而散。

更致命的,是尹锡悦对“小圈子”的依赖。

王亚飞举例,韩国的政治制度存在根深蒂固的 “三个缘”,即血缘、地缘、学缘,这些联系促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

王亚飞表示,尹锡悦几乎所有的幕僚、重要阁僚,都和他有千丝万缕的个人关系,例如,戒严事件的几个核心人物都和他一样出身忠岩高中,一度令这所名校非常难堪。

“尹锡悦从宣布戒严到被国会弹劾,他的政治生命基本结束,弹劾案宣判后尘埃落定,彻底成为弃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旻表示,2023年至今的一系列政治动荡,使韩国的政治分裂和极化更为严重。“保守的更保守,进步的更进步,最后变成了一种‘敌人思维’,而不是‘是非思维’。”

如今,失去司法豁免权的尹锡悦将直面审判。

4月14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将开庭审理其内乱罪,若罪名成立,最高可判死刑。

在王亚飞看来,韩国刑法规定叛乱罪最高可判死刑。但是,尹锡悦被执行死刑的概率并不大。按照惯例,尹锡悦在服刑期会被下一任总统特赦。“韩国历史上被判刑的总统,最后都得到了特赦,他也不会例外。”

当地时间2025年4月4日,韩国首尔,尹锡悦弹劾审判的结果在电子大屏幕上直播。(视觉中国/图)

60天“大选”倒计时

根据韩国宪法,总统缺位后须在60天内举行大选。

“尹锡悦下台,给韩国政治乱局画上了一个逗号,起到了暂时休止符的作用,各方很快就会投入到下一届总统选举当中。”王亚飞说。

他对接下来的大选氛围表示担忧。在过去三个月里,是进步和保守的博弈,还夹杂着极端保守势力(极右翼)“兴风作浪”。在接下来的总统大选期间,政治对立的现象可能会继续,。“不同政治倾向的群体和政治势力会出现新的分化,但好在回归了正常的政治表达渠道。”

2022年以0.73%劣势败选后,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被视为“最接近青瓦台的人”。

近期,李在明高调会晤三星会长李在镕,释放“亲企业”信号,并承诺改革住屋与教育政策以吸引中间选民。然而,其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的案件,仍在最高法院审理中。

尽管二审改判无罪,但终审定罪,李在明将丧失参选资格。

按照目前的局面,毕颖达认为李在明胜当的概率大。因为其在党内的地位高,党外支持率也遥遥领先。他表示,在大选前,可能会出现对李在明不利的爆料或突发事件,但其经历了多个官司都化险为夷,应对能力不容低估。

值得关注的是,保守派试图以“稳定优先”,吸引对政治动荡失望的群体。

但韩国民调显示,保守派候选人金文洙、洪准杓等人的支持率合计不足30%,远低于李在明。

“提前大选的情况下,保守阵营并不是完全没有胜算。”在李旻看来,现在支持率远远落后李在明,是因为几位候选人分散了支持者,一旦确定唯一候选人,韩国三成的保守倾向选民会为其投票。这部分是“铁票仓”,再加上一部分中间选民,实际上可以一战。

据了解,韩国选民结构呈现“三三制”(三成保守、三成进步、四成中间),中间派态度成胜负关键。近期,首尔大学一项调查显示,45%中间选民尚未决定投票意向,选举仍存变数。

不少受访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司法风险与保守派反扑,“谁能当选韩国总统”,仍可能改写剧本。

王亚飞观察到,目前韩国尚没有出现具有坚定政治决心和巨大政治魄力推进改革的总统候选人。他举例,在尹锡悦弹劾事件期间,民主党一度表现得相当急躁、反复弹劾代总统,让很多韩国民众大跌眼镜,甚至引起了支持率的下滑。韩国政治改革仍然困难重重。

尹锡悦下台后,社会撕裂是否会有所缓和?

在王亚飞看来,这主要取决于参与政治选举的人如何表达自己的主张。“是靠撕裂民意来获取支持,还是靠凝聚民意来获得支持。”

当地时间2025年4月4日,韩国光州,市民阅读特刊,内容是宪法法院宣布了对尹锡悦的弹劾判决。(视觉中国/图)

南方周末记者 王瑭琳

责编 姚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