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像德国一样,技工工资超过公务员,未来将会发生什么?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人口大国,依靠人口红利,在2010年反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荣耀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辛酸,国家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技术工人的待遇却迟迟得不到改善

许多国内制造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小工厂找不到人,原本的技工纷纷转行。

脏、累、穷,三个字道明了国内技术工人的现状,在技术岗位上他们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到手的工资却只有平均水准。

因其学历不光鲜,大多数人会说“读书时候不努力,出来工作自然没有高工资”

技工不应是低学历的代名词,一名高级技工倾注在技术中的心血,并不比努力取得好文凭的人少。

其报考条件中提到“持有本工种中级证书,在中级岗位上工作5年及以上”,若将一名技术工人从初级工人到高级技师的时间拉通来看,则需要花费20年时间。

这不禁令人想到:若中国的技术工人也能像在德国一样,那将会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

德国社会上下都对技术工人十分尊重,认为是他们支撑起了风雨飘摇时代的德国,令“德国制造”享誉全球。

高工资、高待遇,首先将会扭转中国社会对技工的固有观念,改变人们对技工即“脏乱差”的职业歧视,人们将重新认识到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

技工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力量,其工资待遇的提高,也将会直接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量的技术专利,都来源于一线工人的经验总结,他们将更有动力钻研技术、提高自我,为“中国制造”贡献更大的力量。

技工的高薪待遇与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密不可分,技术工人缺口,已成为悬在中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工业发达的德国,父母更倾向于将孩子培养为技术工人。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学生在学校学期期间就被企业“预定”,技校毕业生的工资普遍高于毕业大学生。

反观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极不完善。职校成为坏学生与差生的代名词,造成在绝大多数家长眼中,读普高进而考大学才是一条明路。

且部分技校名义上与企业联系紧密,称就业率高达90%以上,实际上得到企业青睐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并未掌握到技术知识。

技校毕业所要求的实习,实则上是派学生到流水线干简单重复的工作,教师再吃人头介绍费。

而技校所宣称的百分百就业,也不过是将他们送入本就没有门槛的工厂流水线。

中国的技术工人工资若可以得到提高,将进一步推动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

技术工人激增,国家与企业也将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改善当前混乱的职教现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职业学校而非传统大学。

德国技术工人工资普遍高于其他职业,到高级技工这一级,对企业而言则是镇企之宝。

他们的工资更高,在满足养家糊口的基本需求后,德国技工更乐意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或是陶冶情操或是培养兴趣爱好。

反观国内,技工在工作之外并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远超8小时的工作时间,就已经让人疲惫不堪,多数人下班乃至放假都只想在家“躺平”,更别提培养兴趣爱好。

若国内技工的工资能与德国相当,想必他们也愿意将这笔多出来的钱花在兴趣爱好上,进一步刺激消费推动经济的增长。

同时,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很完善。

德国法律明令,禁止休息日和节假日上班,禁止让孕妇在产前六周,产后八周上班,除每周休息两天以外,每个工人每年享受六周带薪休假

而在中国许多打工人戏称,“劳动法是最无效的法律”,劳动法规定的种种标准,在企业看来都有漏洞可钻。

没有明确规定的双休,称节假日工作后续可以调休却又不让调休,亦或是许多人社保都得不到保障。

也别怪当前社会部分职业被视作“铁饭碗”,无数人削尖了脑袋也要成为捧“铁饭碗”的一员,年轻人不愿意干脏活累活,更乐意去做工资低却光鲜亮丽的工作。

通过提高技工工资待遇,势必会吸引到一批原本不乐意当技工的年轻人,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将迎来释放。

人人都有工作,自然也将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但我们始终相信一切终有实现的那一天,到那时不就是人们梦想中的“大同世界”吗?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