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当县长的清华毕业生,栽了

2018年,据贵州省纪委监委消息:对贵州省委原委员、原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秋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根据经查:黄秋斌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填写个人档案材料,在组织谈话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违反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搞权色、钱色交易;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构成职务违法;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涉嫌受贿犯罪。黄秋斌被开除党籍处分,被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黄秋斌,1972年6月出生,福建安溪人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清华大学还曾在清华党委宣传部、科技开发部工作。黄秋斌是一个山区农家子弟,父母都是农民,当时他家里特别困难,但他读书特别用功。秋收时晒谷子,他一边晒谷子,一边捧着书看。1990年,黄秋斌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毕业时他获得了环境系和中国语言文学系两个学士学位,后留校在党委宣传部工作。

在校学习期间,他是个活跃分子,在校、系学生会担任过许多职务,当过校学生网球队队长;他文笔优雅,当过记者,做过编辑,如今依然笔耕不辍。

到地方后,他曾经勤奋工作,使息烽县从国定贫困县迈向了贵州省经济强县。工作之余,还撰写并发表各类文章近30篇。

黄秋斌人生的转折是在2002年7月,结束清华法学院学习生活到校科技处工作不到半年,他从科技开发部副主任任上被选派到贵州省贵阳市挂职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协助市长抓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工作。一年挂职期满后,因工作出色,贵阳市委主动向清华大学提出,希望延长黄秋斌的挂职时间,并挂任贵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市循环经济办公室主任。2004年11月,第二次挂职期满后,黄秋斌作出了一个果断的选择:放弃北京的优裕生活,调至贵阳市工作。

他先后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贵阳市白云区区委常委、副区长。2006年4月,他被调至国家贫困县息烽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当时年仅34岁。

2008年8月,贵阳市举行县委书记“公推竞岗”,黄秋斌经历了11轮“过关斩将”,从18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最高票当选为息烽县委书记,成为全国第一批通过公推竞岗产生的区(县)党委书记之一。

此后,黄秋斌的仕途进入快车道,2011年底升任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一年半后再进一步,升任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党委书记。他升至正厅级时,年仅41岁。

此后,他又获重用,担任省国资委副主任、主任,直至2017年3月回到黔东南州,升为州委书记,主政一方。然而,令人诧异的是,仅9个月后,他就赴省粮食局任局长。如今,这位自诩信奉“天道酬勤”的年轻官员倒下了。

毫无疑问,纪委反腐没有年龄限制。带着“政坛新星”“清华高材生”光环的年轻干部堕落,固然令人惋惜,但更让人警醒。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发表评论称,这些“青年才俊”的垮塌,暴露出一些年轻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四个意识”缺乏、自我约束较差等问题,更警醒各级党组织要严把入口、教育、监督“三关”,严管厚爱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