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拦路虎”完善“支撑链” ——济南市政协现场“商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跑”

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主体。6月18日,济南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有关市直部门代表和企业家代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围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支持体系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水平的建议》重点督办提案,开展现场商量。

调研组首先来到山东圣泉集团参观生物质展厅和创研楼,查看利用秸秆生产的纤维素制品、功能糖、可降解材料等产品,了解企业产业发展、技术引进、创新团队建设、产学研融合等相关情况。据介绍,圣泉集团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是“神舟”飞船返回舱保温原材料制造商,芯片光刻胶用树脂等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10余个专业研究所,拥有科研人员400余名,与5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多个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和协同发展新模式,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一体化融合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随后,调研组来到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参观企业展厅、cmc研发平台和3400车间真核原液项目。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企业产业布局、研发创新平台、智能制造等方面情况。近年来,齐鲁制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建有中美联动六大研发平台,建立了涵盖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的早期发现、开发与产业化的中美联动全球药物开发体系。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及高校展开多维度、多领域的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座谈交流环节,市科技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处处长张根生介绍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2024年我市将通过建立推动科技成果源头有效供给机制、强化科技成果吸纳主体培育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承载力支撑机制,进一步激发高校院所、企业创新活力,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促进先进适用成果市内转化。

座谈期间,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围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撑体系谈经验、聊见闻、提问题、找答案。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承接者和主导者,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平台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者,政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协调者和支撑者。科技成果从基础创新到应用创新,再到形成市场化产品是一个全链条多要素发展的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人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引擎。市政协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鲁艳芹,市政协常委、齐鲁科技(济南)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慧东,章丘区政协常委、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吕冬生分别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的角度分享了意见建议。

市政协委员、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技术中心型钢研究所所长赵培林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角度建议疏通堵点,激发创新、转化积极性。齐鲁制药副总裁、药物研究院院长张明会,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软件行业协会会长朱涛从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衔接角度,分别建议通过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转化机制,以及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化等举措,培育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大生态,实现从科技成果产出到经济产出到优质市场主体培育的良性循环,实现科研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深度赋能。

记者:张成地 编辑:吕冰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