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联资本:“事为先,人为重”的投资哲学

纵观国内创投行业的发展历史,2001年成立的君联资本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作为联想控股旗下最早设立的专业风险投资机构、联想控股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三驾马车”之一,君联资本目前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500亿元,投资近450家企业,无论规模还是增速都位列行业前茅。


1

创投行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君联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君联资本”),原名联想投资,于2001年4月成立,是联想控股旗下独立的专业风险投资公司,于2012年2月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总部在北京,2003年设立上海办事处。君联资本的核心业务定位于初创期风险投资和扩展期成长投资。


目前,君联资本在管美元及人民币基金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重点关注中国的创新与成长机会。截止到2020年,君联资本注资企业近450家,其中超过70家企业已成功在国内或海外上市/挂牌,超过60家企业通过并购退出。


十九年前,当联想开始拓展多元化业务时,柳传志抽调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杀入风险投资领域,创办了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君联资本的第一期基金就是来自联想控股的3500万美元出资,希望“用资金与管理帮助和促进中国创业企业的成长”。2012年,联想投资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


回望创投圈过去的二十年,可以说,君联资本的发展历程,就是整个创投行业的缩影,作为3位核心成员之一的陈浩见证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正如他所说,90年代末创投开始在国内发轫,并以相当蓬勃的趋势实现了快速扩张,“纵观全球,除了美国,也就只有中国创投行业实现了这样的发展”。


创投行业的发展,创投机构的繁多,也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一方面,资金将更快的向头部机构、基金聚集,这对创投团队的专业性和独特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项目的评价标准也呈现出了“水涨船高”的趋势。


首先是技术标准的提升。二十年前的创业者往往都是从海外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国,而这些技术相对比较零散,与实际的产业结合度还不够,也缺乏新的商业机会。相比之下,今天的很多创业者都是直接加入中国本土的创新创业公司,参与研发和应用,与产业的结合无疑更为紧密。


第二是商业标准的变化。陈浩表示,这一维度更多地是在判断一家企业的市场潜力、规模,以及可能产生的收入、利润、行业竞争力等,而这些都会成为机构衡量是否投资该项目时的重要参考标准。以君联资本早年投资的卓越网为例,其正式运营第一年的营收不过几百万元。而到了今天,电子商务面临的是一个万亿级市场,市场潜力惊人,机会当然也相对更多。


第三是管理性维度。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判断企业人、财、物、供应链管理,公司团队、文化等方面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陈浩坦言,当前的创业环境,包括创业者的素质与此前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们对这些企业管理方面的要求肯定也在提高,这个尺子是要提升的”。


2

君联资本的投资哲学


在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自己的投资生涯时,陈浩毫不犹豫说出了君联资本的投资方法论:“事为先,人为重”。这是他和团队多年来与一线创业者深度交流后得出的最真实感想。在他看来,只有与优秀的创业者更好地合作、帮助其更好地成长,资本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1. 事为先:必须做好投资前准备


什么是“事为先”?在陈浩看来,任何一个投资机构,在做投资之前,首先都必须要有一定的战略和策略,必须要有怎么去做这个业务?怎么做好这个投资?怎么去融资?怎么找项目?怎么帮助项目?最后怎么退出等这些方面的思考。另外做投资之前还有三个前提也非常重要,必须要把这些事情想清楚。


第一、应该有一个长远的投资心态。当然机制和架构的设置很重要,就是你的基金应该是有一个相对长的投资周期的设置。陈浩坦言,君联资本做的最成功的,回报最好的项目都是持续性的投资,超过八年以上的持续性才获得了最丰厚的回报。比如说科大讯飞、神舟租车等等。


第二、要有自己的坚持。很多从大机构出来的,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特点,要把这些特点和强项总结出来,怎么去坚持好,怎么去做出你在投资行业的特点和竞争力这个是很重要的。


第三、要专注。现在无论是行业的专注还是自己主打的专注,只有坚持专注才能建立品牌,才能做好特殊的竞争力,在项目的竞争当中能够获得特殊的位置。


2. 人为重:要学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关于“人为重”,陈浩表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管是投资公司还是投资机构,其实最根本的就是靠人,靠创始人自身,也靠带出来的一批一批投资的专业人员。那么怎么培养和留住好的人呢?陈浩总结了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第一、培养人的机制。无论从理念重视,还是从内部的设置等方面一定要把培养人放在非常重要的内容管理位置上去。在这点上,陈浩认为,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非常适合投资这个行业。


