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坛热议:如果美国与中国完全脱钩,中国还能维持多久?
2025年4月1日,我国外长王毅在应邀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接受了“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专访。
谈到中美贸易战,他表示:“若美继续搞各种讹诈,中方必将反制。”
报道引起热议,中美贸易问题一直是大家持续关注的话题。
此前,在美国最大的问答网站Quora上,一位网友提出了一个引发热议的话题:“如果美国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联系,中国还能维持多久?”
从经济学和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经济联系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中。
中美全面脱钩不仅会对这两个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中美脱钩的假设并非新鲜话题,但这一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值得深究:如果脱钩,究竟谁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中国还能维持多久,美国是否也会承受巨大的代价?
通过分析当前中美经济关系的现状及其可能的后果,我们或许可以一窥这一问题的本质。
中美经济的深度依存关系
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可以追溯至1979年建交以来,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双边贸易迅速增长。
数据显示,美国在中国出口中所占份额已经从2018年的19.2%下降到2024年的14.7%。
表面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依赖似乎更强,但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依赖关系其实是双向的。
美国市场高度依赖中国制造。
从电子产品到服装,再到家庭日用品,美国的零售行业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尤为严重。
以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为例,在全球业务中,约有60%的商品来自中国供应商。
同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许多用于最终产品组装的零部件也由中国提供。
在高端科技领域,这种依赖关系进一步深化。
例如,美国顶尖科技公司英特尔、高通等的收入中,有接近30%来自中国市场。
中国不仅是这些企业的重要市场,还为其提供成本低廉的生产和制造服务。
脱钩的假设:对中国的挑战
如果中美全面脱钩,对中国而言,短期内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出口市场的萎缩。
失去美国市场意味着中国一部分制造业订单的减少,这将对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产生压力。
不过,中国已在分散出口市场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断加强与东南亚、非洲和拉美新兴市场的经济联系。
同时,中国还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成员,这一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逐步为中国提供更多的出口机会。
此外,中国大力推动“国内大循环”战略,试图以国内消费市场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的内需消费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已经成为支撑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技术领域,虽然中国目前对美国的芯片等高科技产品仍然存在依赖。
但中国在技术自主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已经在部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显示出一定的科技自给能力。
可以说,中国有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拓展,缓解因脱钩带来的压力。
脱钩的假设:对美国的冲击
相比中国,美国全面脱钩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更加直接且严重。
首先是物价的飙升。
中国是美国消费品的主要供应国,全面脱钩将迫使美国寻找其他国家的替代供应商。
但无论是印度、越南还是东欧国家,其生产能力与成本优势都难以完全替代中国。
这将导致美国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民众生活成本上升和通胀压力。
其次是供应链的断裂。
中国不仅是最终商品的出口国,更是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提供者。
例如,许多美国企业的复杂生产环节依赖中国制造的定制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的替代生产通常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此外,全面脱钩将对美国的大型跨国企业产生致命打击。
波音、高通、英特尔等公司将失去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份额,导致收入锐减。
与此同时,美国农业也将遭受重创,因为中国是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最大买家之一。
2024年年我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249亿美元。
失去中国市场将使美国农民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和价格波动风险。
事实上早在特朗普1.0时代,2018年至2019年,美国采取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近260亿美元。
全球化视角下的冲击
如果中美全面脱钩,不仅两国经济将受到深远影响,全球经济也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贸易大国,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被完全取代。
虽然越南、印度等国家可能填补部分空白,但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和生产效率与中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同时,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可能在中美脱钩后试图扮演“平衡者”的角色,继续与两国保持合作。
然而,全球供应链的断裂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加剧全球通胀和经济不平等。
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中美脱钩可能带来新的机会。
例如,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或许能够通过加强与中国合作,填补美国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但这些国家是否能抓住机遇,仍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体制和政策调整能力。
结语
中美完全脱钩的假设看似极端,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并非不可能。
然而,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全面脱钩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中国虽面临出口市场萎缩和技术依赖的挑战,但通过多边贸易网络和技术自主化,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
反观美国,其对中国供应链的高度依赖,使其面临更直接的物价上涨和供应链断裂风险。
放眼全球,这一假设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
全球化的本质是各国经济的深度交融,中美两国的全面脱钩不仅是一场“双输”的博弈,也会使全球经济格局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
经济学家曾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独立于全球化之外生存。
对于中美而言,合作与协调或许才是真正的出路。
参考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2025是中国经济的转折之年!对话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DeepSeek不是孤例,将激发对中国科创能力的重新定价|外资机构共话中国资产重估》
财联社:《王毅谈中美贸易战:若美继续搞各种讹诈,中方必将坚决反制》
观察者网:《沃尔玛风波下的中国供应商,已经决定不会一再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