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硕士成为“新农人”走向田间地头 坚信农民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龙虎网讯 (记者 张玲 王明铎)“太阳对我眨眼睛,鸟儿唱歌给我听,我是一个努力干活儿还不怕苦的新农人……”这是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18名硕士自编自唱的《老张叫我来查田》。唱得是他们的心声,也是他们的生活——在骄阳炙烤的夏天,他们戴上草帽、穿上胶鞋,奔走在田间地头,带去了新技术、新理念,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盛产出超欧标大米……他们相信,有一天“农民”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累晕在厕所、衣服拧出水那都不是个事儿

《老张让我来查田》的作者叫王光,是较早一批入职艾津的“新农人”,歌曲中的“老张”,正是他们的董事长张申伟。2012年硕士毕业的王光原本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安逸工作。不过,2014年7月他还是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加入“艾津”,做了一名要起早贪黑下地查田的一线植保人员。每年的 7~10 月份是最忙的时候,包括王光在内的其他植保人员门都是每天凌晨5点就要查田。当时,王光一个人负责3000多亩农田,每5天查一遍,要及时发现病害,及早发出预警,并要正确诊断,监督施药。当年水稻服务结束,公司给王光放了一天假,不料一下子放松下来,人竟然晕倒在了厕所,检查结果是疲劳过度。

大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有多热?艾津“新农人”金振鹏向龙虎网记者展示了一个当时同事给他拍的小视频——一望无际的稻田旁,一个头戴草帽、脚穿胶鞋的赤膊汉子正在拧他衣服上的汗水,一滴滴的汗水滴落在地上,地上很快就湿了一片。金振鹏说,植保人员们夏天在田间地头每天都会“湿身”。作为一名研究生,在不理解的人的眼中他这是自己找罪受,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为什么要从事这份工作。金振鹏说:“我是一个一直看着农民辛苦劳作的农村孩子,小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希望通过我们一些学习的开拓,或者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农民的劳动强度下降。”

如今,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到农村去,成为“新农人”。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有46名员工,其中有18人是硕士毕业生,他们为了解决农民种田难的问题,提供“农业生产一站式保姆服务”。在采访中,龙虎网记者明显感受到,虽然扎根农村很辛苦,但把汗水洒在需要他们的土地上,能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出一份力,这群“新农人”发自内心地感到充实、骄傲与开心。

资料图(由受访对象供图)

资料图(由受访对象供图)

“新农人”用新理念新技术改变传统农业

从大学走向农村,从书本走向天地,对于高知的“新农人”们来说,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劳,还有心理上的一道道坎儿——不被农户们信任,是这群“新农人”们一开始普遍遇到的问题。

2014年走出大学校园后直接来到艾津的邹琰告诉龙虎网记者,“2015年一开始,我到田地里去的时候,农户很不信任我,毕竟他们都是种了十几、二十几年地的老农民,对于我们这些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他们的信任度很低。”邹琰坦言,这一度让他很丧气。可是,由于在2014年南京水稻发生几十年一遇的“穗颈瘟”让农民们束手无策后,邹琰及其他小伙伴们便根据书本知识,很快了解了穗颈瘟的发生条件和发生状况以及如何预防。所以,在2015年穗颈瘟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农户,让穗颈瘟带来的病害减轻到10%以下。“从那以后农户们都是打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来,再帮他们看一下田里面的情况。被别人信任和需要感觉真好!”

这样的不信任同样发生在2015年硕士毕业后来到艾津工作的王建身上。负责江宁片区水稻、小麦病虫防治服务的王建一开始的工作并不好开展,主要是农户们不相信通过王建的植保服务对粮食收成或者是品质上能有什么改观。然而,实事证明,包括王建在内的这群“新农人”总能在病虫害出现的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并且给出解决方案;他也总能用最少的农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在他们的植保服务下,农户们的水稻检测全都达到国家绿色标准以上。如今王建为江宁片区的7个街道几百亩土地服务,他期望通过他们的服务能让越来越多的农户盛产出更加优质的大米,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吃到更加健康的大米。

资料图(由受访对象供图)

资料图(由受访对象供图)

“超欧标”大米擦亮苏标品牌“飘香”全国

除了“植保服务”,艾津的“新农人”也在他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着。通过制定高标准,再去用标准倒逼种植过程,这群“新农人”在六合区横梁街道三友湖村的艾津稻园种出了超欧标的大米。龙虎网记者了解到,“超欧标”大米标准新体系叠加了出口欧盟标准481项、出口日本标准302项、国际食品法典26项、绿色标准48项和无公害标准38项,共包含521项稻米标准,堪称史上最严。

在艾津稻园,龙虎网记者看到正在休耕的稻田里紫云英的幼苗已经形成一片碧绿的态势。艾津“新农人”贾斌像捧起自己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紫云英告诉记者,紫云英作为绿肥,它根部固氮菌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把氮素固定在土壤里改善土壤环境。“我们用更生态的方法种植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采用健康栽培和绿色植保等手段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艾津稻园所产“艾津欧标”大米,一年只种植一季,是品质超越国际最优标准的品牌大米。

贾斌向龙虎网记者介绍,江苏在打造“苏标”大米,而他们现在做的水稻全程产业链正是顺应政府的政策,他们探索出的基地模式也是可以复制到整个江苏乃至全国的。“我们这一群大学毕业生,有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科学知识,也有对这片土地热爱的情怀,愿意将先进的技术带给农民,带给整个农业行业。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些事情,就是为了能让农民更赚钱,让农产品更优质,让农村更美好。”

如今,“艾津欧标”大米,卖到40元一公斤,还供不应求。贾斌说他们也在淘宝等多个电商平台上上架了“艾津欧标”大米,“期望全国的人都能品尝到我们的大米,也期望我们的大米能够通过电商平台‘飘香’全国”。

资料图(由受访对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