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和周星驰认识49年,为何从未合作拍电影?

01

1994年。

两个男人凑在一起,手舞足蹈地聊天。

“我觉得你最难忘的事,就是当年没考上训练班吧。”

“是啊!考不上。”

这是《电影双周刊》的访谈现场。

那期节目,邀请到的是,当时香港两位炙手可热的巨星。

天才影帝梁朝伟

喜剧怪咖周星驰

直到节目播出,观众恍然大悟。

原来,两位巨星,竟是相识于微的发小。

镜头前,他们谈笑风生,亲密无间。

梁朝伟问:“我就想知道,你那晚跑去信箱(等TVB寄来的录取信),跑了多少次?”

周星驰:“没数过,我就不停上楼下楼上楼下楼哈哈哈哈……”

接着,两人笑得前俯后仰。

完全就是两个调皮男孩。

看不到一丁点,明星该有的形象包袱。

那一年,他们32岁。

正值壮年。

且各有建树。

也一路摸爬滚打,见识过娱乐圈的种种波诡云谲。

可到了彼此面前,这些通通烟消云散。

只剩下挖苦、自嘲、哈哈哈。

这般自然流露,来自数十年如一日的友情。

可惜的是,这是梁朝伟和周星驰,在镜头前的最后一次嬉笑。

在那之后,人生际遇南辕北辙。

他们王不见王。

鲜少同台。

也不知道,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总之,人们说,竹马之谊,终抵不过时间洪流。

梁朝伟和周星驰,终究走散了。

02

80年代,香港街头,周星驰的姐姐约会。

姐姐怕尴尬,带上了弟弟。

男生也怕尴尬,也带上了自己的好友。

这个好友,就是梁朝伟。

后来,小情侣无疾而终。

倒是两个电灯泡,成了至交好友。

再往后,他们的名字,成为一种风格符号。

世人常拿他们作比较。

一个忧郁。

一个搞笑。

一个深情。

一个无厘头。

但本质上,他们具有相同的内核。

内向。

寡言。

只有在彼此面前,才能轻松畅怀。

周星驰有表演欲,总是拉上梁朝伟,爬上山顶,拍一些自编自导的戏码。

梁朝伟毫无怨言,任凭差遣。

他要演。

他就陪。

他要他当反派。

他当。

有一次,两人爬到山上拍打戏。滚在地上,灰头土脸,扭打成一团。

剧情很简单。

周星驰演好人,梁朝伟演坏人,最后坏人被好人打死了。

幼稚。

可笑。

但这就是他们独特的乐趣。

多年后,回想起来,两人皆是忍俊不禁。

梁朝伟自嘲:“我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他们已不知不觉,为彼此筑起了一座游乐园。

后来。周星驰有了更宏大的目标。

他要扩建他的游乐园。

当时,恰逢TVB的演员训练班招募演员。

周星驰觉得,机会来了。

他说服梁朝伟一起报名。

好说歹说,终于把这位未来的影帝,带上了表演第一步。

后来,梁朝伟逢人总说,周星驰是他的表演启蒙。

“因为他让我常常听到很多训练班的东西,当演员的东西,他让我感觉到,在训练班有很多东西学。”

也是从这一刻起。

命运的齿轮飞速运转,开始高高低低的人生起伏。

03

后来,梁朝伟如鱼得水。

过得太顺了。

陪周星驰参加训练班面试,结果被选上的只有他。

在训练班里,他的表演,永远被当作是教学范本来表扬。

毕业后,星运一骑绝尘。

出道半年,就从跑龙套变成男主角。

拍《无间道》时,每天只拍三四个小时。20多天拍完后,轻松揽下各大奖项。

就连妻子刘嘉玲都羡艳不已。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观众对他有一种期待和包容。”

“他的剧本,永远都是叠在你面前,永远选不完。”

反观周星驰,只能用坎坷来形容。

相比梁朝伟,他铆足了劲。

面试时,害怕自己不够高,特地找了双两寸高的高跟鞋穿。

拿到考题后,他认真准备。

结果,因为天生自带喜感,硬是把苦情戏演成了喜剧。

一旁的梁朝伟看了都觉奇怪:

“那应该是很悲伤的戏,我觉得怎么那么好笑。”

自然,他落选了。

多亏了好友戚美珍的帮忙,才勉强读上夜训班,追上了梁朝伟的步伐。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在那届的训练班里,周星驰和梁朝伟,就像两个混世魔王。

年纪是班里最小,个子又矮。

所以总有莫名的胜负欲。

吴镇宇是他们的同班同学。

曾说过一趣事,训练班一到排队吃饭,他俩总是你推我让。谁也不肯排在前面。

因为那就说明自己最矮。

就这样一路打打闹闹,闹上了电视节目。

1983年,无线开了一档名叫《430穿梭机》的儿童节目。

梁朝伟和周星驰成了常驻嘉宾。

在节目里,他们毫无包袱,互相揭丑。

周星驰更是不介意,让梁朝伟把自己的头按进面粉堆里。

熟悉星爷的人都该知道,这得是关系多亲密的人,才被允许做的举动。

这是他们在镜头前,少有的快活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

半年后,梁朝伟平步青云。

辞掉了节目主持的工作,专心拍戏。

《430穿梭机》成了周星驰一个人的回忆。

他守着节目,一守就是五年。

主持之外,则是日复一日的跑龙套生活。

而这五年时间里,梁朝伟已经解锁了多项成就。

第一次主演电视剧《鹿鼎记》和《新扎师兄》,一炮而红。

当时,香港街头流传一句话:“无人不识韦小宝,人见人爱张伟杰。”

可见人气之高。

而后,他拍电影。

出唱片。

夺下金像奖

一气呵成。

昔日竹马。

一个已星光璀璨。

一个仍打不开局面。

梁朝伟和周星驰,就像两条相交线。

短暂的相聚后,是漫长的分离,以及越来越大的差距。

04

周星驰嫉妒过吗?

