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生物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发明了镜子测试,用来评估动物的自我意识。更具体来说,当动物处在镜子前面时,它们能否在视觉上识别出自己。盖洛普假设,如果动物能分辨出镜子中的自己,那么它就具有自我认知能力。
实验的步骤
首先,被测试的动物会先被麻醉。然后,在麻醉的情况下,对动物身体的某一处地方进行标记。这个标记可以是任何的东西,包括贴贴纸或者画图案等。不过,这个标记要在动物难以看到的地方,因为这样子它们就只能通过镜子来发现这个标记。例如,当我们对黑猩猩进行镜子测试时,我们不能把标记放在它的手臂上,因为它无需看镜子就能发现标记。一般而言,标记经常会放在脸上。
当动物从麻醉中醒来时,就会在它面前放上一面镜子。如果动物以任何方式触摸或检查自己身上的标记,那么它就通过了这个测试。根据盖洛普的说法,这意味着该动物知道镜子中的像是自己,而不是另一只动物。
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
截至目前,我们已知的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有:海豚、逆戟鲸、一部分大象和一些鸟类。在此还应注意,虽然狗没法自然通过镜子测试,但是在人类的训练之下,最终它也能通过了。当看到镜子时,它们的反应有所不同,并且对反射似乎很感兴趣。
镜子测试可能不是最准确的测试,也受到了很多批评,但是它在诞生之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假设。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对非人类动物的自我意识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该实验的批判
最初对该测试的批评是,它可能会产生假阴性。因为许多动物它并非主要靠视觉,也就是说它们并非是以视觉为导向的。例如上面提到的狗,它们的嗅觉和听觉都非常灵敏,而且它们把直接的眼神交流视为攻击信号,所以这可能导致它不会去观察镜子中的狗。
其次,许多动物在看到镜中像时反应非常快,它们把镜中像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例如,当一些动物突然看到镜子的时候,它们的本能反应是立即跑开,根本不会进行观察,因此可能会出现假阴性。像灵长类这样聪明的动物,它才可能会花时间来考虑镜像的意义。
此外,一些标记可能不够引起动物的注意。在一次对三头大象的测试中,只有一头发现了自己的标记。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只是不太在意标记,或者对接触标记并不感兴趣。
该测试的最大批评之一是,仅仅因为动物可以在镜子中认出自己,并不一定意味着该动物具有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