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对美欧澳强迫“站队”的行为表示了不满,他表示即便这些国家对中国有争议,但也不应将这些观点强加给马来西亚,也无权阻挠中马之间的友好合作。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马来西亚的态度一直都很明确且理智,去年12月,其总理安瓦尔提到,中国是其“向东看”政策的重要对象;今年2月,安瓦尔公开回怼美国,称马来西亚不会依照美西方要求,“挑衅”中国,并表示西方国家显然存在严重的“恐华症”。安瓦尔的话一方面表示了其与中国合作的不可动摇性,但同时也凸显出了所谓的“中美博弈”,给东南亚国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事实上,这种“中美博弈”完全是美国一手造成的。近年来,美国对东南亚各国的拉拢力度越来越大:一方面,处于地区合作中心且有10个成员国的东盟,是其对华竞争策略中重要的“摇摆选票”;另一方面,中国这几年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该地最主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取代了美国的位置,这让美国感受到了极大的紧迫感。
但美国的这种拉拢,在东盟各国中的效果并不大,最大原因在于,拜登政府虽然表现出了一副重视东盟的样子,但在实际行动时还是秉持着“美国中心”立场:比如,拜登政府热衷于“炮制意识形态对立”,但这与东盟的意愿背道而驰,印尼前副外长曾直言,没有一个东南亚国家会把中国看做是意识形态的“敌人”;
【李显龙对美国印太经济框架暗含不满】
再比如经济方面,东南亚国家的核心需求是发展经济,但美国却缺乏实质性举动,推行的所谓印太经济框架,也是为了排挤中国而实行,并不符合东盟国家的利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曾说,“印太经济框架”应保持开放、包容,以促进地区合作和相互依赖为目标,显然是对美国此举有所不满。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拉拢中带有强烈的压迫威胁意味,甚至开始毫不掩饰地通过双多边机制,对一些有军事合作、经济合作等关系的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进行游说施压,要求其选边站队。
当然,美国的利诱和施压也并不是全无效果,比如菲律宾就成为了美国在南海极力扶持的“傀儡”。据我了解到的消息称,小马科斯父亲在位时贪污的所有资产,绝大部分都被美国冻结,也正因为如此,小马科斯选择倒向了美国。虽然这个消息的真假性尚且存疑,但结论是可信的。
【小马科斯倒向美国】
从小马科斯上位以来,菲律宾在南海对中国的挑衅几乎没有停过,不是三天两头地派船强闯仁爱礁,试图给赖在上面的马德雷山号“破船”送建材,就是频繁出现在黄岩岛等中国岛礁附近,甚至还自导自演上演过“碰瓷”戏码,故意与我国海警船舰相撞,并以此来进行炒作。就在近日,菲船只再次强闯仁爱礁附近海域,被我国海警驱逐,菲方还大言不惭地声称,南海是“燃爆点”,菲方正在南海面临中方的所谓“侵略”。
要说菲方挑衅举动背后没有美国推动,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小马科斯刚上任时,走的还是对华友好路线,还曾保证过不会在中美间选边站队,但就在美国高官接连访问后,其态度就发生了转变。
但从目前的态势看,菲方的这种单方面挑衅,不仅没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还把自己推进了“坑里”,一旦中方真的对菲方动手,菲律宾无疑将成为南海的“第一战场”,而美国虽然嘴上喊着会为菲律宾撑腰,但到时候保不准就是一个弃车保帅明哲保身。
【美菲在南海联合巡航】
就比如今年1月美菲放出在南海联合巡逻的消息后,中国南部战区强硬回击,宣布在美菲巡逻当天也会在南海展开联合巡航,并派出驱逐舰和护卫舰对美菲进行跟监,在这之后美国立马上演了“跑路”戏码,原定参加巡航的“卡尔文森”号航母以及其他三艘护航舰艇,只出现了一艘,演习时间也由3天缩短为2天。可见一旦冲突爆发,菲律宾被抛弃的概率极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东盟内部,与中国发展密切关系已经成为了主要风向。比如同样与中方在南海有领土争端的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都先后向中国表示了友好态度,其中中方与越南的关系还升级到了“独一无二”的阶层;新当选的印尼总统还邀请了中国大使到家中做客;同时,中国与越南、老挝等国成立了“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与东盟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执意“逆行”的菲律宾难免不会面临“被孤立”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想让马来西亚走上菲律宾的“老路”,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