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一次摆出了带队架势,招呼日和韩一起对中国发出两次宣战。
这并不是简单的关税加码那么简单,每一招都是步步为营,中方也毫不客气地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作者-甜 编辑-甜
特朗普的第一招果然还是那张“关税牌”,这个套路说白了并不新鲜,几乎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打响那天起,美国的关税大棒就挥舞不停,这次,他联合日本和韩国,以“公平贸易”“市场开放”之名,直接咬住了中国产业链的高地,高新科技和出口商品,美日韩三方竟然统一行动。
试图在供应链上卡住中国制造的脖子,用高关税和技术封锁逼迫中国让步,光听着这套组合拳的架势,不得不承认,这一回特朗普有些暗度陈仓的意味,他利用日韩在半导体、技术创新上的区域优势,企图把中国挤到围栏之外,毕竟,芯片产业可是高科技竞争的命门之一。
而日韩在这方面的基础与中国密切相关,他们妄图分裂这种协同发展关系,通过多方施压达到扼住中国的目的,但要说特朗普这套路儿并不新,他想做的,是在原有压力框架里多开些“新战场”,可是结果真的会像他想象那么顺利吗?说实话,恐怕未必。
首先,中国早就不是二十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代工厂了,而是有着完整工业体系和技术储备的大国,哪怕你多国围攻,也未必能轻易突破中方防线,更关键的是,打贸易战可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就能稳赢的,硬实力、市场韧性以及对全球产业链的掌控力,哪一项都关系到最终胜负。
而在这些方面,中国无需谦虚,我们早就扭转了被动局面,特朗普的第二道所谓“战书”,其实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小算盘,他想尽办法拉拢日本和韩国,与其说是在争取盟友,倒不如说是在找两个“急先锋”来充当炮灰,日韩均是美国传统的地缘政治伙伴。
也是东亚区域内经济体量不容小觑的存在,特朗普试图利用它们的特殊地位,把这两个国家绑在美国贸易战战车上,为自己的战略博弈撑腰,不过,仔细推敲你会发现,特朗普的这招儿其实很不光彩,他打的算盘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日韩分担压力。
让自己在贸易谈判中占得舆论制高点,二是试图在中国和这些近邻之间制造矛盾,使得中国在局部影响力上被削弱,但这套手法也有很大的隐患和短板,你不能忽视的现实是,中、日韩的经济纽带如今已非常紧密,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
中国与日韩在市场合作上的互补性不断增强,如果特朗普指望日本和韩国会为了迎合美国利益而主动与中国疏远,那恐怕他就大错特错了,更重要的是,日韩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比特朗普所想的还要深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本身不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
也是全球供应链的不可或缺一环,日韩企业与中国合作,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选择,更是生存战略的必然,即便是在表面的“联盟”背后,日韩对特朗普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言听计从,说得再直白点,特朗普的理想剧本,不过是一出为美国服务的小伎俩罢了。
面对突然向我们下挑战书的特朗普政府,中国的回应堪称四两拨千斤,贸易战这场游戏,不是谁声音大就能赢的,中方的反击,直接精准命中美国的软肋,让特朗普想打“痛点牌”却反被痛击,可以说,我们没有慌张,更没有迎合,而是用更大的智慧和更沉着的策略,牢牢把握了主动权。
事实上,中国当前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无论是深入推进国内市场消费升级,还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不遗余力的自主创新,中国早已做好了产业链从“被动外向型”到“主动内生型”的大转变,如果美国试图通过封锁相关技术和市场空间来遏制中国。
那等于是在用一场“自备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游戏伤害自己,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科技阵地,打破了对单一市场的高度依赖,美国即便掐着芯片或技术不放,也无法从根本上逼迫中国屈服,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角色反将了一军,特别是稀土资源领域。
这一块可是全球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中国恰恰是顶尖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以实际掌控世界稀土供给为例,中国有足够的谈判筹码来还击任何试图掠夺利益的妄图,在这一点上,美国恐怕也得掂量掂量,看清楚中国早已不是从前任人宰割的时代了。
特朗普联合日韩对华下“战书”的这场贸易战,最终却更像是一场充满“虚张声势”的闹剧,试图通过拉帮结派来对抗中国,美国不仅没有取得决定性威慑,反而招致反击,日韩明显也不太可能一头扎进特朗普的战略陷阱里,而中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无论是在对外布局还是科技自立上。
都表现得愈发成熟,贸易战的胜负,其实并非关乎谁喊得更响,而是看谁能稳住基本面,持续扩大自己的竞争力,面对美国一次次的挑衅,中国既不急躁,也从不手软,该还击还击,该升级制裁坚决行动,在这一轮游戏中,胜利的天平早已偏向了更加稳健自信的一方。
用事实来说话,真正的博弈赢家自然会用结果为自己作证,而中国正行驶在这个胜利通道上,特朗普所谓的“战书”,到最后也只不过成了喧嚣过后的纸老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