另外,风投行业培养人才是肯定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作为VC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失败的项目,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做好反思和复盘,也许一些投的不好的项目反而能成为让人学到更多、成长更快的项目。


还有就是要组织学习氛围的营造,有时可以让一些项目之外的同事参与讨论,这个对于师父带徒弟能够培养出人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团队合作模式。在风投行业有各种各样的投资模式,而陈浩认为至今最好的还是鼓励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是说,把一个工作流程切成若干段,在若干段的过程当中有不同角色的人加入,强调的是在一个项目当中是有多人参与、多人负责的机制。


另外在机制设置上,不能把单个的项目绝对地固定到只是负责项目人的身上,而是把大家更多的激励由整个基金按照分配机制完成。这意味着把所有大家的利益分享放到整个基金,而不是只待在自己的项目。


从君联资本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些机制的设置都对团队的合作带来很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最后,激励机制文化。一个好的激励机制文化,不管是对培养人还是留下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陈浩提到,过去合伙人的激励机制是从国外学来的,在中国的落地是做的不错的,但是还不够,因为合伙人机制更多的还是以基金为周期的,这个基金你是合伙人,可能下个基金又变了合伙人,还是会有一个周期。


陈浩分享了君联正在探索想把合伙人的机制和管理公司的股权分配机制给结合起来,有中期的激励的约束,还有长期的激励的设计。这样的激励机制,让主要的合伙人和骨干将来都能成为既是基金利益的分享者,也是管理公司的股东,陈浩认为这是更有中国特色的激励机制的设置。


3

投资布局


4

投资团队


朱立南 · 董事长

朱立南先生于1989年加盟联想,是联想多次重大战略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推动者和实现者。2001年,朱立南先生创办了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长,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联想集团董事。

作为君联资本创始人,朱立南先生的创业经历、三十余年企业管理的深厚积淀和广泛人脉,为君联资本的业务发展、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供了独到价值。朱立南先生同时是君联资本的制度设计者,所提出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创心仪的事业,并分享成功",和所秉持的"富而有道",为君联资本奠定了长期发展的理念基础,而其成功的投资实践也为联想控股的投资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自2001年起,朱立南先生还历任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总裁、董事。凭借对实业运营与投资实战的深透理解与丰富经验,朱立南先生带领联想控股创造性地构建了“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双轮驱动的独特业务模式,持续推动公司战略及业务的不断发展,并实现了人才、组织、投资与投管等多方面的扎实积淀。

朱立南先生拥有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陈浩 · 总裁

陈浩先生于2001年与朱立南先生、王能光先生等一同创建了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自2015年5月起,陈浩先生担任君联资本总裁,负责公司整体业务的推进与协调。

陈浩先生在IT行业拥有超过十五年的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业务运作及管理经验,与行业主管部门、政府、大企业有广泛且深入的合作交流。陈浩先生专注于IT及相关领域投资十余年,曾经主导、参与投资的项目有:展讯通信(NASDAQ:SPRD)、科大讯飞(002230.SZ)、易车网(NYSE:BITA)、安硕信息(300380.SZ)、天涯社区等项目,并在金域医学(603882.SH)、谱瑞半导体(4966.TWO)、富瀚微电子(300613.SZ)等上市公司担任董事。

陈浩先生1992年加入联想集团,1992年至2000年曾分别担任集团下属子公司联想集成系统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网络中心总经理、副总裁兼企划办主任等职务,负责公司战略制定及监管实施工作,策划并实施了公司架构向行业事业部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参与并主持了公司在政府、金融、税务、电信等领域的大中型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与开发。


李家庆 · 董事总经理/首席投资官

李家庆先生于2001年作为第一批员工加入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投资官。

李家庆先生主导、参与的项目有安硕信息(300380.SZ)、云南鸿翔一心堂(002727.SZ)、拉夏贝尔(06116.HK)、安洁科技(002635.SZ)、迎驾贡酒(603198.SH)、先导智能(300450.SZ)、康龙化成(300759.SZ)、立华牧业(300761.SZ)龙焱新能源、滇虹药业、海晨物流等。

李家庆先生于1998年加入联想,在联想集团从事业务拓展工作。

李家庆先生拥有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双学士,清华大学管理工程硕士,法国巴黎工程师学院MBA。


PV Wang · 董事总经理/首席运营官

PV Wang 于2019年5月正式加入君联资本,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运营官。

PV Wang 曾在诺亚控股香港担任联席首席投资官,负责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在加入诺亚之前,PV Wang 曾在雅登投资(Adams Street Partners)担任合伙人,负责全球基金投资,参与公司对亚洲地区私募股权策略的制定,并担任基金投资委员会委员,配置资金超过30亿美金, 具有20余年全球私募股权投资经验。

