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2024年11月26日17:13:07 宠物 1737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4年11月23日,齐鲁壹点报道,一位辽宁的老渔民在下海捕鱼的时候,顺手捞了一筐海螺打算加餐,没想到一口咬下去,牙差点崩掉了。

老渔民捞的就是大连非常常见的红里螺,吃的时候都是一口一个,老渔民也没多想,一整块螺肉就塞进了嘴里,一口咬下去牙就被狠狠硌了一下。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出于本能,他赶紧将螺肉吐了出来,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硌的自己,却发现不是什么石子,而是一颗散发着莹润光泽的黄褐色的珠子,直径大概有5毫米。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老渔民非常惊奇,他在海上捕鱼20多年,自己之前从没在海螺里吃到过珠子,也没听说过附近其他渔民有发现珠子的。

但是这颗珠子一看就不简单,像是珍珠但又不像,那么这颗神奇的“海螺珠”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根据老渔民的经验,它必定很罕见且价值不菲,而记者在通过搜索和采访专家得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海螺珠十分罕见难得,并且目前还没有人能成功实现人工繁殖。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五万分之一的几率·】»

2021年9月14日,澎湃新闻报道,在安徽一位女子在吃海螺的时候也吃到了一颗海螺珠,因为觉得惊奇就拍了视频发在了网上。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有细心的网友就认出了这很有可能是一颗海螺珠,价格不菲,至少也在5万元左右,女子随后便咨询了专家,证实确实是海螺珠,重量在2.6克。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并且女子还表示,有人愿意出价2万一克拉买下这颗海螺珠,那么这颗海螺珠将卖出26万的高价,但女子婉拒,声称这是幸运珠,不会出售,后续还考虑做成首饰佩戴。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根据专家的介绍,5万只海螺里才能有一颗海螺珠,其中大凤螺椰子涡螺是主力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海螺珠能够被利用,从中最多也只能挑选出来几百颗,稀有程度可见一斑。

那么海螺珠为什么这么稀有呢,为什么没有人专门养殖海螺才培植海螺珠呢?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海里能产出珠子的生物,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蚌,天然野生的珍珠价格也不便宜,一是因为不好捕捞,二是野生蚌生产出来的珍珠形状大小不一,想要凑齐一条项链也非常困难。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但是现在人们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可以说能够控制蚌产出的珍珠大小、形状,颜色等等,不论是野生蚌还是人工养殖的蚌,它们产出珍珠的原理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蚌在生长环境中,因为海水的搅动,泥沙就会随着蚌壳的开合进入内部,此外还有一些寄生虫等,这些异物在进入之后,蚌本能地就会产生开启自我保护模式,“排斥”这些异物。

之后蚌就会分泌一种叫做珍珠质的物质来包裹这些异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珍珠。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人工养殖则是人为的给蚌制造刺激,将异物植入蚌内,现在还有很多现场开蚌取珠的活动深受人们欢迎。

而海螺也是一种贝类生物,它也是可以形成“珍珠”的,但是比之人们常见的珍珠蚌,海螺形成珠子的概率要低很多。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并且更为神奇的是,海螺珠虽然形成原理与珍珠类似,也有很多人尝试人工养殖,但是到目前还没人成功,不是人们不想养,而是根本养不出来,这也成为了海螺珠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海螺珠·】——»

海螺珠也被人们称为“孔克珠”,它的颜色相比于珍珠要更加灵活,色彩绚烂多变也成为了人们对它爱不释手的原因。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这种如同火焰一般的光泽也成为了人们人工繁育路上的一道门槛,这样的色彩是人为很难孕育出来的。

海螺珠的颜色多种多样,以粉色最为珍贵,其中包含明亮的玫瑰色调被誉为“火焰纹”,是其独特价值的象征,除此之外,海螺珠还可能呈现白色、黄色、橙色甚至褐色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由于其独特的显微结构,海螺珠没有普通珍珠的那种虹彩,而是表现出柔和的丝绸般的光泽。

人们之所以能够培育出珍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蚌壳的结构比较简单,而海螺则不一样,它们的身体构造很神奇。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海螺螺旋的身体让人们很难窥探到内部的奥秘,在人工植入异物这一步上就陷入了瓶颈,根本无法实现人工植核。

