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姜士明:自办仪征市民兵书屋 天天坚持在农家小院升国旗
江苏省仪征市人武部周晓明 摄影报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清晨,江苏省仪征市新集镇联盟村一个农家小院里,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根简易的旗杆,一面鲜艳的国旗,一首手机播放的国歌,一群行注目礼的乡邻,这便是退役老兵姜士明的“升旗仪式”。
国庆这日,江苏省仪征市民兵书屋升旗广场,50多名镇村党员团员代表、社区志愿者、退役军人代表和机关干部,齐聚在民兵书屋升旗广场,和仪征好人、仪征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姜士明一道,举行热烈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共同庆祝伟大的祖国成立73周年 。
村里的孩子们向国旗致礼
升旗仪式结束后,镇党委刘昌金书记带领镇领导班子一行参观老兵姜士明的民兵书屋文化展区,学习老兵爱国精神,并听取姜老兵对民兵书展建设发展情况的介绍。
镇党委刘昌金书记带领镇领导班子一行参观老兵姜士明的民兵书屋
仪征市最美退役军人姜士明退役后在自家庭院升起国旗,开展《国旗法》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成为当地镇村、社区的普法教育阵地。
退役军人姜士明的家乡新集镇位于仪征市东部,是风景秀丽的仪征“迎客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是沪、宁、扬、镇等城市群带上的一座新兴工贸城镇,镇区距扬州10公里、南京60公里、镇江20公里,处于宁镇扬产业带的接合点,是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核心区。
“升国旗、唱国歌,祖国在我心中。”姜士明今年53岁,曾经是北京卫戍区某部的一名战士,作为一个老兵,姜士明对国旗有着特殊的情感。1995年,退役回乡的姜士明自制了一根旗杆,买来国旗,在自家小院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升旗仪式。从此,五星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27年来,即便国旗换了54面,但升旗仪式从未间断。退役回乡后,他一面自谋职业一面办起村里的民兵书屋,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弘扬正能量。出于热爱他坚持不懈地在自家农家小院举行升国旗活动。
2019年,他在仪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新集镇党委政府等单位的帮扶支持下,创办仪征市民兵书屋,将牌桌上、赌场上、舞厅里的村民,吸引到他的“民兵书屋”读书看报增长知识,极大地提高了村组居民文化修养和素质,邻里关系普遍和谐了赌博犯罪减少,促进了书香新集、文明新集建设。
民兵书屋从2019年8月1日创办至今,从起初不足10平方,如今已扩展到120多平方,将原先自己谋生加工门窗的操作间,全部作为民兵书屋的文化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和村第一网格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从起步1000多册书,发展到现在已收藏各类图书6000余册。在书屋内,姜老兵为周边村民党员、退役军人和来书屋开展活动单位共宣讲微党课39场,各个单位和书屋共举办过各类活动170余场次,参观学习人数5300人次。民兵书屋是联盟村第一网格党支部党员活动中心,是新集镇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是新集镇党史学习教育的示范点,是新集镇双拥工作示范园地,是仪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文化的打卡点,是仪征市司法局新集老兵调解室、普法园地,是村民家门口的图书馆、全体村民的″充电桩"、党员学习的主阵地、致富好帮手,孩子们的精神乐园!
农院里的一面国旗,是飘扬在乡村最美的一抹红色,也是姜士明心中不变的信仰。面对国旗,他郑重地举起右手敬礼,他说:“今天是新中国成立73周年的日子,祝福您,我亲爱的祖国!”
“国庆节当天,看到国旗飘扬,我心里感觉非常踏实和开心。”姜士明说,只要自己身体能坚持,每天都会把国旗升上去。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 姜士明特地平整了小院的土地、制作了崭新的旗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盛会的召开。
向国旗敬礼
如今,在姜士明的感染下,参加升旗仪式的人越来越多。每到节假日,当地村民都会自发来到这里,和姜士明一起唱国歌、升国旗,小小的升旗台俨然成了爱国教育基地。“我们在网络上知道这个特殊的升旗仪式,今天特意带孩子们来观看升旗仪式,就是想让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来自世明双语学校的老师王娟表示。
看着自家小院热闹起来,姜士明心中格外自豪,对每天升旗的这份坚持也有了新的期许:“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五星红旗,在希望的田野上迎风飘扬。”
周晓明
【作者简介】周晓明,男,江苏仪征人,1965年4月22日生,中共党员,党校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江苏省仪征市人武部专职新闻报道员。2002年开始学习新闻摄影,曾获江苏省新闻摄影三等奖,2008年获中国新闻社“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摄影纪念奖。作品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刊用。
瞭望中国新媒体刊头题字 马誉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