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欧盟对华加征关税后,意大利总理将访华,原来对中国有事相求

就在本月15日,7国集团(以下简称G7)峰会落下帷幕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中。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宣布,自己将在未来几周,前往中国访问

原文刊登于 观察者网 2024年6月16日 《G7峰会结束后,意大利总理: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

作为意大利的最高领导人,梅洛尼的访华可以看作是某种讯号,现场记者也嗅到了大新闻的味道,所以倍加关注。

只不过他们也感到疑惑,意大利去年才退出了“一带一路”,又在前不久公然表态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

这一次的访华是为了修补关系,还是另有所图?

各国邀请中国车企入驻建厂

意大利这个国家,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主要是这个国家太会“站队”了,一战二战都非常巧妙地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正确的队伍。

但,你要认为这次意大利总理的访华之行是站队中国,那就大错特错了。

就在刚刚结束的G7峰会上,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盟国家仍然坚持中国“产能过剩,以及正在进行“不公平竞争”

就在上个月,意大利的工业部部长乌尔索就公开表态。

他们应该效仿美国对中国产品,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加征关税,以达到保护本国企业的目的。

尽管这位工业部长在4月初的时候,还对中国车企表示出极大的欢迎。

但这份“欢迎”仅限于中国车企到意大利去投资建厂,梅洛尼这次访华的最终目的想来也是这个。

实际上,不仅仅是意大利,绝大多数的欧盟国家都是这个态度:中国出口,不行;中国建厂,欢迎

就在上个月,法国的勒梅尔部长在汽车领域的一场会议上,就对中国电车巨头比亚迪到法建厂表示欢迎。

但恰巧在这个会议开始的两天前,他在另一个场合表示:

欧洲车企应该团结起来,甚至是采取贸易政策,来应对中国车企的竞争。

一边大搞“保护主义”,一边又渴望分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杯羹

既要又要,实在令人无话可说。

为何他们会如此狂热呢?在欧建厂,真的能够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面临的“关税困境”吗?

中国车企的行动,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欧建厂能否实现双赢

其实,中国汽车产业赴欧建厂,要远早于这些国家的邀请

原文刊登于观察者网 2024年5月31日 《意大利的“反复横跳”,无法浇灭中国车企赴欧步伐》

早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电车行业的霸主比亚迪就已经去了匈牙利建厂,不过当时生产的是电动大巴车,而非小轿车。

比亚迪在匈牙利工厂的小轿车生产,也仅仅是从去年才开始的,主要产出的车型不多,但是在欧洲市场颇受欢迎。

这也给了比亚迪更多的信心,于是在今年1月份,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另一座城市也建设了第二个工厂。

这个工厂的建成是专门用来生产轿车的,可见比亚迪也准备在欧洲“大干一场”。

除了比亚迪以外,长安长城奇瑞等众多中国车企已经在欧洲完成了选址工作,长安已经在积极筹备在欧洲设立总部的计划了

也有一些公司采取了更加便捷的方式,比如奇瑞就在今年4月被曝出将与西班牙的一家汽车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一家全新的子公司

除了车企以外,很多必要的零部件行业,尤其是新能源电池企业也有了在外建厂的打算。

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建厂,对欧洲国家来说,好处是可以看见的

欧盟中国商会的近期报告中指出,光是2022 年,我们的车企就为欧洲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除去中国员工以外,欧洲本地员工的占比高达 82%

要知道这几年的欧洲经济并不景气,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失业危机,再加之汽车行业转型,大量的欧洲本土车企裁员

这些失业人群如果不解决,说不定就成了威胁社会稳定的隐患。

所以中国车企的入驻,为欧洲各国解决了好大一个难题

光是在西班牙的奇瑞工厂就为他们提供了一千多个岗位,这怎么不让欧洲各国心动呢?

那在欧建厂对中国车企帮助大吗?目前这种情况看,有一定帮助的

但是在欧盟新法规的出台后,中国车企的困境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

在欧洲本土建厂,能规避掉一小部分的关税

虽然不能完全抵免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征收的超高关税,但是总归是少了一部分。

还有就是,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

上文中我们提到奇瑞在西班牙建厂,就是因为西班牙政府为他们提供了财政补贴

相应地,奇瑞也要保证提供一定量的就业岗位给当地人。

但,欧盟对中国车企的限制并没有因为他们在欧洲本土建厂就减弱。

他们出台的《关键原材料法案》,就对制造电车材料出口国进行了限制

主要目的就是防止车企大量使用来自我国的廉价材料,从而减低成本。

还有所谓的绿色工业协议,虽然目的说得好听,是为了节能减排

但实际上也是将中国新能源电车排除在外。

上述的问题,并不是在欧洲建厂就能解决的

结语

总的来说,在欧洲建厂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想让中国车企得到发展,走向世界,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破除欧洲的“保护主义”

这种“保护主义”是建立在政治层面的歧视行为,而非是经济层面的合理措施。

除了在国家层面提出交涉,必要时采取反制措施以外,中国车企自身也要努力。

因地制宜,开发出符合欧盟碳排放标准的产品,让对方无话可说,无“戏”可唱。

从我们和意大利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整个20年了,双方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意大利总理的这次访华,其实也表明了他们无意与中国在经济方面交恶,今年5月28日,我国也受邀,派代表前往意大利访问。

可见,两国对于多年的合作关系还是有比较积极的看法的。

希望在不久之后的两国代表会谈,双方都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