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一次看到这组照片,是在一年前。其间我跟作者有过多次交流,向文军对这些历时多年、艰苦跋涉所拍摄的作品分外看重,一定要一改再改精益求精,于是,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最终呈现。
打开图片,那一幅幅黑白画面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直达心底,几十张图,细细翻看,像一首缱绻低吟、百转千回的高原颂曲。没有浓墨重彩的绚烂,没有言辞激昂的歌功颂德,它秉持着这世界最简单的颜色,带你亲历雪山哨卡的严厉风霜;让你倾听喀喇昆仑山上的官兵们无惧生死、坚守寂寞的忠诚。几十张图,数十年坚持,就如向文军本人所说:“这些年,我先后87次赴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边防采访,足迹遍布雪山上的每一座军营。我曾给朋友开玩笑,对我而言,此生再没有‘苦累’两字,因为在高原边防的那些日子中,我和战友们吃完了这辈子所有的苦,受完了这生所有的罪。”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向文军镜头中我国最为高远的喀喇昆仑边防,走近那一个个平凡又可爱的高原军人。影像不会言语,可它是你心头的一颗朱砂痣,定格且纪念。
在祖国的西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天山,五座伟岸的山系携手隆起了一片举世无双的高地,同时也造就了一道最为高远和艰苦的绿色边防线。那里平均海拔4500米,长年冰封雪裹,空气稀薄,荒无人烟。地质学家把它划为“永冻层”,生物学家则称它为“生命禁区”,这些称谓预示出它无可比拟的凶险。
2001年春节期间,神仙湾边防连官兵巡逻途中燃起白骨取暖。喀喇昆仑山口作为曾经的丝路古道,散布着无数的牛马白骨,无声地诉说着边关的凶险。
自古有国就有边,有边就有防。守卫在这片高地上的英雄官兵,每一个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个都是平凡而又伟大的。这片永远沉寂的高地不闻杀声、不见硝烟,但生死相博的惨烈丝毫不亚于任何悲壮的战场。难道不是吗?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这是生命禁区、雪域绝地啊!在这里,每个官兵首先直面的就是高寒缺氧反应的考验。轻者,头痛脑胀、心跳气喘、呼吸困难;重者,呕吐不止、水米不进、昏迷不醒。在这里,能生存就是一大胜利。在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的高原,生存不易,履行神圣职责更须练就过硬本领,爬冰卧雪、极地执勤更是家常便饭。边关无小事,事事连北京,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时刻苦盯着国境线,随时准备应对边境突发情况。
2008年7月,帕米尔高原公格尔峰下的卡拉苏边防官兵按计划对边境线进行例行性巡逻。
长期驻守在高原边防,官兵们有的指甲凹陷了,有的头发脱落了,有的心室增大了,有的永远留在了雪山之巅……他们亏了身子、苦了妻子、误了孩子,他们是不合格的儿子,不合格的父亲,不合格的丈夫,但他们是最优秀的军人。他们用生命的透支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保卫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没有对人民的热爱,没有对祖国的忠诚,没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没有敢打必胜、甘洒热血的精气神是不行的!当我们享受和平时,我们应该感谢雪山之巅的他们,这些可爱的高原边防军人,是他们用忠诚和青春甚至生命守护着祖国的安宁。向高原军人致敬!
