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五大王牌主力是怎么消失的?林彪灭两个,粟裕灭了两个半!
林彪和粟裕可以说是我军的后起之秀,南昌起义时,诸多老帅都已经当到军长、师长高官,但林彪只是连长,粟裕职位还要更低一点,是警卫班长。
但没多久,他们就成为我军的中流砥柱式将领,特别是解放战争,一个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一个指挥了淮海战役。
两人相似的地方很多,都是出生于长江流域(一个湖南,一个湖北);都不善言谈和交际,是纯粹的军事将领;都从军中的小字辈开始成长,林彪是十大元帅中资历最浅的之一,粟裕在十位大将中年龄排倒数第二;他两都深为主席所倚重,也深为蒋介石所忌惮……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蒋军的五大王牌主力军几乎全部都是由他俩消灭的!
蒋军的力量曾经非常强大,有美国给他们做后盾,全部的美械装备,有美国军官提供培训,军事教材也是最先进的美式教材,就连军装都是美式的……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蒋军势力过于强大,我军只能且战且退,很多解放区丢失,像临沂、张家口、两淮等首府城市甚至连革命圣地延安都不得不暂时放弃。
那个时候,蒋军五大王牌主力军嚣张得很,他们觉得只要再加把劲儿,就可以把解放军全部消灭。
当时的五大王牌主力军全部摆在最重要的两大区域:东北和中原(包括华东)。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最终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你的军队有多强大,而是民心向背。而且,他们在战场上遇到了林彪和粟裕这样最杰出的解放军将领,因此,他们踏上征途的时候,覆灭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了。
整编74师:被陈毅和粟裕消灭在孟良崮,上至师长下至马夫,一个都没有跑掉。
整编74师其实就是第74军,于1937年在武汉成立。抗日战争胜利后,74军奉命驻扎南京,负责首都的安全,因此被称作“御林军”。这支军队战斗力强悍,最高军事主官先后由俞济时、王耀武和张灵甫等大人物担任,成为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解放战争中,蒋军召开下整军会议后,74军改称整编74师,但人数一个没少,仍有3万多人。张灵甫虽然是师长,却挂中将军衔,是蒋军最著名的战将。特别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整编74师清一色的美械装备,骄狂得不得了。
张灵甫曾经夸口:“有我们整编74师,新四军就死无葬身之地!”因此,解放战争一爆发,整编74师就成为蒋军侵犯华中解放区的急先锋,但张灵甫并不知道,他的末日即将来临。
孟良崮一战,陈毅和粟裕在蒋军的密集阵型中利用对方互不配合的弱点,将整编74师挖了出来,经过激战的战斗,将其全部消灭,一个都没有跑掉。
如果不是华野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将张灵甫下葬,则死无葬身之地的就是张灵甫了。
新1军:曾经辉煌一时的远征军,最终在辽西大会战中栽在林彪的手里。
新1军的基础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中国远征军,军长孙立人可以算得上是抗日名将。在奉调北上东北之后,孙立人曾在四平重创林彪,还曾经和陈明仁一路追着林彪逃过松花江。
孙立人英勇善战,但桀骜不驯,蒋介石不喜欢他,他和杜聿明也有矛盾,陈诚到东北之后,孙立人的新1军被打散重组,后来干脆把孙立人高高挂了起来。
新1军先是奉命驻守沈阳,随后随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西援锦州,廖耀湘怕自己手下这5个军被林彪吃掉,因此不仅走得慢,而且朝着锦州相反的方向进军(锦州在沈阳西南,但廖耀湘去了西北的彰武)。
就这样,廖耀湘带着包括新1军在内的精锐大军在辽西走廊兜圈子,他本想南逃营口坐船离开东北,但在黑山和大虎山一线被林彪的10纵死死缠住,等林彪大部队赶来之后,这十几万人毫无悬念地被全部消灭。
曾经骄悍无比的新1军,就在东北的黑土地上迎来了它的末日。