因此人们想要获得海螺珠就只能下海捕捞,赌五万分之一的机会,但这也让海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人们在取海螺珠的时候也不可能不伤害到海螺,这也就意味着每年都有很多海螺因为人们的取珠行为而死亡。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在面对这样大肆的捕捞,海螺的种群数量出现了急剧的下滑,新生的海螺数量远远赶不上人们捕杀的速度。

即便捕捞海螺需要下潜到深不可测的海底,即便有可能冒着生命危险的一次下潜最终一无所获,人们还是愿意“富贵险中求”。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而海螺除了内藏的珠宝被人觊觎之外,它的肉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珍馐,否则也不会有人在吃海螺的时候被硌到牙了。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由于这样大范围的捕杀,绝大多数国家也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或严格限制人们下海取海螺珠。

海螺珠是大自然的瑰宝,其美丽和稀有性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价值,然而这种价值背后隐藏着资源枯竭和生态保护的双重挑战。

辽宁渔民吃出“海螺珠”,5万只海螺才出1颗,至今无法人工培植 - 天天要闻

海螺珠虽然美丽,但这也不应该成为人们对它们“痛下杀手”的理由,随着对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更严格的女王凤螺捕捞限制和保护政策。

参考:

齐鲁壹点《极为罕见!大连渔民吃海螺时,竟然吃出海螺珠,天然形成无法人工培植》,2024-11-23

澎湃新闻《女子疑似吃出稀世珍宝海螺珠,5万只海螺出1颗,网友:这就下单》,2021-9-14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494585

宠物分类资讯推荐

暴打美国农场主,中国狂买巴西大豆! - 天天要闻

暴打美国农场主,中国狂买巴西大豆!

关税战第一棒,打痛美国农场主! 美国关税一下来,中国转头就向巴西订购了40船大豆,至少240万吨! 在这场中美关税战中,美国农场主已经成为第一批最大受害者。为什么?因为农业才是最....
宠物狗也能上学堂!“00后”店长开了家“宠物托儿所” - 天天要闻

宠物狗也能上学堂!“00后”店长开了家“宠物托儿所”

“豆包坐好,来,转圈,站好。”“你们都坐好,来,握手,你也握手。”4月11日,长江云新闻记者走进位于武汉江岸区的这家“宠物托儿所”,“00后”店长李韵正在对宠物狗们进行站定、握手、拒食、餐前等待等基本口令的教学。这家开在武汉闹市区里的宠物托管店,是武汉首家中小型犬“宠物托儿所”,与其他宠物托管店不同的是...
到底有多少鹦鹉是活活吓死的?答案你意想不到! - 天天要闻

到底有多少鹦鹉是活活吓死的?答案你意想不到!

一位饲养者曝照被暴风雨吓死的虎皮鹦鹉该饲养者发帖子哭诉提醒大家,在所有的鹦鹉里,玄凤鹦鹉绝对是“胆小鬼”中的冠军! 它们胆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夸张点说,它们甚至可能被自己吓死! 只要有一丁点儿风吹草动,它们就会瞬间炸毛,二话不说直接起飞逃命,
湖北立法规定:烈性犬、大型犬不得进电梯 - 天天要闻

湖北立法规定:烈性犬、大型犬不得进电梯

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赵贝 极目新闻记者11日从湖北省住屋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湖北省电梯安全条例》将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条例是湖北省首部关于电梯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实施后将为加强电梯安全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电梯故障及事故隐患等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武汉一小区加装电梯(资料图)近年来,湖北省电梯...
养狗久了才明白,狗狗经常呜呜叫,原来是在给你这些信号! - 天天要闻

养狗久了才明白,狗狗经常呜呜叫,原来是在给你这些信号!

“半夜,我家狗子突然趴在床边呜呜叫,吓得我一激灵,结果它淡定叼来空碗——原来这货是饿到失眠了!”看到一位铲屎官的吐槽让我笑到肚子疼。狗狗的“呜呜叫”看似千篇一律,实则暗藏玄机!今天就来扒一扒狗子“哭唧唧”的7大潜台词,让你秒懂汪星人的内心O
宠物“坐”高铁 首批“乘客”已经出发! - 天天要闻

宠物“坐”高铁 首批“乘客”已经出发!

出示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现场称重……4月10日上午,来自北京的两只宠物犬和一只宠物猫成为高铁托运宠物试点服务的首批“乘客”。它们和主人同乘G119次列车一同去往济南西站。列车上,三只宠物有着各自的座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