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为什么不接收难民?
并非我们不通人情,而是历史上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其中最惨痛的代价是犹太人带给我们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犹太难民:农夫与蛇
巴以冲突再起,人员伤亡惨重,战火蔓延,家园被毁,数以万计巴以百姓流离失所。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统计,仅加沙地带就有26万多人无以为家。
失去家园的难民将何去何从?
欧洲或许会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选择。
有人可能会问,怎么中国不接收难民呢?
我们对于受苦受难的世界同胞,一直是乐于伸出援手的。
11月初,尼泊尔突发地震,我国立刻送去了价值1500万元的物资。
还有今年2月,土耳其大地震,我国不仅援助了4000万人民币,还派遣了救护队前去救灾。
作为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历来都非常慷慨,但是在难民问题上,我们却并没有一路绿灯。
这是为什么?
其实中国曾经也经历了难民潮,甚至差点被反噬。
二战时期,犹太人遭到德国纳粹的屠杀,为了生存,很多有条件有身份的犹太人纷纷选择逃离欧洲,选择落脚美洲、亚洲。
中国成为犹太人落脚的国家之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被西方列强强行开放通商的城市,因此成为很多西方人落脚亚洲的第一个城市。
当时在维也纳担任中国总领事的何凤山向犹太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先后为2万名犹太人发放了签证。
何凤山
突如其来增多的难民涌入上海,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是当时急需解决的。
于是,其中一位犹太银行家向当时的民国政府提出了合理安置犹太人的意见。
当时的决定是,将这批经济条件好的犹太难民安置到云南。
但是最终在日本和德国的阻挠下,这一计划随即终止。
德国阻止的原因所有人心知肚明,但日本阻止的原因却出乎人们意料。
日本利用犹太难民大做文章,计划实施“河豚计划”。
“河豚计划”归结一句话便是,日本人打算慷他人之慨,撺掇犹太人在中国的东北建国。
有人可能会疑惑,贪得无厌的日本人怎么肯把到嘴的肥肉,分给犹太人一口呢?
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缺钱。
日本侵华,是打算赌上国本的,原本打算速战速决,但是在革命先烈的英勇抗争下,这场战争打成了持久战。
日本家底都快搬空了,所以他们想利用犹太人手中的资金,加快开发东三省。
他们自然更希望犹太难民带着大量资金北上。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政权
原本是出于善意,中国向犹太难民打开国门。
可这些人却打算鸠占鹊巢,恩将仇报。
虽然“河豚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大张旗鼓的落实便破产,这一历史教训自然需要铭记在心。
吃一堑长一智,“河豚计划”给中国上了一课,但也让中国在处理难民问题上也逐渐总结了出一套自己的方法。
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其实也帮助过20万越南难民。
这次结果又如何呢?
20万越南难民
上个世纪,越南战事硝烟弥漫多年。
二战之后,他们赶走了日本人,但从前的法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可谓是从一个火坑跳进了另一个火坑。
到了1955年,美国人又撕毁了《日内瓦公约》,想要取代法国人在越南的地位。
所以,这一时期的越南是在战场上连轴转,赶走了豺狼,又迎来虎豹。
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越南百姓,约三百万遇难的越南人中,平民占据两百万人。
而且持久惨痛的战争,还产生了大量难民,其中二十万难民叩响了中国的大门。
越南难民
要知道,上世纪的中国并不发达,历经百年战乱,我们的国家仍处于元气恢复时期。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接收了这些难民,并把他们安置在靠近越南方向的边境地区,方便他们在战争结束后重回自己的家园。
然而当越南内战结束后,却有大量的难民不愿意重回故土,建设家园,而是想要“赖”在中国不走了,还想获得中国国籍。
要知道,我们是一个非移民国家,我们的国籍也是世界上最难获得的国籍之一,主打一个“宽出严进”的原则。
即便是拿到了中国绿卡,也不代表获得了中国国籍。
主要是人口基数太大了,曾有位国际法专家调侃道:“中国把自己这家人管明白,就是为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了。”
而在难民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
战争是全人类的公敌,这是常识,我们也一直在倡导和平发展。
一些不负责任的国家,爱发战争财,到处点火,让普通民众遭殃,他们也理应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简单来说,篓子是你捅得,你自己搂。
美国强制遣返难民
中国虽然没有大量接收难民,但对难民的援助从未停止。
比如巴以冲突,我国就向巴勒斯坦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
比如叙利亚,中国这些年在那边建设医院,为他们重建教育和卫生设施。
这才是真正的帮助。
而不是像某些西方国家,别人打架他递刀,别人放火他递油。
真正的援助是让这些无辜的平民有重新活下去的希望,让他们获得切实的帮助。
但通过接受难民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从德国的遭遇中,我们或许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难民后患无穷
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中东战争,只要不脱离欧洲大陆,难民多半都会涌向欧洲。
因为欧洲经济发达,拥有足够的财力支持。
而德国则是欧洲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还因此获得过2022年联合国南森难民奖。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与难民自拍
据统计,2022年德国接收了120万名难民,其中大部分为妇女和儿童。
但是随着难民潮规模越来越汹涌,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政府和民众对待难民的热情明显下降,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德国本土媒体社会调查,在1000多名接受调查的民众当中,一半的人认为德国接收的移民太多。
难民潮的涌入,不仅提高了本国民众的失业率,而且部分地区的犯罪率直线上升,造成社会治安混乱。
比如说,德国就曾发生过一起引起轰动的少女被强奸案。
2019年,慕尼黑一名16岁少女惨遭一名23岁男性侵犯。
经调查,嫌疑人为阿富汗难民。
而且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
最终,这位难民得到的是缓刑22个月的惩罚。
2016年,德国再次发生恶性案件。
这一次不仅引发了社会的讨论,人们更是将矛头对准总理默克尔的难民政策。
德国民众为被害女生声讨
当时,德国弗莱堡17岁阿富汗难民侵犯并杀害了一名19岁的女大学生。
而且这位女大学生还是难民营的志愿者。
虽然嫌犯最终被判无期徒刑,但他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远不止于此。
德国民众对难民的声讨也越来越大。
虽然接受难民一定程度为进入老龄化的德国补充了劳动力资源,但是享受难民潮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他们也承受着难民潮带来的反噬。
当民众高喊着:“我们不要难民营”的口号时,就足见,接收难民并非德国民众乐见其成的事。
德国民众游行示威反对接收难民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来说,光给他们一个临时居所是不够的。
一个地方的土地和资源终究是有限的,把这些苦难的人接到自己家来住,或许能缓解他们一时的困境,但终归治标不治本。
而且他们有自己的家,本不该寄人篱下。
是战争夺走了他们的安宁与幸福,真正能帮到他们的是阻止战争分子继续制造悲剧,是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只要全世界都开始走和平发展道路,终有一天,世界将不再有炮火下的哭泣声,也不再有战火中流离失所的哀叹。
愿世界和平!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