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刚出生被遗弃,残疾老人养了 12 年:再来百次仍愿为她扛下风雪

再次问起王树生如果再让他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不会像之前一样做出相同的选择。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缓缓露出笑意,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亮,他佝偻着背却语气坚定:“哪怕再来一百次,我还是要把月月抱回家,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冻死。”一晃 12 年过去,月月也从怀抱里的婴儿长成了大姑娘。岁月在王树生身上刻下了更深的印记,可当初抱回月月的那份心意,一直都没变。图为王树生和女儿月月。

今年已经 69 岁的王树生,他的人生从 7 岁那年便被命运刻上了深深的伤痕。那年,年幼的他不慎从树上跌落,髋关节严重骨折坏死,脊柱也因此侧弯。从那以后,他的世界仿佛被按下了减速键,走路时身体总是佝偻着,每一步都走得艰难无比。小伙伴们渐渐疏远了他,大人们看他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怜悯和无奈。王树生知道,自己的人生注定要比别人多一份坎坷,他以为自己会在孤独与困苦中默默度过一生,直到那个改变他命运的小生命出现。图为王树生。

2013 年的一个冬天,刚从外面回来的王树生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片小树林时,隐隐约约听到有婴儿的哭声。他循着哭声走去,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身上只裹着一层单薄的布。王树生站在那里,犹豫了很久:自己本就是个残疾人,生活都难以自理,又怎么能照顾好一个婴儿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转身准备离开。

可是,没走几步,婴儿的哭声再次传来,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显得格外凄凉。王树生回头望了望那个小小的身影,想到这么冷的天,孩子要是被冻死在这里该多可怜,他狠了狠心,又折返了回去,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回了家。图为月月的模样很漂亮。

回到家后,王树生四处打听周围村子里有没有谁家刚丢了孩子,还报告了村里。可是,打听了好久,都没有任何消息,也不见孩子的亲生父母来寻找。看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婴儿,王树生心里一阵酸楚:自己本就是个可怜人,又怎么能忍心让这个孩子也遭受同样的命运呢?最终,57 岁的王树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收养这个孩子。他给孩子取名叫月月,从此,他的生活里多了一份责任,也多了一份温暖。图为王树生的家。

王树生从来没有照顾过孩子,一开始,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喂养这个小生命。没有母乳,就只能买奶粉,可对于靠编筐为生的王树生来说,买奶粉的钱简直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王树生的行动受限,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只能坐在家里编筐。他编的筐结实耐用,一个能卖 60 块钱,但编一个筐需要整整三天时间。为了给月月买奶粉,王树生每天都坐在小板凳上,不停地编啊编,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腰也因为长时间弯曲而疼痛难忍。但看着月月喝着奶粉渐渐长大,王树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图为王树生在编筐。

月月慢慢长大,会说话了,她第一次喊王树生 “爸爸” 的时候,王树生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在月月心里,王树生就是她最亲爱的爸爸,虽然她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对王树生的感情。每次王树生去给月月开家长会,同学们都会对这个年长的爸爸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有些孩子会嘲笑月月。但月月总是骄傲地说:“我爸爸对我最好了,他虽然年纪大,但是他很爱我。”图为月月在给爸爸刷鞋。

如今,王树生已经 69 岁了,身体越来越差。因为脊柱受损,腿上的肌肉萎缩得厉害,走路也越来越困难。但月月每天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爸爸烧水泡脚,她知道爸爸的腿每天都很疼,泡脚能让他舒服一些。看着懂事贴心的女儿,王树生内心百感交集。女儿的成长与体贴让他倍感欣慰,可自己日渐衰弱的身体,又让他满心忧虑,不知还能在女儿身边陪伴多久,这份复杂的情感,在每个日常里悄然蔓延。图为月月给爸爸洗脚。

如果您愿意救助这个家庭和孩子,请您点击右侧链接:华夏情暖困境老人或者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后,进入腾讯公益乐捐页面,为他们献一份点爱心。或者打开微信-支付-腾讯公益-搜索:华夏情暖困境老人。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