人们总是千方百计,想从他嘴中探出虚实。

黄霑问他:“落选训练班时失望么?”

“有点失望。”

“所以发泄到朋友身上?”

他连声否认:“不是!不是这样的意思。”

后来又有人问,如何看待梁朝伟的早早走红?

周星驰说:“在训练班时,他就是大家学习的范本,我会努力追上他。”

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一直在追。

一直在努力。

1988年,跑了8年龙套的周星驰,终于等来了人生第一个有名有姓的配角。

霹雳先锋》让他拿下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他仍不敢松懈。

恪守己心,用“努力”化解“嫉妒”。

这一点,我们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了。

在周氏喜剧中,“努力”是一个时常被提及的词。

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努力演好一具尸体。

少林足球》里,努力组建一支野生足球队。

底层小人物的努力,不是越努力,越开阔。

而是越努力,越心酸。

但命运不负有心人。

他竟然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

再后来,我们都知道,星仔变成了星爷。周氏喜剧,在香港闯出了一片天。

1992年,是他们顶峰对决的一年。

这一年的周星驰,靠着《赌圣》、《赌侠》一战成名。

这一年的梁朝伟,结识了王家卫,在《阿飞正传》中惊艳亮相。

风格迥异,一时难分伯仲。

2004年,又是交锋白热化的一年。

周星驰凭借《功夫》,广负盛名。

梁朝伟出演《2046》,将忧郁迷幻的个人色彩发挥到极致。

更巧的是,两部电影都入围了金像奖。

电影的背后,更像是两人风格的较量。

人们恍然大悟,这两位昔日好友,竟然走到了这一步。

某些声音也就随之传来。

还是那个问题。

两人真的没有半分嫌隙么?

香港是弹丸之地,若要相遇,怎么可能没机会。

偏偏两个顶峰相见的巨星,出道十几年,极少合作。

变节跟不和的传言,越发做实。

可,真的是这样么?

05

倘若我们拨开迷雾,把问题还原到人,大约就能得出答案。

蔡康永曾问:“不可以在别人面前表现情绪,是你一直以来的烦恼么?”

梁朝伟这么回答:“我已经习惯了很压抑,很多东西隐藏起来。”

周星驰呢,也是一样。

言简意赅,惜字如金。

《功夫》获奖后,他发表的获奖感言,只有短短两句话。

对着镜头,对着陌生人,说不出话。

对着梁朝伟,倒是健谈。

趁着别人发表感言时,两人在一旁窃窃私语。

不善表达,是梁朝伟和周星驰的共性。

作秀,从不是他们的专长。

而镜头之外,或许才是故事的真实样貌。

2012年,梁朝伟出演《一代宗师》。为了演好角色,他拜了师父学打拳。

有一次,一群好友聚餐,周星驰也在场。

他知道周星驰学过咏春,逮到他就逗他耍耍:

“是吗?耍来看看……好像不是这样,我师父说是这样……”

两个年过半百的人,竟然就在餐桌上切磋起来。

仿佛只有一见到了对方,身上的那道名为“童真”的枷锁,就会被解开。

后来在一次电台采访中,周星驰吐槽,有个老友一喝醉就打电话来骚扰:

“星仔,好好照顾自己。”

叫他星仔的老朋友,不算多。

大家筛选了一遍,最后猜测这个人,大概就是梁朝伟。

明明有私交,只是不愿在人前显摆。

至于为什么从不合作?

梁朝伟只回答一句话:“周星驰的电影主角都是他自己。”

是啊。

翻看周星驰的作品评分,排名前十的,哪一部不是他主演?

所以,不合作,不代表嫌隙。

恰恰是因为——

“我足够了解你,”

“我明白你的独一无二。”

以及,“我无法超越你、替代你。”

这何尝不是一种欣赏?!

真正的好友,大抵如此。

不用刻意的方式,去表达赞赏。不做表面功夫,去维护情谊。

千言万语,无需多说。

只需在顶峰等着他。

2005年3月27日,老友聚首,他们终于巅峰相见。

周星驰带着《功夫》,坐在金像奖现场。

台上,梁朝伟一身白色礼服,调皮地念着颁奖词:

“最佳电影是……咦?”

那一声调皮的尾音,好似把时光带回到了数十年前。

那一晚,香港某处山顶上,两个少年纠缠在一块,嬉笑打闹。

打累了,躺在地上。抬头看,月朗星疏。

周星驰手里的老式DVD,记录了两人可笑的表演片段。

他心里生出莫名的满足感——

最好的朋友在身边。

最美的梦想在手中。

只是岁月都化成了温柔的密语,再不会被人轻易提起。

多年后,有人问,那段录像还在不在?

周星驰眼神有些落寞:“很难修复了。这很可惜,我个人来说非常想看。”

这是唯一的回声。

也是最真实的怀念。

人生之秋,世事零落。

如同一只不忍从往事飞离的蝉,蝉蜕留在树梢。回首时,他金黄而脆弱的过去依然在阳光里,温柔无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