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司法案例的背后,都有一个惩恶扬善、捍卫公平正义的故事。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最高检工作报告。在这份1万多字的报告中,列举了26个典型案例。
在听取最高检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报告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彰显了检察机关坚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让我们来看看,山东的代表们怎么说。

齐玉祥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奥德集团科研开发中心主任齐玉祥则对最高检工作报告中关于“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内容印象深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农村老人防范意识较为薄弱,极易上当受骗。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尤其是惩治跨境电诈犯罪,更好地维护了网络空间的法治秩序。”齐玉祥代表建议,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做好以案释法工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法治故事讲给老百姓听,提高老百姓法治意识,同时提升涉外法治工作水平,加强国际司法合作,严打跨境电诈犯罪。
这两个案例案情各异,却传递出同一种清晰且有力的声音——检察机关通过高质效检察履职,为推动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在维护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安宁的征程中,步履不停,矢志不渝。

张淑琴代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检工作报告都提及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尤其是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监督,坚决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办31件重点案件’,让人看到了检察机关动真碰硬,整治趋利性执法司法的坚定态度。”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党总支书记张淑琴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趋利性执法司法的整治力度。报告中提及的31件重点案件,已办结21件,另有2件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
在肯定检察机关工作的同时,张淑琴代表也建议,希望检察机关深化与公安、法院、行政机关等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的整治力度。
近年来,“小过重罚”事件时有发生。每当此类事件发生,总会引起舆论的争议。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小过重罚、同案不同罚等涉企监管执法问题的监督力度。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小过重罚问题也被特别提及。
来源:山东省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