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普法现场,在“哇家玉溪”等你!

2023年10月03日13:48:21 国际 3346

当玉溪地域民族文化与交通安全相遇

会撞出怎样的火花?

当本地网红、达人“喊话”交通安全

村民们会有怎样的体验?

今天,跟随小编到玉溪各地走一圈

更多不同地域、风格各异,创意新颖

喜闻乐见的农村普法题材

双向奔赴的普法现场

精彩等着你!

双向奔赴的普法现场,在“哇家玉溪”等你! - 天天要闻

本土歌手原创

把交通安全“说唱”出来

在玉溪元江美丽的哀牢山脉,云雾缭绕的梯田之上,坐落着一个古老的哈尼村落—浪树村。哈尼族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特别是每到“哈尼十月年”,就会停下手中的农活,穿上节日的盛装,喝着浓烈的焖锅酒,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酒后开车晃悠悠,老婆孩子心忧忧。跟酒杯分手,和平安交友”。为了感染带动哈尼同胞遵守交规、平安出行,来自玉溪元江哈尼山寨的原创歌手——哈莫兄弟,是玉溪交警队伍里的优秀“义务交通安全宣传员”,他们原创的《哈尼劝酒歌》,通过家喻户晓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用哈尼族语言把交通安全唱进哈尼山寨,感染和带动着周边村民聆听、传唱,用歌声传递交通安全,用歌声守护家乡人民!

守护一老一小

正能量团队本色出演

为了让交通安全宣传形式丰富多样,内容亲切“接地气”,普法入脑更入心,除本土歌手原创民族歌曲唱出来,用朗朗上口的曲调将安全出行提示融入村民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以民俗文化为纽带,联合本土正能量网红团队,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把交通安全知识同微电影、民族舞、情景剧、普法剧等文化形式挂上钩,通过这些“花活”让交通安全知识得到更具体的诠释,凸显不同地域特色。

农村安则全局安。聚焦农村地区“一老一小”,针对三轮摩托车、货车违法载人、不戴安全头盔、面包车超员、无牌无证等违法行为易发多发,拍摄制作农村普法网络短剧,通过打造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少数民族形象,变官方普法为村民普法,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直接的表达,辐射带动广大农村群众关注交通安全,遵规守纪出行。

丰富文化内涵

让交通安全可感可传

玉溪交警除了把本土歌手吸纳进“义务交通安全宣传员”队伍,联合正能量网红团队拍摄网络普法短剧外,还结合不同地域方言土话、民族民俗等特点,充分调动派出所所长、村支书和民辅警积极性,把交通安全用“喊话”的形式喊出来。

同时,积极探索交通安全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地域特色文化的融合,引导传统艺术、地域文化助力现代交通安全文化传播,让玉溪本地交通安全可学、可亲、可感、可传。

今年以来,先后制作推出新平戛洒《傣家小卜冒双语喊麦 阿哥阿妹听我款!》、通海兴蒙《蒙古语说交规 来自通海兴蒙的限定款》、澄江九村《九村派出所所长90秒“土味”喊话》等土味宣传系列共六期,让玉溪本土方言白话、彝族语、蒙古族语等双语交通安全音视频走进村村寨寨,用歌声、家常话、唱跳传递交通安全,内容通俗易懂、简单直接、亲和力爆棚,深受当地群众喜欢。

用好农村阵地

突出不同群体精准覆盖

自2023年3月以来,玉溪公安交警部门以农村事故源头预防为核心,借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联合企业、单位、学校、“法律明白人”、志愿者团队等不同力量,线上开设“玉溪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专区,线下开办“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普法课堂,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受众面,深化五种宣讲模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体验感强,吸引了广大群众关注参与。截止目前:全市共组织开展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1315场次。

双向奔赴的普法现场,在“哇家玉溪”等你! - 天天要闻

通过农村大喇叭阵地,播放玉溪本土方言白话、彝、蒙、哈尼等双语音频,内容通俗易懂、简单直接,让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天天看,耳濡目染受教育,推动大家实现从“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的转变。

双向奔赴的普法现场,在“哇家玉溪”等你! - 天天要闻

以文载道,育人化人。不管是微电影、山歌小调、民族舞蹈,又或是快板小品、情景剧、普法剧等,玉溪交警充分挖掘本土民俗文化资源特色,将交通安全融入其中,创作脍炙人口的交通安全宣传作品,把文明交通理念传递至千家万户,实现交通安全知识宣讲的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本土地域民俗文化资源特色,丰富交通安全宣传表现形式,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养成向上向善的交通行为习惯,推动交通安全文化实践遍地开花。


来源:云南普法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山东:针对23类共性信访问题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 天天要闻

山东:针对23类共性信访问题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2025年是《信访工作条例》颁布施行三周年,也是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关键之年。今年5月,山东开展《信访工作条例》暨信访工作法治化宣传月。5月10日,全省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宣传模式,多形式、分众化对《信访工作条例
人民日报:学者纠错遭网暴,“饭圈”该走出畸形的怪圈了 - 天天要闻

人民日报:学者纠错遭网暴,“饭圈”该走出畸形的怪圈了

近日,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碰到一桩烦心事。事情起因是在越剧演出中饰演贾宝玉的青年演员,在接受采访时误称“贾宝玉是长子长孙”,作为“红学”专家的苗怀明,因为公开纠正这一说法,持续遭遇网暴,“铺天盖地的网暴直到演员致歉也没有停止。”青年演员在知识上或表达上有不足,学者从专业角度...
福建省委决定,3名干部履新 - 天天要闻

福建省委决定,3名干部履新

来源/观八闽 近日,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赖军主持召开党工委2025年第8次委员会议,会议宣读了省委有关任职决定。经福建省委研究决定,方良栋、潘新雅同志任中共福建省委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孙树群同志任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
海关原一级巡视员冯学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 天天要闻

海关原一级巡视员冯学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来源/政知见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山西省纪委监委消息:石家庄海关原一级巡视员冯学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山西省运城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