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只黑色的大型犬,一名两岁的女童,一场惨烈的撕咬。这是10月16日发生在四川成都崇州市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女童被咬伤后,经过多次手术,仍在重症监护室与死神抗争。而狗主人则逃之夭夭,至今未现身。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事发当天,女童和母亲邓某在小区楼下散步,突然遇到一只黑色的大型犬和一只白色的小型犬。黑色犬只对发起了攻击,将其扑倒在地,并用牙齿撕咬她的头部、胸部、腹部等多处。邓某和周围的群众试图制止和救助,但都无济于事。黑色犬只一直咬到失去意识才松口。
随后,女童和邓某被送往医院。经诊断,全身多处咬伤,右肾挫裂伤,右侧肋骨骨折。经过全力救治,她已完成了伤口清创手术,但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生命体征平稳。邓某体表擦伤,已处理。
而伤人犬主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承担责任。
警方对此事展开了调查处置工作,并发布了寻找伤人犬主的通告。最终,经过警方的筛查,咬伤女童的黑色罗威纳犬主人已被崇州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家属多次求情,想要私下和解被女童家属拒绝。目前,黑色罗威纳犬的命运还未确定,但有可能会被安乐死。
事件影响:一个引发争议的话题
这起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和讨论,多个相关话题登上了热搜榜。网友们对受伤女童表示了同情和祝福,对伤人犬主表示了愤怒和谴责,对相关部门表示了期待和监督。同时,也有一些争议和质疑的声音出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狗主人的责任和处罚。许多网友认为,伤人犬主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而不仅仅是民事赔偿。他们认为,伤人犬主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或者过失致人重伤罪,应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被判处相应的刑罚。他们还质疑,为什么伤人犬主能够逃脱警方的追捕,是否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或者关系。
女童家属的筹款和赔偿。女童家属在事发后,通过公益平台发起了筹款活动,目标金额为200万元。不到一天时间,就已经达到了目标,并停止了捐款。女童家属表示,这笔钱将用于女童的医疗费用,并承诺如有余款将全部捐给其他慈善机构。然而,也有一些网友对此表示了质疑和不满。他们认为,200万元的金额过高,超出了女童的实际需要;而且筹款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伤人犬主的赔偿义务和责任心。
涉事小区的管理和监管。据了解,涉事小区是一处高档住宅区,物业公司是恒大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事件发生后,物业公司表示已经垫付了部分医药费,并承担了连带责任。但是,也有一些网友指出,物业公司在事件发生前就存在管理不善和监管不力的问题。他们没有对小区内的养犬行为进行规范和登记,也没有对违规养犬者进行制止和处罚。他们甚至没有及时处理事件现场的血迹和污染。
事件启示: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
这起事件不仅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悲剧,也是一个引发争议的话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隐患:
养犬管理制度的缺失和落实。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和完善的养犬管理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对于养犬行为的规范、登记、接种、限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规定和标准。而且,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和障碍。比如,有些地方没有明确的养犬登记制度,或者登记手续过于繁琐和昂贵;有些地方没有有效的养犬监管机制,或者监管力度不够和不公;有些地方没有合理的养犬限制措施,或者限制标准不科学和不人性。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不合格或者不负责任的养犬者的存在,也增加了一些伤人犬事件的发生风险。
养犬文化和素质的提升和教育。除了养犬管理制度的缺失和落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养犬文化和素质的提升和教育。
最后,还有一个更广泛和更深刻的问题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平衡。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对动物过分的喜爱和溺爱,甚至超越了对人类的尊重和关爱;另一种是对动物过分的厌恶和仇恨,甚至要求将所有动物都消灭或者禁止。这两种态度都是极端和片面的,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动物也是生命,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权利,也应该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尊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与动物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或者冲突。作为一个高级生命体,人类有着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责任,在面对动物时,既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安全,也要体现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因此,我们需要在人与动物之间找到一种合理和和谐的关系和平衡,既不要过分地宠爱或者压迫动物,也不要过分地忽视或者伤害动物。
结语
成都女童被咬案是一个令人心痛和愤怒的事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它让我们看到了养犬管理制度的缺失和落实,养犬文化和素质的提升和教育,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平衡等方面的问题和隐患。
我们希望受伤女童能够早日康复,涉事小区能够早日恢复秩序。我们也希望这起事件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反思,促进养犬行为的规范和文明,维护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