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


晚饭过后,跟老婆沿河散步,途中看见一些人在树底下打着手机灯光好像在找着什么。看到此情此景,有着丰富经验的我自然一下就猜出来了,他们肯定是在找“知了猴”。

在农村老家,“知了猴”是我们小孩子夏天特别喜欢的小昆虫。夏天晚上,在树底下,偶尔就能看到一两个比较独特的小洞,慢慢地变大,不一会儿,一个胖乎乎的、呆头呆脑的小家伙挥舞着两只大爪子悠悠地从洞里爬出,棕褐色的身体、半透明状,这小家伙就是“知了猴”。

只见这家伙一出洞后就急匆匆地爬上附近的树,貌似是已经积攒了几个月的体力,爪子强劲有力,身体特别壮实,等爬上一定高度后,就慢慢的停了下来,开始为后面的工作做好准备,那就是脱壳成蝉!

你看吧,这家伙刚开始还趴在树上一动不动的,现在身体开始晃动起来。沿着背后的中线,身体慢慢裂开,貌似有什么东西要从“知了猴”的身体里钻出来,这即是幼蝉。只见幼蝉用尽全身的力量,抖动着身子,从里面挣脱开来,先是背部,接着翅膀,然后头部,最后是尾部,刚从“知了猴”母体中出来的幼蝉,后脚紧勾着母体,用尽全力钻了出来。

幼蝉很漂亮,浅碧色的翅膀,慢慢舒展开,柔嫩柔嫩的,两只乌黑的大眼睛,很是呆萌。刚开始身体还比较透明,不一会儿,身体和翅膀的颜色也渐渐变深。经过此番折腾,幼蝉八成是耗尽了体力,趴在树干上静静地睡去。次日,太阳升起来了,经过太阳照晒过,幼蝉的翅膀变得越来越坚实,渐渐具备了飞行的能力。随着太阳的升高,幼蝉在积累了充足的体力后,张开翅膀飞走了,开始了新的冒险旅程,只留有那薄薄的蝉蜕孤零零地趴在树干上。

造物者真的是很伟大,不仅创造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物种,还教给了它们与众不同的生存之道,真可谓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大部分人捉“知了猴”是为了食用,我至今也难以想象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看着这样一个小可爱被吃掉还是感觉有点残忍,虽经科普,知晓了由“知了猴”蜕变而来的蝉是一种害虫,吃掉它们也算是一种造福自然的事情。

然而,在我看来,大自然有着其自然的法则,每种生物都处于一种复杂而又严密的食物链中,生物的数量会受上下食物链的限制,人类要是过多的干预,只会破坏其固有的链接,导致整个食物链的失衡。

再试想一下,要是没有了蝉鸣,那夏天还有什么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