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连日来,民营经济备受参会代表、委员热议。3月10日,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骆正明说,运营企业数十年,一路走来,他真切感受到国家、省市对民营企业给予的厚爱和支持,这成为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动力。
成都是四川省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扎根发展的地方,今年是企业与成都结缘的第20个年头。“我生在重庆,居在成都;创在重庆,兴在成都,成都让我感受到了很强的归属感与价值感。”骆正明说。
在成都创业生活多年,对成都有哪些印象?骆正明提到了“双城经济圈”“宜居宜业宜游”“空间建筑艺术”这三个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骆正明
作为一名来自成都的民营企业家,谈及下一步逐浪民营经济浪潮的打算,骆正明表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将深度参与成都的产业建圈强链。如何参与?在他看来,这需要企业在自身业务中与城市产业发展寻找契合点。
经过多年发展,骆正明所在的企业形成了以电力能源开发、水利资源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金融产业服务为主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我们将用苦干实干的担当责任,首先把自己的企业发展好,并着力推动企业在成都乃至全川产业链上下游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带动更多中小微企业实现发展,携手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真正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骆正明说。
参加今年全国两会,骆正明带去的提案内容聚焦城市能源安全。“去年夏天,四川省内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全省供电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确保城市能源供应稳定已迫在眉睫。我认为,应该打造多元化能源供应保障体系。”骆正明分析,四川是天然气产量大省,在夏天可以提供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保障,因此,建议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政策实现多能源供给耦合互补,积极推动差异化项目落地,实现多能互补保障。
今年是四川省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扎根成都发展的第20个年头。在成都生活工作数年,骆正明最大的感受就是城市兴,企业才能兴。在他看来,可用三个“关键词”串联起自己目前对成都生活工作的印象——“双城经济圈”“宜居宜业宜游”“空间建筑艺术”。
骆正明表示,“我生在重庆,居在成都;创在重庆,兴在成都。成都让我感受到了很强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在骆正明看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川渝联动发展,释放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帮助企业拓展了更多业务。
从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过去十多年,成渝地区已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城市群。骆正明说,过去十多年的创业经历中,他见证了这两座城市的改革变迁。
成都的生活体验,让骆正明用另一个关键词“宜居宜业宜游”来形容成都。“成都城市文化的开放包容,公园城市建设营造的大美城市形态,性价比较高的生活成本,遍布大街小巷的美食,丰富的文旅资源,这些给我和公司员工带来了很舒适的生活体验,我也常常邀请外地朋友到成都体验美食,欣赏美景。”
对于“空间建筑艺术”,骆正明还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成都从田间阡陌变成了高楼林立,历史与现代相结合,让这座城市既充满活力又不失文化底蕴。”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