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沿岸是广州目前文商旅发掘的重点,尤其以珠江游为代表的文旅项目更是多次登上节假日广州客流量榜首。但珠江区域的文旅项目过于注重景观的外在观感,重热门景点网红“打卡点”塑造,而轻整体文化历史系统规划,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
本次两会期间,广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唐潇潇带来了一份《发挥珠江沿岸文化沿革作用 建设广州历史文化长廊》的提案,提出对珠江沿岸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以珠江沿岸为支点,撬动广州历史文化底蕴在文旅项目中的作用。
唐潇潇提出,对珠江两岸历史文化景点进行统一布局、划分为不同主题区域,如“古韵珠江”(聚焦古代文化与遗址)、“近代风华”(展示近代革命历史与开放成就)、“民俗风情”(体验岭南传统生活与民俗活动)等,通过步行道、自行车道、水上巴士等交通方式,将各历史文化景点有机串联。同时,在关键点设置观景台、文化解说牌、艺术装置等,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为更好地宣传珠江历史文化,唐潇潇建议建立统一的珠江历史文化长廊品牌形象—“珠江话你知”,通过生动、亲切的方式讲述珠江的故事,传递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活力,并邀请游客成为珠江故事的倾听者与参与者,共同探索这条河流所承载的丰富记忆与未来愿景。在传播品牌形象方面,唐潇潇建议,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打造“珠江话你知”在线体验空间,提供虚拟游览、文化讲座、互动问答等功能,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提升用户体验。
唐潇潇提出,整合智慧文旅资源,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节、展览、音乐会等活动,如“珠江文化节”“历史建筑光影秀”等,利用节日庆典、纪念日等时机,提升公众对珠江历史文化的认知与兴趣;运用 ar、vr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如开发智能导览系统、虚拟博物馆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
图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