加入雅登投资前,PV Wang 曾任安达信(Arthur Andersen)企业并购咨询部门经理、日兴资本(新加坡)投资经理、新加坡东方汇理投资管理公司(Indosuez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投资经理等职务。

PV Wang 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获得会计学学士学位,并拥有国际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格。他是新加坡CFA Institute的成员,也是中华有限合伙人协会的创始成员。


王俊峰 · 董事总经理

王俊峰先生于2004年加入君联资本,现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拥有近14年投资管理经验。

王俊峰先生在高端制造和医疗健康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产业背景,并且在成长期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研究经验。王俊峰先生主导、参与的投资项目包括科宝博洛尼、Hanwha SolarOne(原林洋新能源)(NASDAQ:HSOL)、合康新能(300048.SZ)、高能环境(603588.SH)、物产中大(600704.SH)、神州专车(838006.OC)、信达生物(01801.HK)、惠城环保(300779.SZ)、科瑞技术(002957.SZ)、凯因科技、六合宁远、和铂医药、T-cure等。

王俊峰先生拥有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学位、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国际金融专业MBA学位以及兰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欧阳浩 · 董事总经理/总法律顾问

欧阳浩先生于2001年作为第一批员工加入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历任高级法律顾问、首席法律顾问。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公司的法律事务,包括基金设立及法律事务、项目的法律尽职调查、交易结构设计及谈判、及在投资后管理和退出时提供有关的法律支持,也参与基金募集及投资人关系事务。欧阳浩先生是公司合伙人。

欧阳浩先生拥有二十几年的企业法律工作经验,十八年风险投资行业从业经历,对中国企业运作的法律环境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在风险投资、企业投融资、并购及上市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欧阳浩先生1997年加入联想集团法务部。

欧阳浩先生于1990年获得成都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


周宏斌 · 董事总经理

周宏斌先生于2005年加入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历任投资经理、投资副总裁、总监、执行董事,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周宏斌先生重点关注医疗健康、供应链服务和消费领域的项目投资。他主导投资的项目包括康龙化成(300759.SZ)(03759.HK)、金域医学(603882.SH)、迎驾贡酒(603198.SH)、立华牧业(300761.SZ)、密尔克卫(603713.SH)、宁德时代(300750.SZ)、美中宜和医院、上海细胞、健耕医药、科美生物、亚朵酒店、东航物流和鑫荣懋等。

加入君联资本之前,周宏斌先生在复星集团从事战略投资工作。

周宏斌先生拥有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复旦大学管理科学博士学位。


陈瑞 · 董事总经理

陈瑞先生于2005年加入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历任投资经理、投资副总裁、总监、执行董事,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陈瑞先生在TMT、创新消费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主导、参与的项目有网易有道、作业帮、悉地国际、城建设计(01599.HK)、人瑞集团、浩方科技、薇美姿、聚橙网等多家公司。

陈瑞先生加入君联资本之前,在深圳菱科实业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

陈瑞先生拥有山西大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位,北京大学国际MBA学位。


邵振兴 · 董事总经理

邵振兴先生于2008年加入君联资本,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文化娱乐和运动休闲领域的投资。

邵振兴先生在消费和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主导、参与的投资项目包括:

  • 休闲旅游:神州租车(00699.HK)、神州专车(838006.NEEQ)、凤凰旅游、同程旅游;
  • 文化娱乐:北洋传媒、读客图书、娱加娱乐、向上影业、龙杰传媒、车语传媒/考拉FM、如涵控股(832887.NEEQ);
  • 其他:玲珑轮胎(601966.SH)、裕同科技(002831.SZ)等。

邵振兴先生在加入君联资本之前在海内外从事过IT、国际贸易以及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具有丰富的实操经验。

邵振兴先生拥有香港中文大学MBA学位,并在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进行交流。目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在读,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高管教育校友会理事。


朴焌成 · 董事总经理

朴焌成先生现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朴焌成先生重点负责君联资本在日本和韩国两地的消费、电子商务、娱乐、IT服务等领域的投资。他主导投资了Dexter Studios (KOSDAQ:206560)、Zinus (KOSPI:013890)、L&P Cosmetics、Big Hit Entertainment (BTS 防弹少年团)、Bespin Global、ECIS Cosmetics、C-Channel、LUNIT、SUNVIP、Mathpresso、Healing Paper、Ichikara 和 Vedantu。

