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还能够保住吗?的确,看到鄱阳湖的演变过程,已经让很多人感到焦急了。
而在今年5号台风“杜苏芮”路过之中,我们看到了鄱阳湖的水位上涨,但强度也不是很大。

所以,关于鄱阳湖的未来,这也是让很多人感到担心,而关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再次热议得点,那到底有没有必要修建呢?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地来看看。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没水!台风都难解
没错,在7月的时候,关于鄱阳湖的水源变化,也是让我们感到惊讶,本身属于雨水较为丰富的时候,但是却出现了没有水的情况。

在7.20时段,根据对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来看,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这意味着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2023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较原最早出现年份提前了17天,所以,又干枯了,这肯定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从背后的原因来讲,就是我国长江流域,鄱阳湖本身的水源供给减少了,自身主要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变少。
所以,两个方向都没有水,那必然也就没有办法保持水位稳定性的发展。然而,我们以为5号台风“杜苏芮”在登陆我国之后,可以带来一部分缓解。
但是,从鄱阳湖的水位改变情况来看,完全也是不值得一提,只出现了微妙的上升,所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干枯,台风都难解。

而根据历史性的记载也可以看到,水位低于12米是鄱阳湖的枯水期,一般为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而7月上旬至8月中旬实际上应为鄱阳湖的丰水期,很显然,今年又是出现了反差的情况,鄱阳湖的水位只能算是一个平均的状态。
然而,这可能并不是最为担心的,最为担心的可能在后面,未来的鄱阳湖有可能是最为令人担忧的。

专家:鄱阳湖或消失
没错,从历史性的来看,鄱阳湖在唐代面积达到最大,约为60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初,最大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后来受围垦的影响,鄱阳湖面积大约为4000平方公里。
而现今的鄱阳湖也是出现了大面积的缩小,在去年出现了枯水位的情况,在今年也是如此。

就如“丰水期反枯”,加上从鄱阳湖的本身性质来讲,由于鄱阳湖的自身变化因素,水多,水少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改变,季节性的影响可能较大,它属于过水性、季节性、吞吐性的浅水草型湖泊,因此湖泊可能发生演变。
所以,我们看到《央视》发布了一篇消息指出,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年华介绍——鄱阳湖未来可能会消失。所以,这样的话,那这意味着鄱阳湖也就彻底不存在了。

不过,专家认为,鄱阳湖消失之后,也会形成新的湖泊,比如人工拦截后形成的万安水库、庐山西海等,所以,这相当于是存在了“周期性”的转变过程,湖泊也随之改变了。
当然,最终鄱阳湖彻底消失,倒是没有说明一个时间节点,只是,鄱阳湖在气候变化之下的影响因素的确是非常明了。

去年的鄱阳湖出现严重的干旱或者说长江流域出现严重的干旱,其实气候就是根本因素之一。
而未来这样的趋势从气候上来讲,也只会更加的强烈,因为全球变暖还在持续。我国也公开指出了,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3℃,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六高值,这还是在我们说得“罕见三重拉尼娜现象”之下发展出来的。

所以,这样的改变必然也会增强我国气候模式的改变,鄱阳湖的改变,至少在鄱阳湖的干旱之中,气候因子是最为主要的。
所以,要想缓解这种状态,可能我们要从气候上来想办法。但是,改变气候又不是一个人国家说了算,需要世界各国一起才行,不然也不至于我们说的全球变暖也没有任何缓解。
那建水利枢纽能保住?
其实,针对鄱阳湖的改变,相应的热议方式还是不少,最为典型的无非就是我们说得“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但是这个方案一直都在热议之中,一直没有定下来。
的确,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的确可以改变鄱阳湖的水源问题,在丰水期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调度,然后来维持水源的正常发展。

同时,在枯水期的时候,也可以维持平衡,让鄱阳湖“过渡性”的水源成为了可控的模式,这看上去似乎有道理。
然而,建设鄱阳湖对本身的鄱阳湖性质也会带来改变,同时还会影响鄱阳湖的生态系统,这就是争议得大问题。例如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曾经披露了几个关于生态的问题:
工程阻挡长江江豚和的鱼类生存迁徙,将永久性地改变众多江豚和鱼类在长江流域的生存
工程改变鄱阳湖水位波动的生态过程,将从根本上改变候鸟、底栖生活等所依赖的生态动力机制
工程导致水流水温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鱼类产卵场、藻类、底栖生物种群等基本生物量和栖息地的改变。
等等,这些的改变的确也是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局面,所以,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问题,其实一直都是受到争议的,因为无法达到一个“中间点”。

那可能很多人会说,专家不是说鄱阳湖可能消失吗?那最终的生态如何谈?这个的确也是,但是鄱阳湖的演变也会带动生物的演变,算是同步进行,其实从反方向来讲,这也不违背自然的自动调节。
而修建水利枢纽的确可以直接性的改变,具有“快”的特性,这又不一样。

所以,依靠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来保住鄱阳湖,从理论上来说,的确可行,但是生态的问题也会带来影响,这也是一直在建与不建之间最大的问题,争议20年左右了,这也没有什么结果,到底未来是建,还是不建,可能需要更多的评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