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多个孩子,依旧孤独终老”:养儿防老是一个骗局

01

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多子多福。

人们都认为,只要生养的孩子多了,未来的福气才会更多。基本上,人们把孩子的多少,跟福气的多少,画上了等号。

原因有三。首先,孩子长大后,需要尽孝道赡养父母,让父母得以“老有所养”。生孩子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父母的晚年。

第二,有孩子陪伴在身边,不至于感觉到生活孤独无依。有亲人陪伴的人生,跟没有亲人陪伴的人生,孤独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第三,父母上了年纪,都希望有所依靠。生养多个孩子,那他们的依靠,就是这些孩子。如果其中有一个孩子成功了,父母也能沾孩子的光,顺利改变命运

从古至今的多子多福观念,都围绕着这三点在运转,八九不离十。

02

难道说,生下了多个孩子,就能避免孤独终老了吗?以下2位老人道出心声。

第一位老人的心声:孩子外出打工,只留下父母当留守老人,终究需要孤独终老。

陈大伯是某偏远农村的留守老人,他生养了4个子女(3个儿子,1个女儿)。3个儿子都去到大城市打工了,而唯一的女儿,也嫁给了省会城市的某个男人。

大儿子到了广东打工,也在广东成家立业,除了过年,就很少回老家了;二儿子到了长三角打工,如今背负了累累房贷,一年到头都在赚钱,很少回老家;

三儿子在当地的省会城市打工,由于有了二胎,所以他赚钱的压力很大,也没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小女儿,也是如此,嫁到了男方家庭,整天为了两个孩子忙前忙后。

陈大伯也很无奈,孩子去到更好的城市发展,为什么身为父母的自己,会有点孤苦悲凉之感呢?

像陈大伯这样的老人,在偏远的农村,多的是。他们有多个孩子,可依旧换不来“养儿防老”,换来的,不过是成为“留守”的农村老人罢了。

03

第二位老人的心声:父母和孩子,各有各的人生,岂能强求陪伴在一起?

李老伯今年70岁了,所养的3个孩子(1个女儿,2个儿子)也已经临近中年了。孩子们各有各的忧愁和烦恼,李老伯也帮不了他们。

大女儿生了二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到处借钱过日子。由于父母都帮不了她,所以她很少看望父母,基本一年到头探望一两次。

二儿子由于买不起房,也没有结婚,跟父母的矛盾特别尖锐。为了避免跟父母闹出大矛盾,所以他远遁他乡,在外边过着“自给自足”的单身日子。

三儿子跟二儿子相反,硕士研究生学历,到了沿海城市打拼,也有了一套沿海城市的房子。不过,房贷压力很大,他宁愿过年加班赚2—3倍工资,也不愿回家过年。

望着三个子女所过的生活,李老伯也经常感慨: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不易,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艰难,养大孩子就已经尽力了,至于孩子是否陪伴父母,随他们吧。

陪伴,在这个压力巨大的年头,成为了无数老人的奢望。

04

养儿防老,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很多人都幻想“养儿防老”,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要想做到养儿防老,不是说几句高调话就有用的,而需要具备各种条件。

需要具备这4个条件。条件一,孩子有充足的经济实力;条件二,孩子有充足的空闲时间;条件三,孩子有孝顺父母的内心;条件四,孩子跟父母离得比较近。

这四个条件,能够做得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北上广深的土著,可以做到条件一、条件二、条件四,至于条件三,变数很大。

全国,又能有多少北上广深的土著呢?绝大多数人,都是三四线城市,或者偏远农村的普通人,他们哪有这个条件做到“养儿防老”呢?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每一年春运,留守农村的老人都渴望在外打工的孩子回到老家,就反映了一个问题,这些留守农村的老人,都做不到养儿防老。

不是所有人都有钱,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更不是所有人都有孝顺的心。这就注定,养儿防老,将成为无数人的一场梦。

05

如今,网络上盛行三个说法:养儿啃老、养老防儿、断亲潮。

啃老,成为了当下的常态,无数父母都成为了容纳年轻人就业的蓄水池。防儿,也成为了现实,如今的亲子关系,各种矛盾层出不穷。

至于说断亲潮,也在近几年时常发生。这说明了一点,传统的“孝道”文化,正受到时代的影响和冲击。

这年头的老年人,是时候好好想想,自己的晚年该怎么过了。完全依靠孩子,是不现实的。唯有自身底气充足,资源足够,才能过好往后余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