其余在国内投资的项目包括创梦天地、乐动卓越、商派软件、21CAKE、时趣互动、乐元素、伊美尔、车语传媒、微影时代等。

2005 年加入君联资本之前,朴先生就职于埃森哲咨询公司的东京事务所,任分析师。

朴焌成先生毕业于韩国延世大学,做为交换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一年。他亦在日本庆应大学商学院及中国长江商学院分别获得了 MBA 学位。朴先生是韩国人,能讲流利的中文、英文和日语。


洪坦 · 董事总经理

洪坦先生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洪坦先生在医疗健康领域具有丰富的医药产业资源和投资经验,其主导、参与的投资项目包括凯因科技、信达生物、派格生物、百洋医药、先为达生物、瑞博生物、缔脉生物等。

洪坦先生从业经历包括拾玉资本、南京中医药大学、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拥有中国药科大学学士学位、同济大学MBA学位。


汪剑飞 · 董事总经理

汪剑飞先生于2006年加入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重点关注医疗健康领域,侧重于医疗服务及医疗IT等细分领域的投资。

汪剑飞先生在医疗健康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主导、参与的投资项目包括明德生物(002932.SZ)、康达国际、盖睿科技、健保科技、强森医疗等。

汪剑飞先生在加入君联资本之前曾在清华力合担任投资经理。

汪剑飞先生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周瑔 · 董事总经理

周瑔先生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在该领域积累了多年杰出的投资经验。

他主导投资的医疗健康项目包括Axonics((NASDAQ:AXNX)、国科恒泰、苏州星童、上海澳华、诺辉健康、腾瑞制药、华亘安邦等。

周瑔先生从业经历包括晨兴创投、蓝图生物信息有限公司等。

周瑔先生先后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神经科学硕士、中欧国际商学院MBA学位。


葛新宇 · 董事总经理

葛新宇先生于2011年1月加入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历任投资经理、投资副总裁、投资总监、执行董事,现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葛新宇先生专注于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领域的投资,他曾经主导、参与投资的项目包括先导智能(300450.SZ)、迎驾贡酒(603198.SH)、CATL(300750.SZ)、璞泰来(603659.SH)、密尔克卫(603713.SH)、立华牧业、上海细胞治疗集团、亚朵酒店等。

加入君联资本之前,他曾在中兴通讯华为技术以及投中资本任职。

葛新宇先生拥有香港大学国际MBA学位,以及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


范奇晖 · 董事总经理

范奇晖先生于2007年加入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历任投资经理、投资副总裁、总监、执行董事,目前担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范奇晖先生关注智能装备及服务和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机会。他参与投资的项目包括和谐汽车(3836.HK)、国盾量子、宁德时代(300750.SZ)、璞泰来(603659.SH)、凯金能源、纵目科技、Byton、飞马机器人等。

加入君联资本之前,范奇晖先生曾就职于联合证券投行部,担任高级经理;后加入恒信证券,担任并购部执行董事。

范奇晖先生拥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王文龙 · 董事总经理

王文龙先生现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专注于消费和TMT领域的投资。主导投资的项目包括:

  • 消费领域:ABM品牌管理、爱库存社交电商、同程生活社区团购、天使之橙无人制货、好买财富管理、七格格网络女装、裕莲楼中式甜品等;
  • TMT领域:汉朔零售科技、江融信数字信用卡、安硕风险管理、易贷金服、茄子快传、糖豆广场舞、ZAKER等。

加入君联资本前,王文龙先生曾就职于美国光速创业投资公司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埃森哲咨询Accenture Consulting。

王文龙先生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MORE丨更多精彩

穿越周期的投资之道:麦星投资如何特立独行?

华兴资本:新经济浪潮上真正的弄潮儿

高瓴资本,再一次打破中国VC/PE圈历史

普华资本:硬科技“捕手”,解密普华投资逻辑

红杉资本中国:占据互联网“半壁江山”,解码红杉资本的投资逻辑

高榕资本:做“中国的Founders Fund”

德同资本:长期为投资人创造稳定价值回报

明势资本:探寻To B 领域投资的“明”与“势”

启赋资本:抓住产业互联网的“拐点”机遇

达晨“加冠”:一家本土创投的20年奔跑

飞鸽机构专题丨沸点资本:一拳一个独角兽的投资“异类”

飞鸽机构专题丨沣扬资本:领投大量硬科技项目,抵御赚快钱诱惑

投资机构盘点系列文章--华映资本篇

投资机构盘点系列文章--梅花创投篇