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宫确认普京将访华,并公布此行两大目的,与中国想法不谋而合

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12号发布的消息称,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当天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确认了普京的访华传闻,并表示具体的出访日期将在确定之后对外公布。佩斯科夫表示,现在正是推动中俄关系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俄之间的对话交流将在各个层级继续进行。佩斯科夫还透露了一些“内幕”,称此次出访,预计两国元首会就双边贸易、全球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同一天,我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就此事向发言人汪文斌求证,询问中方是否已经邀请普京在今年10月份访华,并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汪文斌回应道,中方正就此与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保持沟通。可以肯定的是,除非出现不可控的意外状况,普京总统在今年10月份访华将是一个大概率的结果。而“双边经贸合作”与“全球问题”,显然也是中国重点想要探讨的议题,双方可谓是不谋而合。

普京自从俄乌冲突后已很少出国访问

首先经贸合作不难理解,中俄目前都在面临着各自不同的挑战,俄罗斯需要建立起更加坚实的“经济壁垒”,来抵御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破坏,我们都知道,打持久战的基础是钱,俄罗斯当前和整个北约对耗,没钱是支撑不了多久的,而只有当经济发展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俄军在乌东地区的特别军事行动就不会受到干扰,同时也有足够的力量继续与我们建立起更加广泛的合作,尤其是在能源、粮食领域。而我们则需要开辟出更多的境外商机,在全球经济普遍处于低迷的状态下,为自身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也可趁此带动全球经济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至于“全球问题”,恐怕还是和当下的俄乌冲突,以及越来越明显的“北约东扩”有关。前者已经成为了阻挠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大障碍,作为与俄乌同时交好的国家,中国对俄乌冲突的看法始终是站在冷静客观的第三方的立场。既不煽风点火,也不选边站队。

中俄经济的互补性将助力两国经济发展

而此前我国已经特遣了欧亚事务特别代表造访多个欧洲国家,为调解这场地缘冲突而积极奔走。而在这种斡旋工作中,元首之间的直接对话往往能起到意外效果。再者,刚刚结束的北约峰会上,北约虽然老调重弹地“反俄挺乌”,但是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公告内容里,“中国”这一单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整整有15次。

结合北约正在与日本相互勾连,意图在日本国内设置北约联络处,这分明就是为北约东扩至亚太来铺平道路。虽然过去的北约东扩是针对俄罗斯,但今天的“东扩”,是实实在在的朝着东亚方向靠拢并针对中国。中俄同为被美西方针对的目标,没有理由在这种背景下各自为战,如何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外部挑战,恐怕也将成为此次两国元首会晤的讨论议题。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中俄“背靠背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中俄军事领域合作是全球和平的保障

事实已经证明,像中俄这般体量的大国,单纯的制裁与封锁,并不能阻碍其发展。而且一旦中俄能够进行务实且富有建设性的战略合作,就能迫使美西方在围堵我们与俄罗斯的过程中加大成本,最终达到平衡局势的目的。因此在未来几年,美西方将亲眼见证何为“中俄合作无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