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2025年05月20日14:52:09 国际 1528

印度低头求购锗金属?中国稀土管控戳破莫迪工业梦。

中国一纸禁令掐住印度工业命脉,莫迪政府连夜派人来华谈判。

日前,印度大使馆向中国递交书面文件,希望中国能够对印度高抬贵手......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那根卡住印度的“刺”——锗

说起,它虽然不像黄金那样耀眼、不像稀土那样常被媒体提及,但它在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却几乎无可替代。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这个听起来不起眼的小元素,是半导体领域的关键材料,还是制造红外夜视仪、光纤通信系统、高端医疗成像设备,乃至航天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原料。

简单说,没有它,很多高科技产品都像失去了“味精”的大餐,寡淡无味,甚至根本无法出炉。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更关键的是,锗属于典型的“军民两用”战略资源。

既能造高端显微镜,也能做导弹红外制导系统。

储量稀少、提炼难度高,让它成了全球科技大国争相争夺的“香饽饽”。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而全球最有底气说话的国家,正是中国。

中国不仅掌握着全球超过60%的锗矿产出,还拥有超过90%的加工提纯能力,是当之无愧的产业链顶端玩家,真正意义上的“锗霸”。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而此刻野心勃勃、渴望“科技大跃进”的印度,正好撞上了这个现实。

莫迪政府提出的“印度制造”计划,尤其是在半导体、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想要后来居上,就必须确保包括锗在内的一系列关键金属的供应安全。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可惜,这种时候中国对锗等关键金属的出口限制政策早已实施快两年,印度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匆匆地找上门来求解。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两年后的“迟到”求援,印度到底在磨蹭什么?

最初中国发布锗出口管制时,印度方面反应并不强烈,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轻描淡写。

毕竟,当时印度本土对高纯度锗的需求量还不算庞大,一些零星的实验室项目和初期半导体布局,还没到“缺了就活不了”的地步。

加上印度向来擅长多线操作,他们一边从中东的阿联酋兜底,一边从非洲和东欧的小渠道零散进口,东拼西凑之下,似乎也能维持表面平静。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但这样的“应付式采购”没撑多久就露出了弊端。

莫迪政府放出狠话,要在芯片产业上实现本土化突破,还拉上了塔塔、信实这类巨头企业下注,准备从封装测试一路干到芯片设计与制造。

特别是在汽车芯片、军工器件和5G核心模块方面,一旦量产需求提上日程,对锗的需求不仅成倍增长,质量要求也水涨船高。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那些通过中间商倒腾来的货,纯度参差不齐,来源模糊,根本无法满足车规级、航天级芯片所需的超高纯度标准。

更别说一旦产线启动,锗的供应链出半点差错,就可能导致全线停摆。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一些企业负责人眼看“人等锗”变成了“厂等锗”,急得团团转,不得不以三倍、甚至五倍的价格从欧洲二手渠道抢货。

可这些高价锗要么杂质偏高,要么批次不稳定,结果花钱买罪受。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到了这一步,印度政府才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临阵磨枪也许来得晚了点,但眼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在国际市场上四处求援,试图绕过中国的锗壁垒,哪怕是临时抱佛脚,也要先把火救下来再说。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是谁在给“印度制造”挖坑?

这反应速度之慢,真让人替印度捏了一把汗。

其实早在中国宣布对锗实施出口管制的当口,《印度斯坦时报》《经济时报》等媒体就发出过明确预警:这种稀有金属一旦“被卡脖子”,将直接冲击印度尚处起步阶段的半导体产业链,甚至可能影响新能源和军工领域的战略布局。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可是,这些理性声音就像在风中呐喊,没能穿透政策层的壁垒,更无法唤醒那些“装睡的人”。

直到若干工厂因原料短缺被迫停摆、企业主们四处托关系抢购都无果、项目进度连连受阻,印度政府才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但那时候,早已错失了最好的应对窗口。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印度工业化过程中一个难以根治的老毛病:口号喊得震天响,规划却浮在空中。

高层热衷发布宏大蓝图,总想着在终端产品上打响“印度制造”的招牌,却往往忽视了基础材料、关键工艺这些底层能力的夯实。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更严重的问题出在行政体系内的协调失灵。

工业部高举“国产替代”的大旗,热情高涨要干大事;可外交部门却对锗这种战略资源的技术壁垒与全球供需格局一知半解,完全搭不上节奏。

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横向沟通与危机联动机制,政策层的“肠梗阻”久拖不治,导致原本可以提前布防的问题拖成了不可控的被动局面。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尤其在涉及对华战略与国家主权这类议题时,印度外交机构更是踌躇不前,既不敢破局,又不愿低头,导致对华政策长期处于“嘴硬心虚”的半瘫状态。

结果吃亏的,还是那些嗷嗷待哺、被政策晾在一边的本土企业。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印度左右为难的战略棋局