2009年9月,海拔5400米的河尾滩边防连官兵迎着风雪前往施工点。
2010年7月,驻守在班公湖畔的某水上中队的水兵们正在进行抢滩训练。
2011年2月,以海拔高度命名的5390前哨官兵巡逻在边境线上。
2014年12月,一架陆航直升机成功机降在喜马拉雅山腹地海拔5100多米的支普齐边防连,为大雪封山的孤岛送来补给物资。
2015年4月,西藏阿里军分区西兰塔边防连巡逻分队官兵在雪地上艰难行进,前往海拔5659米的马香山口实施巡逻。
2015年除夕,扎西岗边防连士官次仁顿珠(右)、王俊(左)融雪烧水为巡逻分队准备午餐。
班公湖,中国印界湖,海拔4200多米。每年冬天,水上中队仅留几位水兵看守营区。
边关并非女性禁地,一大批巾帼英雄活跃在高原边防,与男儿们共同守卫着边防。2010年2月4日(大年初一),驻守在喀喇昆仑山腹地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的三位女护士在寒风中放飞风筝,欢度自己在高原边防的首个春节。
边关永远是冰雪的世界。2015年3月,普兰边防连巡逻官兵踏着近1米厚的积雪艰难行进。
翻越冰川时,藏族战士格加体力不支摔下冰面,好在有惊无险。
高原边防连队的立体水库。一到冬季,整个喀喇昆仑山都是固态的,包括生活必不可少的水。于是官兵们将冰块取回室内存放,以便化冰取水。
高原炊具,没在高原生活过的人一定会陌生。在高原没有高压锅,就只能吃夹生饭了。2005年夏天,喀喇昆仑腹地,高原炊事兵们正在野外埋锅做饭。
高原哨所“战友”情。黑嘎是阿里军分区扎西岗边防连的一只军犬,2006年我拍下了这张照片,2014年黑嘎离世,连队官兵将它厚葬于营区边的山头。它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守边防。
海拔越高氧气越少,没有充足的氧气人的生存变得异常艰难。没氧那就张大嘴加大呼吸频率吧,因为那个叫边关的地方必须得有人守。2011年1月,帕米尔高原上的卡拉苏边防连官兵翻越5400米的达坂前往冰塔林巡逻。
极地攀登。卫国戍边不仅仅是生存,更重要的是练就过硬本领。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边防连,官兵们通过攀登哨楼的方式不断增强体质,让自己更加适应高原。
极端天气中的巡防,从不间断。2014年春节,海拔5390米的某执勤点官兵巡逻在生命禁区。
牦牛是帕米尔高原上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巡逻时的代步工具,虽然它被称为“高原之舟”,但面对巡逻险路时,也时常却步。
前方无路。2005年7月,某边防团官兵巡逻K2峰下的克勒青河谷,因道路被河水冲毁,只能轻装艰难前行。
生死新藏线。2002年7月,某边防团为空喀山口边防连运送的猪因车陷“死人沟”缺氧而亡。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边关的路都是士兵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2004年7月,某边防连派出巡逻分队走向无人区。
为了随时准备应对边境突发情况,某边防团将官兵拉到海拔近5000米的陌生地域苦练硬功。在这里就算走几步快步也会喘上半天,这样的训练强度可想而知。
探亲之路。风雪永远是高原边防的主角,有些边防连队大雪封山期达半年之久。官兵如遇家中有急事,需要全连协助步行出山。2004年2月,喀喇昆仑山中的天文点边防连遭遇大雪封山,官兵步行翻越冰达坂送排长回家探亲。
雪山见证士兵的爱情。同大多数高原边防军人的爱情故事一样,在古都西安工作的甘肃姑娘徐芳通过电波了解并爱上了远在天边的扎西岗边防连驾驶员王俊能。
雪域高原的花永远是战士钟爱的东西。因为在这片冻土,需要倾注更多的爱心才能浇灌出花草来。
有人测算过,在海拔4500以上的高原,就算是躺着不动也相当于平原地区负重30公斤。2013年春节,帕米尔高原上的克克吐鲁克边防连战士马小龙在巡逻途中掉队后体力不支瘫倒在雪地上。
有一种渲泄叫做呐喊。空寂的高地除了风和雪,就是石头。寂寞的时候就对着大山喊吧!与回音的交流变成全部的渲泄。2004年10月,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边防连官兵正在对着大山呐喊。
在高原上的军人,有一种状态叫缺氧。氧气无色无味无形,但却不可缺,没它就没生命。文工队的舞蹈演员阿孜古丽晕倒在海拔4700多米的舞台上。
战士们像雄鹰一样守卫着边疆。
他们坚毅的步伐和伟岸的身躯换来了祖国边防的安宁。2010年春节,喀喇昆仑山腹地5390前哨官兵走向哨位。
走向天界。2008年6月,天山主峰托木尔峰下的某边防连官兵巡逻在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线上,因为坡度太大,只能牵上战马缓慢前进。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其它媒体,不代表本号观点。有侵犯版权的,请联系删除!
编辑邮箱:leitianshidea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