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是动物界中最受喜欢的,萌萌的外表真的是俘获了很多人的心思。现在很多人都沦为了“猫奴”,并自称“铲屎官”为荣。其实人与猫的渊源由来已久,无论是出于宗教习惯、防治鼠患,还是源于喜爱或找伴儿,养猫的行为自古就有,甚至皇帝也甘愿成为“铲屎官”,现在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古代的“猫奴”皇帝。
朱瞻基《五狸奴图卷》(局部)
明宣宗朱瞻基:画猫喻君臣之道
明宣宗就绘有狸猫图卷六幅,即《花下狸奴图轴》《壶中富贵图轴》《仿元王渊五狸奴图卷》《仿宣和笔耄耋图轴》《仿宣和笔宫猫图卷》和《猫轴小横披》。其中较有名的作品有两幅,即《花下狸奴图》和《壶中富贵图》现在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花下狸奴图》明宣宗绘于1425年,是朱瞻基借鉴宋徽宗画猫的技法,《吴越所见书画录》说:“此卷乃仿宣和,得生动于规矩之中,夺造化于神情之际,遂与徽宗如出一手。”宣宗画猫将工笔、设色、水墨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画风更加自然典雅,气韵生动。
《花下狸奴图》局部
《壶中富贵图》这幅画是明宣宗赏赐给杨士奇的。画中左上绘有虚悬着的古铜壶,中插三朵白牡丹花,花团锦簇,绿叶轻盈攀壶梁而上,画面的下方绘一只黄白黑三色猫,画上右侧有杨士奇的长跋。跋文除颂扬宣宗武功文德之辞外,也对宣宗的画作给予了中肯的评价,更用典故来说明君臣的职责,“君臣一德,上下相孚,朝无相鼠之刺,野无硕鼠之呼,则斯猫也。”
《壶中富贵图》
另外在清朝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著录了明宣宗的《御笔宫猫图》,是宣德三年(1428)四月八日杨士奇待直文渊阁时奉明宣宗之命以“仿宣和笔”所制题款。
“有狸有狸,或白或黄。黄者猬缩,威敛而藏。攫身抖擞,白雄且犷。我皇图之,妙尽厥状。猛虎在山,百兽股战。静者蓄威,动者御变。题彼诩诩,胡然逐逐。啸侣鸣俦,群焉兴瞩。乃知睿虑,无大无小。罔敢戏豫,允孚至道。宛转作势,闲整自持。或如游龙,或类伏狮。硕果不食,以游以嬉。乐我皇道,牙爪是司。”
朱瞻基《五狸奴图卷》(局部)
所谓“静者蓄威,动者御变”暗含君臣之道,“乐我皇道,牙爪是司”便将立意明确放在了要做称职的臣子上。明宣宗时,正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参赞政务,他们共同辅佐明仁宗和明宣宗,才开创了“仁宣之治”。杨士奇、杨荣、杨溥,在历史上合称“三杨”,所谓“明称贤相,必首三杨”,杨士奇是“三杨”之首。“三杨”身处皇权至上、君臣疑忌甚深的明代初年,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位居阁臣多年,且能“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恩遇亦始终无间”,有所作为,杨士奇可以说是深谙君臣猫鼠之道的。
明宣宗朱瞻基作为明朝为数不多的正经皇帝,不仅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还能有闲情雅致的画画撸猫,且不说他画猫是否只是为了暗示下属君臣关系,但据说一生中画有“猫画”无数,放到现在,是不是就相当于朋友圈里面的炫猫狂魔?
明世宗朱厚熜:为猫制金棺厚葬
明世宗嘉靖皇帝最出名的沉迷炼丹之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二十多年不理朝政,但是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爱猫的皇帝。或许是相信猫有九条命的说法吧,把猫当作长寿的象征。
嘉靖皇帝有两只猫,一直叫“霜眉”和“狮猫”。
“霜眉”它通体淡青,唯有双眉若雪,故称“霜眉”。霜眉善解人意,温驯乖巧,是嘉靖皇帝的体己猫。可心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嘉靖若是休息小睡,霜眉就会静静守在嘉靖身畔,不到嘉靖醒来就不饮不食,这种“别人家的猫”不仅让我们艳羡,更让皇帝宠爱得紧,四处随行,同进同出,甚至还被封为“虬龙”。
“霜眉”老死的时候,嘉靖帝非常伤心,诏命宫人将“霜眉”葬在了万岁山北侧,坟墓号为“虬龙冢”,还特意立碑用以祭祀。
万岁山虬龙冢
”霜眉“死后,嘉靖帝又养了一只狮猫,这只狮猫死后,“上痛惜,为制金棺,葬之万寿山之麓;又命在值诸老为文,荐度超升。"一个叫袁炜的侍讲学士,因写出"化狮作龙"之句,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后被提升为少宰,被称为“青词宰相”。
万历朱翊钧:“丫头”日日侍君王
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是个“猫痴”。到了万历年间,皇宫内爱猫的风潮达到极盛,无论御前亦或后妃宫中,无不养猫。时人曾作宫词曰: “红罽无尘白昼长,丫头日日侍君王。御厨余沥分沾惯,不羡人间婆萝香。”这里日日侍君皇的“丫头”不是宫女或者嫔妃,而是一只一只母猫。当时,宫中母猫被称为“某丫头”,公猫被称为“某小厮”,阉割过的公猫则被冠以宦官的称谓,称为“某老爷”。更有圣心宠爱的宫猫,被加以职衔品位,称为“某管事”,或直呼为“猫管事”。皇帝赏赐近侍宦官时,“猫管事”亦随同领赏。
朱瞻基《五狸奴图卷》(局部)
《酌中志》的作者宦官刘若愚回忆说,因为万历皇帝爱猫,宫猫可以毫无禁忌地在各宫中撒欢游玩,遇到年幼的皇子皇女也不会被引开回避,反而径直上前,“相遘而争,相诱而嗥”。最终一扑一抓间,娇生惯养的皇子皇女“惊搐成疾”,不治而死。伺候皇子的乳母、宦官怕惹祸上身,也不敢向皇帝进言。
乾隆:如何优雅的养猫
乾隆皇帝也算是一个猫奴,有记录他至少养了10只猫,有本土的狸花猫,还有外国进贡的波斯猫等。给猫起的名字也是很文雅的,有飞睇、翻雪、普福、妙静、仁照、涵虚、清宁、苓香、采芳、舞苍……这些都有被画师画成册收录在《狸奴影》里。
《狸奴影》局部
乾隆九年(1744年)一位意大利使者进贡的薮猫。这只猫的食器价值不菲,是宋代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为了方便它进食,还配了个紫檀木座。这个猫食器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
汝窑水仙盆
紫禁城经历过改朝换代,后来皇族没落,现在已经变成故宫博物馆,现在的故宫内,仍有200多只宫猫游走于这个曾经雍容一世的宫苑内,他们仍然是“御前带爪侍卫”继续守卫着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