印度这次在锗资源上的尴尬局面,实际上是它在中美两大超级强权之间左右摇摆、战略模糊的真实写照。

它试图复制冷战时期“不结盟”的经典套路,想两头讨好,既不彻底站队美国,也不彻底倒向中国,妄图在夹缝中获得最大利益。

但现实远比当年复杂,全球产业链早已紧密交织,彼此依存,早已不是那个“孤立自守”还能奏效的时代。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印度一方面积极响应美国“友岸外包”的号召,主动配合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前不久刚刚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12%的关税,这举动被视为送给美国副总统的“政治献礼”,表达亲近之意。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另一方面,印度又担心把中国彻底得罪,毕竟中国手中握有许多关键原材料和供应链控制权,完全断了对华合作会让印度高科技产业受创严重。

这种既想从中美竞争中获利,又害怕引火烧身的矛盾心态,导致印度在战略选择上非常纠结,结果往往是两头不讨好。

美国没真心信任,关键供应链也没能完全脱钩,中国方面合作门槛也未必因此降低。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在锗这种关键资源上,印度手里既没有像样的替代方案,也缺乏足够的谈判筹码。

如今这“求饶”的姿态,跟它在贸易等问题上时不时展现的对华强硬,简直判若两人。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中国的“炼金术”

中国能够用资源牌精准“点穴”,绝非仅靠矿产本身的稀缺性,而是依托于其掌握的从采矿、提纯到深加工乃至高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优势。

这种将粗矿变成高精尖工业材料的“炼金术”,才是中国手中的真正王牌和底气所在。

拥有这样一条完备且高效的产业链,不仅保证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更赋予了它在国际博弈中举重若轻的能力。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反观印度,即便明天突然在自家土地下发现了一座大锗矿,没有成熟的提纯和深加工体系,缺乏技术和产业积累,也只能是“金饭碗却无银两”,无法将矿石转化成芯片制造中不可或缺的超高纯度材料。

资源的存在不等于掌控,产业链的断裂意味着优势根本无法变现。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印度这次在锗问题上摔的跟头,确实值得深刻反思。

工业化绝不能只盯着那些华丽的GDP增长数字或者终端产品的组装线,而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材料的供应和关键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作为核心抓手。

没有坚实的基础支撑,所有光鲜的表面繁荣都只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崩塌。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在大国博弈和全球供应链错综复杂的棋局中,盲目选边站队或寄希望于投机取巧,往往会让一个国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最终不仅失去主动权,甚至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参考信源

观察者网

印度终于知道疼了!莫迪已派人上门,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 - 天天要闻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驻新潟总领馆举办中国殉难劳工慰灵碑修缮完工仪式 - 天天要闻

中国驻新潟总领馆举办中国殉难劳工慰灵碑修缮完工仪式

新华网东京5月20日电(记者杨光)中国驻新潟总领馆18日联合福岛县日中友协,在猪苗代町举办中国殉难劳工慰灵碑修缮完工暨植树祭扫仪式。中国驻新潟总领事崔为磊、日本国会众议员小熊慎司、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桥本逸男、福岛县日中友协会长远藤久等当地各界人士及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出席。图为出席活动的相关...
痛惜!著名专家李春升会议期间因病逝世,享年63岁 - 天天要闻

痛惜!著名专家李春升会议期间因病逝世,享年63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春升同志治丧工作组5月19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微波遥感领域著名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李春升同志,于2025年5月17日在合肥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因病逝世,享年63岁。
错过考公母子大闹机场的“罗生门”:普通人也要遏制流量冲动 - 天天要闻

错过考公母子大闹机场的“罗生门”:普通人也要遏制流量冲动

同一件事接连两天登上热搜,前后情节却大相径庭——5月19日,“母子错过航班大闹机场称耽误次日考公”登上网络热搜,有网友发布视频称,5月17日晚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一名女子因值机迟到错过航班而大闹机场,哭喊耽误儿子考公,并称其子告诉民警迟到系母亲舍不得打车;然而19日晚当事女子却向媒体澄清,视频中的“儿子”其...
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 - 天天要闻

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

【来源:稷山县人民政府网_部门动态】2025年5月20日是第26个“世界计量日”。为进一步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倡导诚信经营理念,5月20日上午,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为主题,举行“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吸引了广
列国鉴·叙利亚|记者观察:叙利亚冲突频发 和平重建前路艰难 - 天天要闻

列国鉴·叙利亚|记者观察:叙利亚冲突频发 和平重建前路艰难

新华社大马士革5月20日电(记者程帅朋 冀泽 马晓成)去年12月政局剧变后,叙利亚安全局势仍不稳定,袭击频发。治理体系崩溃、经济发展困难、宗派矛盾与外部干预难以摆脱等挑战,让叙利亚的和平前景充满不确定性。5月3日凌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地区遭到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新华社发(蒙塞夫·梅马里摄)多地冲突再...
此次英欧关系“破冰” 竟是因为美国? - 天天要闻

此次英欧关系“破冰” 竟是因为美国?

英国与欧盟19日举行英国“脱欧”后首次英欧峰会,达成多项协议。英欧领导人均表示,此次峰会是“历史性时刻”,成为双方关系“重置”的标志。分析人士指出,英欧关系一度冷淡,但美国政府政策转向,是促成英欧再次“牵手”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