新6军:廖耀湘的看家部队,最终却被他亲手埋葬在东北。
新6军和新1军本是同根生,都脱胎于中国远征军。
新6军号称“主力中的主力”,由缅甸战场上的原新1军第22师为主改编而成,首任军长就是廖耀湘,他在法国专门学过军事,是蒋军中响当当的人物,被称作“蔡锷之后的湖南第一人”。
新6军在东北曾经创造“辉煌战绩”,逼得林彪连连后退,先占辽阳,再占本溪,后占开原,并在四平大胜林彪,不久又北上占领长春。林彪一度有“攻坚恐惧症”,这就是陈明仁、孙立人以及廖耀湘在四平造成的。
然而廖耀湘在辽西铸成大错,在攻锦州、回沈阳和逃营口之间犹豫不决,终于在黑山和大虎山遇到冤家梁兴初,被咬得一步不能动弹,最终包括新6军在内的西进兵团全军覆没,廖耀湘和他的新6军都作了蒋家王朝的陪葬。
廖耀湘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被关了10多年,1961年释放。
第18军:陈诚的家底,精锐中的精锐,在双堆集被刘邓和陈粟裕消灭。
1944年,胡琏出任第18军军长。
这个胡琏,有“当代赵子龙”之称,毛泽东也称他“狡如狐,猛如虎”。而且,他带兵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深得广大将士之心。本来可以当上第12兵团司令官,但由于第12兵团归华中白崇禧节制,白崇禧一万个瞧不上胡琏,因为胡琏曾多次拒绝服从国防部长白崇禧的全集,结果蒋介石不得不搞了个折衷,让黄维当上了第12兵团司令官,而胡琏只是副司令官。
不过,胡琏并没有因此忘了他职业军人的本色,在战场厮杀最激烈的时候,要求蒋介石派飞机把他送到战场上去。
第18军是陈诚的家底,当时受优待,全部美械装备,号称“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超强。
淮海战役爆发之后,黄伯韬兵团在碾庄被围,为了救黄伯韬兵团,黄维奉命率第12兵团从华中赶赴淮海战场,其中就有第18军。当黄维走到双堆集的时候,被刘邓的中野大军包围,接着华野陈士榘率援军特别是炮火猛烈的特纵赶到,在两支大军的围攻之下,黄维不支,全军覆没,黄维被俘,倒是狡如狐的胡琏,从战场上跑掉了。
第18军从此覆灭。
第5军:在与粟裕的对阵中,丧失在有“邱疯子”之称的邱清泉之手。
第5军最早于1938年成立,第一任军长是杜聿明,当时下辖三个师:郑洞国的荣1师、戴安澜的第200师,以及邱清泉的新22师。
第5军之所以是蒋军五大王牌主力,原因就在于其强大的机动能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战力是相当的强悍。
这支军队曾经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不朽的功勋,1945年,邱清泉任第五军军长,改编为全部的美械装备军,经美军教官在昆明特别训练后,开到中原以及华东对抗解放军。邱清泉有“邱疯子”之称,疯子将军带领一支疯狂的部队,蒋军已经走火入魔。
后来,邱清泉升任第2兵团司令官,他最大的特点是作战疯狂,对友军的救援不遗余力,这和别的蒋军将领明显不一样。
不过,第5军仍然难受覆灭的命运,在淮海战场上,邱清泉先后在徐州附近和陈官庄遭遇毁灭性打击,最终在徐蚌漫天的大雪中,杜聿明30多万蒋军精锐被全歼,杜本人被俘,而邱清泉则在突围中被打死。
第5军就这样结束了其曾经辉煌继而疯狂的历史。
蒋军五大王牌主力,两支被林彪消灭,两支被粟裕消灭,剩下一支则算是粟裕和刘邓共同消灭的。
林彪和粟裕是毛泽东手下最会打仗的将领,蒋军五大王牌主力在他们的打击下遭遇“团灭”:
林彪消灭了两个:新1军和新6军被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的辽西大会战中消灭。
粟裕消灭了两个半:整编74师和第5军被粟裕的华东野战军消灭,而第18军则是和刘陈邓的中野一起消灭的,其中,整编74师被歼灭于孟良崮战役,而第5军和第18军是在淮海战役中覆亡。
五大王牌主力,林彪和粟裕消灭了四个半,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
另外说一句,要说我军谁率领的部队人数最多,恐怕也要数林、粟二人:林彪在渡江战役后,同时担任四野司令员和中南军区司令员,手下有兵150多万,而粟裕在建国前夕所带兵力也达102万(见《陈毅传》记载的数字)。
另外一名带兵也达百万的将领是彭德怀,但彭老总突破百万是在朝鲜战场,建国前他所统率的部队人数不超过3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