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出访中东,中国事先一无所知?敲响警钟:绝不可小看普京政府

中东哈马斯以色列的战火,重燃当中逐渐沦为“无主之地”。

世间万般道德礼法,在野蛮的侵略面前,都显得如此无礼。

如今世界的目光,已经不再单方面指望美利坚,能够担负起世界一流强国的责任与义务。

中东世界更为盼望的,则是日益崛起的中国能够说得通美国,为加沙的无妄之灾画下休止符。

中国在此番巴以冲突当中秉持的客观、中立态度,以及对伤亡平民抱持的人道主义关怀备受中东人民赞扬。

故而将战争调停的希望,寄托于我国,倒也名正言顺。

但如今的拜登政府,将面临明年的换届选举,前有俄乌僵持不下,后有巴以战火重燃。

美国在这两场战争当中,投入的沉没成本太高了,却少了以往的高额回报。

故而,拜登在国内的支持率一路走低。

明年今日,稳坐华盛顿的还不一定是他。

另一头,普京在中东一招“闪现”,几乎在全世界被蒙在鼓里的时候闪电出访中东。

这次别说拜登,连作为“全方位合作伙伴”的中国都是满脸问号。

但随后而来的一系列动作告诉我们,绝对不可以小看普京政府。

措手不及

12月5日,俄罗斯官方媒体,突然发布一条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行程报道。

上边表明他将要出访中东,目的地是沙特阿联酋

大家心里门儿清,普京这两年在西方国家的严酷制裁当中,迈出国门的次数屈指可数。

因为他的公开露面,发表的所有观点,势必会让俄乌冲突像美国人把持不住的方向发展。

鉴于此,西方国家举办的国际盛会,不给俄罗斯递帖子。

只有明确保持中立的国家,会主动朝着背腹受敌的俄罗斯递出橄榄枝,普京还要挑拣着重要的出席。

就在今年十月份我国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峰会上,普京久违的在公开场合露面。

并对俄罗斯的国内局势,以及经济做了美好展望,也是俄乌冲突进入僵持阶段后的首次公开发声。

而此番普京出访中东,估计全世界除了莫斯科,没人知道他的行程。

故而,这则消息前脚公开,后脚大帝的脚步已经踏上了利亚达的土地。

以往这种国家领导人级别的访问,每个国家都会捡着官话,糊弄一下国内外记者的嘴。

但此番克林姆林宫连套话都懒得说,他的助理只是表示:“此番会谈极其重要”。

这下所有人坐不住了。

即便是俄乌冲突最僵持的阶段,克宫的回复还是很体面的。

这次就回复八个字,所有人都嗅到一股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作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总统的个人行程,自然用不着和咱报备。

作为两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我们彼此尊重对方的政策与立场。

但普京此番出访的目的,再联系到当前其国内的战局、社会层面的稳定以及西方国家的态度,几乎是瞬间得出结论。

这个蛰伏在西伯利亚的猛虎,已经蠢蠢欲动了。

同仇敌忾

特定的时代,每个国家所表现出的面貌是全然不同的。

世界大战期间,有的国家能够被利欲熏心。

一战时期的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为二战的邪恶轴心。

那么,有的国家一开始确实秉持了“希望世界和平”的美好希冀。

但是却在利益与地位的双重夹击之下,成为新时代的“超雄”。

美国在熬走了苏联这个老对手后,面对这些年囤积的武器,发誓要把武力制霸这条路走到黑。

军火摆在家里不用,和烧火棍子没有区别。

两伊战争为美国找了个绝佳的由头。

于是,美利坚向联合国请缨,要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打,让整个中东成为这个世界最动荡的区域,再加上美国自己的页岩气开采技术的发展,世界能源格局也悄然发生改变。

伊朗原想着能和美国搞好关系,让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中好过一点。

不想,美国却全然没有交朋友的意思。

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一来二去,两国关系急速恶化。

沙特明面上与美利坚亲厚,但伴随着今年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后,美国进一步发现。

自己苦心构建二十来年的中东平衡,正悄然被打破。

意味深远

作为能源大国,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制裁作用到国内经济的弊端,可谓是深有体会。

故而此次普京出访中东。

最大的动机,应当是咋能源合作方面将有更进一步的举措。

乌克兰全境沦为战场,巴以冲突又进一步限制了中东的能源出口,美国的福特号航母在红海逡巡。

怎么看,今年的欧洲又是挨饿受冻的一年。

而普京在这个节骨眼上兵行险着,应该是要联手中东,一同冲破美国的能源封锁桎梏。

为俄罗斯萎靡不振的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

另一方面,此番的巴以冲突以及美国的做法,犹如一把重锤,将原本各自为政的阿拉伯国家锤炼的更为紧密。

更耐人寻味的是,普京这次在中东只停留短短两天,后便立刻飞回莫斯科。

伊朗总统即刻到访莫斯科,几乎是和刚下飞机的普京无缝衔接。

这一下,普京的战略以及中东的态度,可谓是昭然若揭。

而伊朗领导人,在莫斯科与普京达成的共识,克林姆林宫也不再闪烁其词。

援引俄罗斯媒体的报道,此番两国领导人,就基建与能源方面的深入合作交换看法。

而且对目前国际热点问题详细交换了意见,特别是巴以冲突方面。

也就说明现在的中东,在美国的霸权威压之下,真正实现了同进退。

而美国自己花精力打造的“朋友关系”逐渐消解,中东诸国对美国的不满,也逐渐“挂了相”。

毕竟巴勒斯坦的前车之鉴摆在这,以色列如此逆天的行径都能得到美国的支持。

谁又知道,哪一天以色列不会在自己门口发癫。

当然,政治永远不能被赋予人格化。

但政治表现的主题是人,我们不能对政客的一举一动抱有善意的幻想。

中国的外交原则是独立自主,我们欢迎一切有着共同利益与诉求的国家合作。

但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利益,就混淆自己的立场。

俄罗斯领导人的此番行动,正是印证了中国那句老话“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中国也会逐渐加快多边合作的进程,为实现全面的民族伟大复兴而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