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2025年05月24日08:00:12 国际 5898

不久前,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空中交锋中折戟沉沙,数架主力战机相继被击落,迅速引爆中文社交媒体的情绪。一时间,“摔飞机”“纸老虎”“大国幻梦”等讥讽声不绝于耳。


诚然,印度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尚有差距,但若将这场战术失利简单等同于其国家实力的全面崩塌,未免过于轻率。换句话说,轻视印度,是一种危险的误判。


  • 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印度已稳居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列。2021至2024年,其年均gdp增速分别高达9.7%,7.6%,9.2%和6.5%,远超多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


印度的产业梯度爬升也很快。从“数字印度”到“印度制造”,印度政府正致力打造一个既能支撑本土就业、又能承接全球外包链条的双重引擎经济。


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 天天要闻

印度孟买的小吃摊摆出二维码,以便顾客用手机支付。图源:中国青年报援引《纽约时报》


资本风向的悄然转变,正在重塑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从“潜力股”走向“现实力量”,印度仍需时间和锤炼,但在时代风口与战略机遇交汇之际,缓慢积累与爆发式崛起之间,往往只隔着一个转折点。


低估印度当下的发展节奏,恐将在其真正崛起之时,失去应对与布局的先机。


  • 一个地缘战略价值不断上升的大国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全球秩序重塑的背景下,印度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视作“制衡中国”的关键支点,其战略含金量陡然上升。


首先,印度横亘在中东能源区与东亚工业区之间,是连通印度洋和亚欧大陆的天然门户。


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从安达曼群岛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的海军正变得日益活跃,其海上存在感明显提升。而“东进政策”与“印度洋岛国外交”也使其在区域战略棋局中收获新的筹码。


其次,印度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作为美日澳印的第四角,印度既不是传统盟国,也非北约一员,但正因其“战略独立性”,反而具备了更加灵活的回旋余地。西方希望通过拉拢印度,在南亚与印度洋构建一个“软联盟体系”,以分担在东亚的战略压力。


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 天天要闻
2月13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握手。图源:视觉中国


此外,印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在悄然扩展。


通过水资源调控、基础设施建设与军事援助,印度正在重塑其在孟加拉、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等国的主导地位。在中美博弈持续推进的格局中,印度的地缘角色已从“次要地带”跃升为“大国对冲”的关键枢纽,其战略位势正由区域性强国迈向准全球性力量。


  • 一个与中国竞争日益加剧的大国


中印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定义的双边命题。它不是纯粹的合作关系,也不仅是单一的战略对抗,而是一种缠绕着历史纠葛、现实利益与全球格局变化的多维博弈。如今,这场博弈的烈度与复杂度正在不断加剧。


首先是边界问题。中印两国横跨2000多公里的实际控制线,每一寸土地都牵动神经。


近年来,印度在东段藏南地区不断推进“实控转行政”的策略,试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行政管辖形成事实占领。而在中段与西段,印方军力部署也日趋强化。2024年,双方在边境巡逻机制上达成共识,并实现脱离接触,局势暂现缓和。但在表面平静背后,“非公开战略博弈”仍在延续。


其次是在经济与科技领域的竞争。印度正积极谋求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取代中国的地位。


尽管中国仍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但印度“去中国化”政策已持续多年。从封杀中国app、限制中资投资,到提高对中国产品的本地替代率要求,其战略意图日益清晰。与此同时,印度开始加快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投入,试图在芯片、ai、航天、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甚至实现超车。


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 天天要闻
2月28日,印度孟买,孟买科技周上关于人工智能的标识。图源:视觉中国


最后是在国际话语权上的角逐。印度频频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场合高举“全球南方”旗帜,试图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树立主导地位,与中国展开“全球南方代言人”的战略竞逐。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发展融资、联合国改革等关键议题上,印度不断提出自己的全球议程主张,力图塑造“独立于中美”的中间力量形象。


如今的中印关系,正在从“合作中有摩擦”走向“竞争中有接触”, 并可能在部分关键领域逐步固化为长期、结构性的战略对峙。


对印度的轻视,或许能换来一时的优越感,但既无助于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也难以维护我国周边环境的长期稳定。


中印之间本有深厚的文明互鉴基础与绵延千年的历史联系,不应在情绪化的敌意中,错失本可拓展的合作空间。理性看待竞争、主动管理分歧,才是面向未来的真正成熟姿态。


作者:王召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哈佛起诉特朗普政府 白宫:“毫无意义的”诉讼 - 天天要闻

哈佛起诉特朗普政府 白宫:“毫无意义的”诉讼

美国哈佛大学23日起诉特朗普政府,称其“公然侵犯”美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此前一天,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取消哈佛大学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就“禁招令”范围是否会扩大,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未予以明确否定。
哈佛“禁招令”风波下,比利时王储陷去留困境 - 天天要闻

哈佛“禁招令”风波下,比利时王储陷去留困境

美国哈佛大学23日起诉特朗普政府,称其“公然侵犯”美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此前一天,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取消哈佛大学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就“禁招令”范围是否会扩大,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未予以明确否定。
犍为县开展药械化监测工作培训会 - 天天要闻

犍为县开展药械化监测工作培训会

近日,乐山市犍为县市场监管局邀请乐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家,分两批次组织召开全县药械化不良反应/事件及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培训会,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监测能力,确保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退休人员恭喜了!2025年养老金调整,具体如何计算?你能涨多少? - 天天要闻

退休人员恭喜了!2025年养老金调整,具体如何计算?你能涨多少?

2025年即将迎来养老金的第21次连续调整,我们作为广大退休老人来说,每一个退休人员养老金,具体又能够增长多少钱呢?具体又如何计算呢?我们要首先了解清楚,养老金具体调整的基本原则是,遵循三结合的调整,这里面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
2025年养老金调整,有人涨200元有人涨几十元,为何有这么大差距 - 天天要闻

2025年养老金调整,有人涨200元有人涨几十元,为何有这么大差距

2025年即将迎来养老金的正常调整,在养老金具体调整过程中,实际上每一个人的调整金额都是有所不同的,正如我们题目当中所说的,有人可能每个月能够涨200元以上,但有的人可能仅仅只有几十块钱,甚至连100元都达不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
人社部公布一则动态,2025年最新调整细节,这几类人涨幅或更高 - 天天要闻

人社部公布一则动态,2025年最新调整细节,这几类人涨幅或更高

2025年4月29日,人社部发布了一条动态,在这条动态里,主要是关于第1季度,全国人社工作的进展情况通报,同时也对于未来养老金的调整,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也就标志着2025年最新的调整细节,对于这几类人的涨幅或许会更高,那么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会有哪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